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高校大学日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

2014-11-25 05:33阳芹
考试周刊 2014年83期
关键词:考研日语英语专业

阳芹

摘 要: 英语专业学生要辅修第二外语的培养方式在全国各大高校已经推行多年,地方高校英语专业的二外日语课程对学生的考研及就业意义重大,二外日语课程教学模式值得关注,如何更有效地运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呢?本文对这个课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大学日语 教学模式

1.引言

全国各大高校外语专业学生除了主修一门外语外还必须辅修一门第二外语(简称二外),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学生考研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外语专业的学生多掌握一门语言为将来拓宽就业面做准备。调查表明,因为日语具有入门容易、和汉语有很多类似的汉字、日语方面的师资较充足,所以日语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第二外语以辅修日语的居多。并且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二外日语是一门零基础、零起点的课程,具有学习课时量少、学习任务重等特点。既然地方高校大学日语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那么教师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浓厚及学习效率的提高呢?

关于大学日语教学,目前国内就这方面的探讨较多。吴惠淑指出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日语教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因此必须加强日语教学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2010)。冯洁主张采用导入日本文化的方式并应用在教学中解决大学日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增强日语教学效果(2011)。贾小妹提出在大学日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教学手段的改进有效地增强大学日语的课堂教学效果(2010)。吴娱主要从教学法的角度入手研究大学日语的教学,指出大学日语教学法主要方法包括:文化教学法、趣味教学法、例句教学法、小组竞赛教学法及启发总结教学法(2008)。赵华敏指出应该通过教育理念的变化,带动课程、教材与评价(测试)体系的变化(2011)。井焕茹指出在大学日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2013)。关于教学活动的研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行为主义的影响,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形成一个刺激—反应链,通过这个链接的建立和强化帮助学生养成學习习惯。教学活动实践发展到今天,无论从教育理念还是形式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很现实的重大课题。笔者尝试从以下方面对地方高校大学日语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2.地方高校大学日语教学模式现状

笔者在地方高校工作近八年,多次承担英语专业学生的二外日语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群体(以本校为例)根据学习动机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考研型和不考研型。其中考研型学生又可以分为考本专业型和跨专业考研型。学习动机不同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考本专业研究生的学生二外日语作为必考科目不能掉以轻心,甚至存在二外考得越高优势越大的现象,因此,对这部分学生来说考研的压力迫使他们对二外的求知欲望特别强烈,特别希望教师在课堂上多教些内容以减轻他们课后自学的压力。但是对于不考研的学生及准备跨专业考研的学生来说,二外日语的学习纯粹只是为了完成修学分的任务,并且很少有人意识到如果把二外学好将来可以多一条就业门径,所以二外日语的学习兴趣不浓。基于这种现状,某些地方高校在二外日语的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开课时间短、课时量少等现状,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英语专业的二外日语课程被安排在三年级阶段,周学时仅4课时,开课学期仅仅两学期,四年级阶段二外日语被设置为选修课,供英语专业有考本专业研究生的需要的学生选修。

3.学生的资质

地方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零基础开始学习日语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事二外日语教学之初,笔者甚至遭遇过个别学生觉得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点的量和难度超出自己的理解和识记能力范围之外而拒绝听课的尴尬。事后通过与学生及时沟通,笔者意识到虽然地方高校有个别学生语言天赋很不错,但是地方高校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方面和很多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展开教学。通过长期观察,笔者发现学生的资质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差别。

(1)活学活用型:每一届学生中都会有少数几个(两三个)学生在入门阶段就表现得非常出色,模仿能力很强,在学习语音语调方面比其他学生上手快,通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比同班同学在造句和写作文及口头表达方面更胜一筹。通过课后的走访得知,这类学生比较注重课堂学习效率,上课时基本上能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当堂学的知识当堂掌握,按要求完成课外作业并按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的一般流程进行自学,如先掌握生词,再边看文章边查新语法点和句型,并且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因此这部分学生基础扎实、提高很快。据笔者观察发现,这种类型的学生以女生居多。

(2)被动学习型:大部分学生基本上只能正常跟上教师的进度,并且对教师在课堂上大量补充课外的内容有的不甚理解,甚至有学生会问教师补充的内容是否为期末考试的考查范围。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值得引人深思,即功利性的学习动机(关于学生的学习动机,接下来会进行探讨)。如果是属于考试范围之内的知识点,这部分学生就会花时间学习记忆,如果不是考试范围可能就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学,客观上说,他们还存在畏难情绪。这一类型的学生学习的出发点似乎都是各类专业考试,如:期末考试、日语国际能力测试三级等各种考试,以至于某些学生认为教师上课都应该充分考虑到他们需要考级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如果是与过级考试或期末考试无关的教学内容,他们就会认为比较索然甚至是排斥。笔者通过长期观察发现,某些这种类型的学生基本上学得都比较辛苦,没有任何乐趣可言,而且学习水平参差不齐。

(3)消极厌学型:每一届都会出现部分这种类型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讨厌日本、不喜欢日语,在学习之初就明显落后于同班同学,以至于越往后越不想学习。

综上所述,学生的资质非常重要,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特别是以学生为主导的精度教学,学生的资质有时候可以决定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和达到目标。

4.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预期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同,对教师的课堂预期自然有所不同。

以就业为学习动机的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多教些与将来就业相关的知识,比如日本的企业文化、与日本同事如何相处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这部分学生的需求,把这些知识作为背景知识导入课堂中。

以考研为学习动机的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多讲语法、句型等基础知识,热衷于记忆教师在课堂上补充大量相关的词汇、短语等。

通过观察发现无论是以就业为学习动机的学生还是以考研为学习动机的学生都特别重视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学生期待教师的课堂教学除了满足自己考研或就业方面的需求外,也希望教学能围绕学生的需求而展开。

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过去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发挥的是主体作用,学生则作为被动接受的客体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但是现在普遍主张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辅助和促进作用,更多的是引导作用,即要求教师发挥作为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经验,促进学习者之間的相互学习等作用。

基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不同,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扮演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和引导者,还要时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其他正面的教育。因此,地方高校大学日语课堂教学模式应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宗旨展开多样化的、趣味性的教学方式。

6.结语

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日语课程教学模式尚处于一种摸索着前进的状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如: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现有的知识面等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觉、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并且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导入时适当穿插一些关于日本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背景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地方高校的大学日语课程教学模式始终是地方高校日语教育工作者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课题,值得日语教师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丽艳.在日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2]蒋京蓉.日语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06).

[3]张晓燕.多媒体辅助日语教学的设计、应用及效果[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4]佟庆.文化背景知识对日语教学的影响[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6).

[5]田鸣.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并重的教学尝试[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03).

[6]窦雪琴.大学日语教学改革与应对措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3(02).

[7]田军.“新日语能力测试(JLPT)”如何合理融入到高校日语教学中的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13).

[8]杨静.浅谈高校大学日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1).

本文为湖南科技学院校级教改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基金号为:XKYJ2011010

猜你喜欢
考研日语英语专业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考研不易,更要好好珍惜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