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黄鳝王”

2014-11-25 16:55闵洁
创新作文(5-6年级) 2014年11期
关键词:竹签黄鳝能手

闵洁

习作指导

首先,确定写作对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写家乡的名人,不一定是明星或大人物,也可以是有一技之长,在自己的行业有贡献或影响力的人。如中小企业家、模范教师、劳动能手等。

其次,确定介绍方式,可采访,也可纪实。可以介绍名人的奋斗史,展现其取得的佳绩;可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人物的高超技艺;也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凸显名人的美好品质。

最后,介绍内容要真实可信,详略得当,条理清晰。

我的家乡有一位名人,那就是“逮黄鳝能手”——朱伯伯。大家都亲昵地称他“黄鳝王”。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对黄鳝的需求也大了,可黄鳝越来越难抓,朱伯伯抓黄鳝却能手到擒来,我心里可好奇了。带着这个疑问,我做了一回小记者,去采访我们的“黄鳝王”朱伯伯。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朱伯伯从小就在水边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摸鱼的本领,特别是逮黄鳝。一进他家院子,就能看到满地用竹子做的“L型”笼子。我好奇地拿起一个仔细观察:竹笼子的其中一端开口处有一个可以打开的活动的盖子;另一端口有用竹签做成的圆锥形倒刺。我好奇地问:“这些笼子是干什么的?”朱伯伯说:“抓黄鳝就靠这些笼子了!”我更好奇了:“难道黄鳝会自己跑到笼子里不成?”只听朱伯伯说:“黄鳝适应能力强,在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白天喜欢在多腐植质的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夜间出洞觅食。知道黄鳝的这些特点,你就可以逮到它了。”我还是似懂非懂,只见朱伯伯娴熟地把一条大约二十厘米长的蚯蚓,串到一根竹签上,然后把有蚯蚓的竹签,固定到“L型”笼子有倒刺那一节里。朱伯伯说黄鳝喜欢夜里出来找食物,特别喜欢蚯蚓,闻到蚯蚓身上的味道就会自己顺着味道去找。只要它从有倒刺的进口钻进笼子,就出不来了,只能做瓮中之鳖。

装好这些笼子,太阳已经西斜,朱伯伯说可以去下笼子了。走到一块水稻田边,朱伯伯像侦察员一样左顾右盼,然后用铁锹在田埂边铲了几铲子,接着把笼子有诱饵的一端顺着田埂,埋在水里,另一端露出水面,上面盖上草,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可以隐藏笼子,二是留出气孔,防止钻进笼子的黄鳝闷死。就这样,朱伯伯一路侦查地形,一路下笼子,直到天完全黑了才下完所有笼子。朱伯伯直起腰,爽朗一笑,说:“明天大清早就可以收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跑到朱伯伯家,跟他一块儿去收笼子。只见朱伯伯熟练地打开一个个笼盖,然后将笼子里的“收获”倒进准备好的大塑料桶里。有的笼子里有三四条黄鳝,有的笼子里还有泥鳅、小鱼甚至小龙虾。这些小东西一起倒在桶里,噼里啪啦的,好不热闹。看来今天朱伯伯又是大丰收。

由于家乡近几年开挖了一个“万亩荷塘”,每年都会召开一个“荷花艺术节”,荷塘的面积大了,黄鳝也多了,现在逮黄鳝和小龙虾已经形成一个产业。在朱伯伯的带领下,村民们都过上了幸福生活。

我打心眼里佩服朱伯伯逮黄鳝的技术,他真不愧是“黄鳝王”!

开门见山,简单引出家乡的名人“能”在何处,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从朱伯伯精巧的工具和熟知逮黄鳝的理论知识入手介绍,既突出了朱伯伯的手巧,也让读者了解了黄鳝的生活习性。

从装笼到下笼,以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动作的娴熟,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让读者对“逮黄鳝能手”的“能”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结尾简洁,呼应开头,并对朱伯伯“黄鳝王”的称号和勤劳的美好品质给予肯定。

◆江苏南京市板桥小学六(4)班

指导老师:丰 蕾endprint

猜你喜欢
竹签黄鳝能手
竹签,算筹
会“动”的竹签
黄鳝料占全国的70%,今年特种料将激增40%,看这家企业如何再造辉煌?
捕鱼能手——重爪龙
抠黄鳝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竹签陀螺站起来
池塘小网箱养殖黄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