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晓
摘 要:储光羲的田园诗数量众多,且具有鲜明特色。其田园诗成就主要在于闲婉真至的描写手法、浑厚淳雅的风格及“五古胜场”等独特的艺术风貌。
关键词:储光羲;田园诗;特色
储光羲的诗尤其是田园诗,在唐代颇有声望。其田园诗可与王维相提并论,人称“储王”。
一、储光羲田园诗的独特之处
(一)细致朴实的内容
在唐代诗人中,储光羲堪称为最致力于乡村田园诗的第一人。他的田园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具有鲜明的特色,描绘出了清新别样的田园风光。
储光羲为田园诗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艺术形象和田园风景。如《田家杂兴八首》之五中,写出了一个为了捕鸟雀连早饭也顾不得吃的活泼天真的儿童形象,这对宋代农业文学中“也傍桑阴学种瓜”、“溪头卧剥莲蓬”等一系列农家儿童形象的描写有很大影响。还有《田家杂兴八首》之七中夫妇并耕的形象,对中唐的同乡诗人戴叔伦的《女耕田行》也有影响。
储光羲几乎就是把自己当作农夫的一分子而置身其间,因此他的田园诗总给人可信之感。正如葛晓音先生所说:“盛唐山水田园诗中的不少田家之称谓是诗人自己进入角色, 而进入最深的恐怕是储光羲了。”[1]“善于细致朴实地描写劳动生活的情景,富有农村的泥土气息”[2],的确,储光羲不仅以质朴的笔触描写田园生活,还特别注意在诗中表现乡间的农事劳作,能较为真切地写出田庄在某些时刻特有的静趣,塑造了普通的山野农夫形象。如《田园杂兴八首·其六》中对民家的真情与相濡以沫的歡乐,诗人的向往之情更是言溢于表。沈德潜称赞此诗“此种真朴,右丞田家诗中,未能道着。”[3]
(二)以比兴手法写田园,运用民歌手法
储光羲将前人比兴咏怀的表现艺术巧妙自然地与田园诗结合起来,将诗人的身世之感并人田园的内容,创造了独特的比兴体田园诗,进一步拓展了田园诗丰厚的意蕴。
储光羲的开创之功在于,他以整个田园生活为喻体,在对田园生活的描绘中寄托他的失意不平以及种种感慨。在《渔父词》中通过写渔父垂钓时为乱荇新芦等物所阻碍,比喻自己潜隐钓国却为各种复杂的人事所干扰的处境;在《牧童词》中以牧童们天真无邪的欢洽之情,来隐喻隐居生活中同道间鼓舞唱和的须臾之乐。这些渔父、牧童在诗人的笔下,已是打上了隐者思想烙印的人物。
储光羲的田园诗中亦体现了他在表现技法方面的努力追求。如他最著名的诗《钓鱼湾》: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诗句清新自然,看似无心成文,实际在字句的锤炼上颇为用心。如一个“乱”字,既写出了春日里杏花开得灿烂可爱的动人场景,又暗示了诗中小伙子等待情人的焦灼心情,可谓一语双关。
储光羲在田园诗中表现出明显的向民歌学习的倾向。像民歌多采用的联珠格、双关等表现手法,在他的诗歌中也屡屡出现。这不但没有削弱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反而使得他的田园诗显得轻松活泼,摇曳多姿。民歌风的待点,不仅使他的清新艺术风格更加显著,有别于其他田园派诗人;也进一步奠定了他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三)善用五古,浑厚淳雅
储光羲在创作上努力效法魏晋,而摈弃六朝绮丽之风,形式多五言古体,内容也丰富多样。储光羲的田园诗在诗体的选择上,以五言古体数量最多,且成就最高。
《四库提要》说储诗:“质朴之中有古雅之味”,然而剖析最为精准的当推清人贺贻孙,他在《诗筏》中有如下评论:“储光羲五言古诗,虽与摩诘五言古同调,但储韵远而王韵隽,储气恬而王气洁……而储独以五言古胜场耳”。[4]从这个评论里,可知他在五言诗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值得重视,也可以看出储光羲五言诗的特色和地位。刘熙载云:“五言质,七言文;五言亲,七言尊,几见田家诗而多作七言者乎?”[5]七言诗容量大,可以纵横捭阖,而五言诗以简练含蓄为贵,以言约意丰为高,音调平和,节奏从容。因此较之七言,质朴平实的五言古体,比较适合表现情调闲适、恬静的田园题材。
储光羲的田园诗摒弃了六朝浮艳之风,由丽而朴,本色自然、不事雕琢。殷璠称其“格高调逸,趣远情深”。[6]的确,他的田园诗虽然写得平淡自然,但平淡中见醇美,自然中含真趣,深得陶渊明“真朴”之精髓。他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格自成一体,形成了浑厚淳雅、清新自然的特点。
二、储光羲田园诗独特风格形成的原因
储光羲田园诗独特风格的成因主要有:淡泊的个性品格,驳杂的思想倾向,唐代漫游与隐逸之风等。
储光羲自甘淡泊,且从小受到“温柔敦厚”的儒家影响,故喜爱用诗歌表现伦理教化和穆雅的格调。五古没有过分的夸张和激厉,最适合展现这种格调。同时儒家的“出世”本质,又给储光羲五古增添了身世不平之嗟、咏怀感遇之叹。
储光羲的家乡是六朝旧地,附近的茅山是先贤耆旧隐居、修炼之地,是道教圣地。因而,他又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使他的这类诗具有“格高调逸”之风。唐代的漫游和隐逸之风盛行,储光羲在此期间结识了许多当时的诗坛名流,这对他的田园诗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总之,储光羲描写了丰富多彩的农民形象和农耕事象,以及细微具体的田园景象和农民心态,扩大了田园诗的表现范围,丰富了田园诗的美学意蕴。同时,他以田园生活来抒情言志,独创比兴体的田园诗格,开启了后代田园诗创作的无数法门。
注释:
[1][2]葛晓音:《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03,258
[3]沈德潜:《唐诗别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89
[4]郭绍虞:《清诗话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84
[5][清]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69
[6]殷璠:《河岳英灵集》[M].李珍华,傅璇琮校点.北京:中华书局,199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