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连·葛雷的画像》是王尔德的唯一的一部小说,也是唯美主义代表作。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通过对西碧儿的天使形象与最终的死亡命运的分析,揭示出王尔德“以女性作为艺术献祭”的思想局限性。
关键词:《道连·葛雷的画像》;女性主义;天使与妖妇;死亡命运
当代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创始人,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于1979年推出了她们的女权主义名著《阁楼上的疯女人》,该书研究了男性文学中的两种不真实的女性形象——天使和妖妇,揭露了这些形象背后隐藏着的男性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歪曲与压抑。男性作家笔下的天使形象,无一不是美丽善良,单纯天真,处处以男性为中心,向男性奉献或者牺牲。在女权主义批评家看来,这种把女性理想化,神圣化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女性形象的一种扭曲,虽然满足了男性对女性的审美幻想,却直接导致了女性生理或者心灵的死亡。西碧儿·韦恩在《道连·葛雷的画像》中正是一个这样的完美天使的形象,而她最后的死亡命运,也表明了这种无自我的献祭最终只能引导女性走向毁灭。
一.完美天使
天使的第一要素就是外在的美丽与纯洁。王尔德在塑造西碧儿这一女性形象时,着重描绘了她的美貌。“她恐怕还不到十七岁,小脸蛋像朵花儿,小巧的头部轮廓是希腊型的,深褐色的头发盘着辫髻,淡紫色的眼睛好比两口盛满热情的深井,嘴唇好比玫瑰花瓣。”她是道连“有生以来见到过的最可爱的女孩子”。西碧儿还未出场就暗示其并不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出现,而是作为一尊纯美女神雕塑而出现的。在男主角眼中,西碧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她不是她自己,而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各种女主角的化身,是美的代表。
天使的第二要素就是以爱为名,对男性的绝对依附。当西碧儿与道连相爱时,她母亲提醒她不要忘了表演,忘了贫穷的现实的时候,西碧儿却天真的答道,“钱算的了什么?爱情比钱更重要。……以后我们的生活有迷人王子安排。”西碧儿的回答正是她放弃自我,全身心投入到爱情幻想的宣言。这种盲目的乐观,依赖男性,希望由男性来照料一切,主宰一切,把自己的命运放到其他人的手上,正是西碧儿悲剧的源头。她并不了解道连,她对爱的理解只是凭着自己的直觉,正如她自己所说,“我爱他是因为他恰恰是爱情的化身”。
天使的第三个要素就是幻梦色彩。西碧儿虽然出身贫穷,但是天性纯洁,她是是莎士比亚戏剧中飞出来的精灵,是远离生活的艺术形象化身。当她爱上道连时,她才从戏剧的梦幻中醒来,意识到“我要念的台词是不真实的,那不是我的话不是我想说的话”。但是道连爱的只是舞台上艺术附身的西碧儿,爱的是那个笼罩着幻梦色彩的女主角。在他心中有西碧儿所扮演的任何角色,独独缺了西碧儿·韦恩本身,“这个女孩从来就没有真正存在过,……她远远不如剧中人物真实”。
二.死亡命运
当西碧儿清醒认识到戏剧只是幻想时,勇敢的表现自我,揭开身上的幻梦面纱,清晰的站在台上时,道连·葛雷看到的却是一个矫揉造作的女演员。脱离了艺术的西碧儿不再是美的化身,他们爱情存在的基础消失了。王尔德是个坚定的唯美主义者,他曾经说过,道连是他愿意成为的那种人。道连所代表的,是王尔德眼中完美唯美主义者的一切,而道连的爱人,必定是一个有着幻梦色彩,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作为艺术想象的媒介,西碧儿放弃了艺术或者说背叛了艺术,放弃自己的天使形象,那也等于放弃了一切。因此,在王尔德看来,西碧儿试图将艺术从自身剥离出来,并将自我融入到外部世界之时,其结果只能是远离了艺术,背叛了艺术,毁灭了艺术。作为惩罚,死亡乃是其不可避免的结局。“一切坏的艺术都是返归生活和自然造成的”。为了保护艺术,保护男性对女性的审美幻想,唯一的方法就是牺牲女主角的现实存在,用艺术将她与生活隔离,让艺术远离生活,拒绝生活,这便是王尔德唯美主义的生活观与艺术观。失去了爱情,也脱离了幻梦的西碧儿再也找不到生命的依靠,唯有一死得以解脱。女性的天使形象的悲哀不仅在于命运的束缚,更在于女性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认同,没有自我价值的生命,在失去了外力支撑下,只有坍塌。
三.结语
在《道连·葛雷的画像》这一唯美力作中,西碧儿的年轻貌美,才华横溢只是吸引男主角的手段,在失去了男主角的爱时,西碧儿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在王尔德眼中,女性的爱情与死亡的冲突仅仅是表现美的一种手段,只有美,才是最终的目的。这样,王尔德也就从爱情悲剧命运中游离出来,回到了他唯美主义立场,通过女性、爱情、死亡在艺术中的完美融合,以理想化女性的死亡为代价来完成了对美的提纯、提升与展示。虽然王尔德不遗余力的赞美了女性的美丽与纯洁,但是其目的只是为了牺牲了女性时更具有美的效果。与其说王尔德张扬了女性意识,不如说王尔德牺牲女性以达到他眼中的艺术之美,成就他的艺术理想。西碧儿,这位由王尔德塑造,在道连眼中完美无缺的艺术化身和纯洁天使,在失去了自我时,也只能如流星般陨落。
参考文献:
[1]奧斯卡·王尔德. 《道连葛雷的画像》[M].荣如德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赵澧,徐京安主编.唯美主义[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3]孙国植. 王尔德与唯美主义[J]. 山东社会科学. 2001,(1).
[4]陆建德.“声名狠藉牛津圣奥斯卡”一一纪念王尔德逝世100周年[J]. 外国文学评论. 2000,(2).
[5]周小仪.王尔德、纨绔子与唯美的生活方式[J].欧美文学论丛,2002(00):61-74.
[6]李元. 贵族的浪荡子一一解析王尔德的矛盾性与自我塑造[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 19(5).
作者简介:漆雪彬(1988.11—),女,四川成都人,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