平娜
摘 要:长安和金陵是两座可以真正代表中国城市文明的城市,李白在长安和金陵也都留下了不少佳作,两地的不同气质,也使李白的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研究李白两地的漫游诗的风格,对研究李白生平、思想,以及长安、金陵的风物都甚有益处。
关键词:李白;金陵情结;长安情结
一、漫游心态相异
李白一生两次入长安。第一次是开元十八年,是李白第一次进京求仕,踌躇满志,却屡受蹭蹬之苦,苦等无果,后出游长安周边地区。第二次是天宝元年,经好友元丹丘举荐,玄宗下令召他入京,初入长安,唐玄宗确实十分眷顾李白,但是唐玄宗只是“倡优蓄之”,李白后遭谗言、排挤,最终“挥涕且复去”,怀着悲凉、怨愤又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长安。我们在这里以李白第二次入京为例,李白的长安情结为切入点,细细分析李白在长安的漫游心态。
天宝元年,是李白一生中尤为重要的一年,天子诏书从天而降,幸福来得太突然,李白自觉多年夙愿终于要实现了,梦中的长安仿佛就在眼前,心情不是激动和兴奋二字能够形容的,可谓是春风得意至极!《南陵别儿童入京》更是写出了自己受诏的喜悦、以往遭人轻视的痛苦以及今日终得扬眉吐气的复杂感情!李白期待人生的命运就此改写!初至京城,得以盛迎,那些日子都是李白一生中心情最为舒畅,也是刻骨铭心的时候,更是终其一生最为风光得意、最为辉煌的人生巅峰!潇洒的生活毕竟短暂,自己忠心事主的志向不仅没有实现,还为人所谗,李白对长安的感情开始发生,心情矛盾,萌生归念,对长安生活的融入和对谗言的厌恶加上皇帝的日益冷淡,这些都使李白处境十分难堪,又恐祸及,遂三年的长安漫游最终划上了不完美的句号。长安的漫游虽然结束,但是长安在李白心中的地位却丝毫未减,“回忆长安”成为李白后期诗歌的重要主题,如《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答杜秀才五松见赠》《流夜郎赠辛判官》《等,李白无论现实身在何处总能从眼前事物中找到线索勾起对长安的回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强烈,政治权利和功名利禄也算是诗人毕生追求的一部分了。
李白在金陵的漫游心态和长安漫游有很大的不同。李白的一生是与金陵关系密切的一生,其一生曾七次到金陵,远远多于到长安的次数。李白天宝元年入长安,后遭谗言被赐金放还,之后李白漫游各地,曾辗转至金陵;天宝六年(747)至九年,寓居金陵;天宝十三年,登金陵凤凰台,高唱“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政治抱负受打击后的郁闷的心情;天宝十五年,李白应永王李璘之邀泊舟金陵城下;上元二年(761),史朝义作乱,李白决计再度从军,不料半道病还,在《留别金陵崔侍御》的诗中长叹道:“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金陵)。”六朝帝都已经衰落,对诗人来说,已无疑成为一部内容丰富的历史教科书。李白政治失意,离开长安之后,他明白功名利禄这些不是他内心最能让她快乐的东西,就这样,李白怀着对自由的向往,来到金陵。在金陵,李白离开了长安的繁华和喧嚣,只有六朝沉淀的底蕴和感伤,这里缺少长安的声色诱惑,这里没有令人为之恐惧的争名夺利和勾心斗角;在金陵他有了充分的属于自己的时间,他可以随自己的心意任意安排自己的行程和活动;在金陵他可以随性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毫不虚伪,跟随自己的内心享受生活;在金陵的日子里,李白结交了很多知己,是这些知己陪伴李白度過着人生中最“属于自己”的日子,我们可以从李白金陵诗中大量的赠别诗中可以发现。
金陵仿佛是特地为李白准备的一方净土,只需要抛开一切烦恼,摘下累人的面具,放松紧绷的神经,去登临,去游览,去自得其乐。金陵特有的六朝遗址,都藏有穿过岁月的故事,金陵特有的风物,也悄悄潜移默化着李白的心智。总之,李白就这样沉浸在怀古伤感的情绪里创作金陵怀古诗以及和一群朋友诗酒聚散,凭吊古迹、结交朋友,成了李白在金陵的主要心态和主题。此外,金陵的山川风物大大激发了诗人的诗情,李白百首金陵诗中对紫金山、玄武湖、凤凰台、劳劳亭、长干里、板桥浦描述的山水诗也不少,可见李白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二、诗歌风格不同
长安作为帝都,自然容易得到比其他城市更多的关注,他繁华,他欣欣向荣,他象征着政治、权利和无上的荣耀,他就是希望,就是成功,于是一大批以长安为背景的诗歌被创作出来,这些诗歌大多是对长安的憧憬,对长安的赞美,诗人自己的长安的所怀所感,还有一些是离开长安后对长安的回忆。长安也不再只是一个城市的名字,而是一个意象,在这一点上他和金陵是共通的。诗人李白也不例外。他在长安创作了了大量的京城诗。
所谓京城诗,主要是指在包括宫廷在内的上流社会人士所创作和欣赏的社交诗和应景诗,京城诗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社交功能,可以将上层的达官贵族通过一种有别于显性政治的方式联系在一起,李白所写的京城诗主要有:《清平调词三首》《清平乐令》《春日行》等。现在我们以《清平调三首》为例。此为李白援笔立就之作,三首诗无一字直接赞美杨贵妃容颜、衣着、体态,表面上都是来歌咏牡丹,但是却字字让人想象到杨贵妃的绰约风姿,李白把牡丹和人写在一起,人即是花,花即是人,名花美人相呼应,愈见旖旎风流!
对比而言,李白在金陵创作的诗歌,无论是怀古诗、赠别诗还是山水诗,字字蕴含着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存在京城诗中作者和现实的疏离,而是与山水融为一体的畅快,而京城诗作为都城的描绘和歌咏,这和其在金陵所写的极具审美乐趣的诗歌是截然不同的。从内容上看无非是和其他御用文人一样,粉饰太平,对长安城,对玄宗,甚至对杨贵妃极尽奉承之词,其富丽堂皇的笔下,弥漫着奢华和享乐主义的气息;但是从写作技巧上看,李白有着自己不同于一般人的技巧和手法,语句处理的张弛有度十分用心,流畅简朴,又富有想象力,体现着一种与上层贵族不同的审美标准,读来有着其自己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美]宇文所安著,贾晋华译.盛唐诗[M].三联书店,2004年
[2] 沈德潜.唐诗别裁[M].2011年,中国致公出版社
[3] 游佳琳.李白长安漫游研究[D]. 2006,上海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