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萍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文明,人类的文明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纵观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艺术亦不失为人类文明的反应器和推进器。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人们认识、理解人类文明的重要手段。人类通过金字塔认识了古埃及的文明;世界通过青铜器认识了中国的古代文明;而现代文明社会更是催生了许多特色和艺术成就。人类文明发展的悠久历史,更赋予了艺术深厚的人文气韵。
笔者以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为例,谈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熟悉的物品》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单元,要求通过大量图片展示描绘静物的技法,了解构图的基本法则和构图形式,掌握静物画的不同表现方法,体验构图的不同角度、不同工具呈现的不同趣味,感受静物画的艺术美。这种课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被普遍认为是工具性较强的技术学科,教师容易强调美术技法,而忽略了学科的人文性。所以笔者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先欣赏,欣赏不同艺术家的经典作品,体会静物画中多样的构图之美,感受静物画的线条之美和意境之美,发现用画笔记录身边物品的乐趣。
以马蒂斯的《静物》为例,他画了喜爱的波斯风格的瓶子及蔬菜、水果。每件物品都画得十分饱满、圆润,线条间疏密组合,使得物体前后秩序分明。学生不仅看到了有节奏的欢快画面,也看到了画家洒脱的作画状态。通过这样的评价,让学生感受静物画的美,体验线造型的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欣赏法国画家夏尔丹的作品时,学生了解到人们司空见惯的碟子、鱼、水果、面包这些极其普通的东西,被画家点石成金地赋予了隽永的美。夏尔丹的那些充满魅力与悟性的画作,使平淡无奇的生活焕发出诱人的光辉。以此来引导学生关注、热爱生活的情感。在感受到静物画的美之后,笔者引导学生用不同粗细、不同质地的笔表达不同物品的质感和自己的情感,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人类的朋友》 属于“造型·表现”课,教材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用线条和色彩捕捉自己喜欢的动物形态,所以教师容易往表现技法上下工夫。注重讲授素描、速写的技法,也会重点介绍淡彩绘制的方法,那么就只注重了美术教学的工具性,忽略了它的人文性。在教学中,为了让人文性体会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环节,是请大家谈谈你与动物之间的故事。教师先抛砖引玉,将自己小时候,小狗帮助笔者的事情向学生介绍,大家听后,无不为老师与动物间真切的感情所打动。
为了让学生了解人与动物的相互依存关系,笔者播放了视频,在歌手激昂诚挚的呼唤中,学生不仅为失去动物造成的环境灾难而惊呼,也为因有动物使得世界多姿多彩而欣慰!在感受艺术作品的精彩之余,树立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观念和意识。所以,学生能怀着人文性去用线、用色彩创作动物,去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教师在关注学生技能发展的同时更加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耕牛·战马》 本课属于“综合·探究”学习领域,融“造型·表现”“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为一体,同时与历史学科相综合。有时,教师在这节课中会重视介绍中国的白描技法,通过临摹要求学生尝试了解线条的变化。但这样的教学方法只重视了美术教学中的工具性而人文性无法得到体现。
笔者在为本课设计课时,引导学生参与历史与美术的综合探究活动。以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位子,通过牛的性格特征的介绍,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李可染一生画牛,齐白石自称“耕砚牛”等事例,让学生懂得牛的勤劳、强健和沉稳,以此来鼓励学生要以勤奋稳重的态度来生活和学习,培养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优秀品质。
《花的变化》 教材属于“设计·应用”范畴的课,要求学生在对花卉观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装饰变化的方法对花卉进行装饰。这节课也容易上成只讲图案设计的方法,而忽略了情感价值观的人文性教育。为了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能以艺术的眼光观察社会,学会用图案的方式美化生活、创造生活。笔者展示了多种花卉的自然形态,有华丽的牡丹、高雅的百合、圣洁的水仙……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花卉千变万化,绚丽多彩,充满生机,培养他们对植物的热爱,学会从平淡的生活中去发现美。通过展示教师自己设计的衣服图案,培养学生向往自己动手设计的情感。通过大量优秀图案实例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图案变化的几种基本技法。然后鼓励学生运用装饰变化的方法来设计花卉图案,使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效统一。
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社会各界对美术教育的共同期望,美术教学不仅要考虑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而且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这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笔者将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努力,一切为了学生的更好发展而继续前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