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美
摘 要: 作者结合地理教学课例就地理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谈了一些体会。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从地理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在地理与社会的结合处创设,基于问题探究式的图像情境,利用学生认知矛盾创设情境等,使学生变外部的学习动机为内部的学习动力,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情境创设 课例分析
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引领学生快速而持久地领悟教学内容,掌握所学知识的用途,并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一个好的情境不仅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课堂生动活泼,内容充实富有色彩,而且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变通性等方面成效显著。在此,笔者结合地理教学实践就地理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谈体会。
一、从地理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
地理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地理,从地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可以促进他们在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例如,“节水、环保”教学情境的创设。顺便在校园洗手间抓拍几张学生不合理用水的照片,并制作成投影片,如“洗手间长流水”、“哗啦啦地洗涮一只拖把没完没了”、“校园内的排水沟里水质发黑变臭,水中漂浮着同学们乱扔的废弃物”等。教学时适时播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利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地理知识,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对节水环保萌生情感共鸣,提高学习地理知识和提高地理技能的自觉性。
二、在地理与社会的结合处创设
在教学中,我们感觉到只有当学习内容与其形成、运用的情境巧妙结合时,才会有真正的情境互动,有意义学习才会发生,学生才会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再应用。只有在真情实境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在真实生活或其他学习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情境创设。
情境呈现:多媒体呈现水泥厂、酿造厂的景观图片,有严重大气污染的工业(如水泥厂、酿造厂)在区位选择时应注意什么?
生1:对于常年有稳定风向的盛行风地区来说,应布局在下风方向。
生2:还应在远郊区,在城市热力环流的下沉气流之外。
乡土情境:多媒体呈现“湄潭县城区工业分布图”,请结合当地季风气候说明工业的区位选择在哪儿比较合适?
学生结合学到的地理知识进行激烈的辩论……
这样的情境创设,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为学生知识意义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
三、基于问题探究式的图像情境
好的图像情境总是跟问题的解决联系的,利用问题探究创设图像情境,便于展开合作、探究、讨论、理解或问题解决等活动,让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将已掌握的知识经验与将要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学会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气候类型”教学情境创设
并图情境:教学气候类型时,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首先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和“雨林气候的气温和降水柱状图”并联组合,用多媒体创设并图式情境:能找出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哪里吗?联系学过的知识,请尝试分析该气候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叠图情境: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和巴西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景观图叠加观察,并采用局部闪烁的方式,创设叠图式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生成:除了这些地区外,世界其他地方还有没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为何在纬度相对较高的回归线附近的马岛东部、澳的东北部和巴西东南部也有热带雨林?这些地方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是什么……
串图情境:对于学生的生成,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答案,而是利用“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气压带、风带示意图”、“世界洋流分布图”、“地形图”创设串联图式情境,引领学生自己得出“这些地区都位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坡上,同时受到沿海强大暖流的影响,所以也是终年高温多雨,虽然不在南北纬10度范围之内,也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结论。
本情境的创设,通过并图、叠图、串图等多种方式创设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情境,激励学生生成问题、研究问题和探究本质。
四、利用学生认知矛盾创设情境
新旧知识的矛盾,生活常识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观、感觉与客观现实的矛盾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都是用于创设教学情境的好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积极进行思维、探究、讨论,在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同时,促进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例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情境创设。
情境预设:教学“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节时,首先从报纸上的一则新闻获得学习资料:“无锡人抢购纯净水”(将其加工制作成教学案例并预设在课前的导学学案上),同时要求学生课前广泛搜集相关学习资料,并围绕该节课的主题展开自主学习。
情境探究:我将“无锡某大型超市内抢购饮用水”和“太湖水面蓝藻大爆发”、“美丽的太湖”三图组合,创设情境。这一认知矛盾的情境,给了学生极大的震撼,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很自然地带出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有了深层次的互动、交流:“地处江南水乡的无锡,會缺水吗?”为什么会缺水……在同学们你问我答的研讨氛围中,实现了探究式学习……
上述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情,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生活资源创设生活化的,学生当前认识与原有认识产生矛盾的冲突情境,启迪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提取信息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领互动、交流,不仅解决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进行了情境的迁移和交融,形成了更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和探究动力。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有亲近感,感兴趣,易于接受、理解,而且学生会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成就感。使学生把外部的学习动机转换成内部的学习动力,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杨慧中.怎样提高地理读图能力[J].地理教学,2008(1):7-10.
[2]高司.地理课程教学效益的提高[J].北京教育,2004(11):15.
[3]张凌坤.地理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山东地理教学,2006(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