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丽
处在转型期的初一学生,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养成。如何培养他们对学习进行评价的好习惯呢?下面结合实践说说我的方法。
一、一个抓手——激发评价兴趣,培养评价意识,巧用20分钟练字课
意识的培养需要灌输、激励、限制,需要一个简单的容易控制与操作的抓手。练字课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1.它易于学生分析反思,改进提高。字帖是客观的,临写结果是直观的,一点、一撇、一捺、结构、书写时的情感态度这些有没有到位,学生自己都能明白地给出评价,不需要教师过多地指点。通过认真临摹,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容易得到成功的体验。
2.它易于表扬激励,激发兴趣。比如,在安静的氛围下播放背景音乐;利用多媒体欣赏名家作品,表扬学生个例;组织评比展示活动;定时让家长写出评语等。兴趣能使学生保持评价的积极性。教师如能在新生入学起步阶段,用好每天20分钟的练字时间,假以时日,学生对自身(他人)学习项目进行评价的思维意识就会自然而然地培养出来。操作:人手备有标准楷体字帖,每课认真临摹5行(看基础而定),完毕后留5分钟自评。要求:圈出自我欣赏的好字(原书写处加红圈,5个),需再次改进的问题字(原书写处加黑圈,5个),写出失误原因的描述式评语(写在5行临摹字后,具体分析落实到点、撇、捺、结构、书写时的情感态度)。每周进行一次阶段性自评(分析主要错误现象与原因,有否进步与感悟,下周是否需要教师或同学帮助),每周进行一次4人小组的互评(为其他3人给出评语)。
二、一个主阵地——设计自发评价的契机,鼓励口头评价行为,立足课堂主阵地
有了评价的意识,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对某些学习项目或他人的课堂表现自发产生评价的需要与口头评价的行为,外化为自由插嘴或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举手。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学生汲取知识,获得方法,提高能力的理想场所永远是课堂,45分钟绝对是黄金时间。但是,就算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上,也不可能过多地提供口头评价的机会,所以教师应该重视设计一些自发评价的契机,热情地鼓励学生口头评价,并提供方法来规范这种行为。
1.以每课小演讲为契机。
我校的语文课堂形式是以小演讲为开端的。参与者每课1~2名,课前按话题撰稿、背诵,上台演讲时能基本脱稿、声情并茂。教师可事先指导评价方法:以听后感的形式说出口头评价。评价范围:稿件本身的写作(观点是否符合话题,语言是生涩、通顺还是流利有特色,结构有无问题等);听后自身的感悟启发。可着眼一、二点(小至指出错字错句),也可全面展开。教师要把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发展的科学看问题的方法浅显生动地介绍给学生。在演讲结束后,要求他们先前后(左右)互评作基础,再举手自发点评、自发补充点评(不重复他人),同时教师对评价进行引导与鼓励。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增强自发评价的勇气,形成良好的评价氛围,又有利于学生借鉴他人,提高自身演讲的水平。
2.以一个探究性题目为契机。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一些值得探究的题目获得答案的过程或答案本身都是丰富多样的。如《落难的王子》讨论题:“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忍的意志?”由于观点的多样性,教师在讨论的形式上就很自然地处理成评价式:由一个学生提供答案引发第二个学生的评价,再由第二个学生的评价引发第三个学生的评价,如此展开。语言形式上可用“我觉得他的发言……”“他的观点……”“我不赞同,我认为……”这些去引领。可直接答题与探究评价式答题。学生表达的内容与观点相同,表达时的途径却有异。前者发生在师生之间,教师作引导;后者发生在学生之间,教师作引导,但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学生自发评价的好机会。
3.以课堂互动中创设的精彩情景为契机。
学生在课堂答问中,有时在插嘴时会突然迸发出一个思想火花或者会使用某个精彩的词句,让人耳目一新。这时,教师不必过于吝啬时间,完全可以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自发评价,因为它容易激发他们评价的兴趣与热情。
每课教学形式内容可能不同,尽管课堂时间有限,各种契机还是会出现的,需要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有效的设计。学生在有意无意之中若能经常对教师的评析、同学的发言从评价角度、评价方法、评价观点、评价依据等方面作出对照,经常反思别人在哪一点上比自己站得高、看得远、讲得透,反思自己有没有独到的见解,长此不懈,口头评价的能力将会在课堂上不断进步。
总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评价能力,培养他们参与对学习进行评价的好习惯,对于学生激发学习动机,提高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改善学习现状,提高学习效率,主体精神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健康发展,对于我国正在全面推行的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它却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应该引起教育者的重视。相信从起始年级做起,必将会有收获。
(责任编辑 陈剑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