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顺:莫道桑榆晚

2014-11-25 02:42郎艳林
当代贵州 2014年29期
关键词:碧海湖区监督员

郎艳林

入住观山湖区碧海社区之后,刘兴顺乐此不疲地做起了“义务送报员”、“移动监督员”和“义务宣传员”。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为他写下赠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受访者供图)

9月初,由中宣部主办的首届全国“最美社区人”评选活动中,贵阳市观山湖区碧海社区居民刘兴顺成为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贵州人。在颁奖礼上,活动组委会向他献上了“兴国兴家,民生无小事;顺情顺理,建议有高风”的致敬词。

对此,73岁的刘兴顺笑称,坚持做这些事情,源于信念给予他的力量。

“爱管闲事”的移动监督员

“我一直觉得,拥有精神财富才是真正的富人。”走进刘兴顺家不足十平米的书房,两排书架上摆满了数百本泛黄的书籍,一张小床上整齐摆放着52本剪报册,书架的最顶层则堆放着厚厚的日记本。刘兴顺从1961年开始写日记,或长或短,53年没有间断过。如今,刘兴顺的日记已经写到第83册。

日记第一册的扉页上,他写下了一句话:“要使人因为我的存在而生活得更美好。”他一直把这句话当作自己人生的座右铭,身体力行。

2010年年初,贵阳市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拉开序幕,碧海社区服务中心即将成立。早上跑步经过街道办大楼时,刘兴顺看到工人们把墙面都敲掉了,便给时任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写信反映情况。在信里,他纳闷地写道:“我和好多居民路过这里,看到刚盖好没几年的大楼被敲坏了,可惜得很,这简直太浪费了,很多人说是败家!”

没想到,他很快收到了回复。春节前夕,金阳新区管委会(现观山湖区区委)书记丁旭东到家里来看望他,并向他解释道,这里马上要成立社区服务中心,新的服务中心是大厅集中式办公,不像原来一间一间的办公,所以不得不把隔间都拆掉。同时,丁旭东还转达了李军书记的问候,感谢刘兴顺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并希望他继续监督社区工作。

2010年3月16日,贵阳市观山湖区碧海社区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原来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模式变为“市—区—社区”三级管理模式。新的社区服务中心让刘兴顺又激动又喜欢,“确实是对老百姓的大好事”。

社区环境越来越好,刘兴顺满是爱护之情。对于社区的事情,他遇到什么就管什么。一次,喜欢晨练的刘兴顺发现,天都已经大亮了,道路两边的路灯竟然还亮着。“几千盏灯同时亮着得浪费多少电啊!我赶紧向区里、市里领导反映,引起重视并得到解决,现在所有路灯都定时关闭。”

还有一次,他途经十二滩公园,看到几十棵从外地运来的大树横在地上无人理睬,已被晒死大半。“既然买了,为何不栽?”老人奋笔疾书,直至问题解决。哪里的井盖丢了,哪里的电杆倒了,哪里路灯坏了,哪里污水溢了……刘兴顺都会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近年来,为了观山湖区的建设与管理,他向各级领导写了20多封书信反映情况,向各级部门反映问题32次,先后被聘为“园林绿化义务监督员”、“市政设施管理义务监督员”、“党风临督员”、“特邀监察员”。

忧国忧民的义务送报员

每天早晨7点,刘兴顺跑完步后都准时到邮局收取、整理重达30斤的报纸,再扛着走上4公里路程,将报纸送到社区阅览室和居民家中。邮局取报—社区分发—张贴上栏—送报入户,一个流程下来,至少需要三个半小时。

“九点半钟,我背着满满一袋报纸,在步行街一边的人行道快行着。这时,危险已悄悄来到我身边。快到爱尔园门口时,人行道边原未拔掉的一颗膨胀螺丝跘住了我,由于惯性的原因,我一下子摔了下去,路人都被吓住了。我吃力地站了起来,想起来感到后怕……”这是2013年3月4日刘兴顺日记中的一段自述,这一天,他在送报路上摔了一跤。

2010年至今,4年左右的时间里,刘兴顺的送报“里程”已经达到5000多公里。而这一切,都源于他的一个承诺。“我当时看到小区送报纸送得比较晚,一般到十点半以后,而早上来社区阅览室看报的老人等不下去就走了,后来我就想,反正早晨也是在运动,我就去拿报纸。”

从此,刘兴顺就跟邮局商量,承担了送报纸的工作。他不仅没有怨言,还乐滋滋地说送报也给自己带来了好处。刘兴顺见社区阅览室的报纸看过后就扔掉太可惜,自己便拿回家里做剪报。“只有下午的时间是属于我自己的,上午的时间都是属于碧海社区服务中心的”,每天下午,他便坐在书桌前,剪下一篇篇自己喜欢的文章,粘贴在自制的剪报册上。

在送报的过程中,刘兴顺发现,每到年关,一沓沓的贺年卡,你寄过来,我寄出去,奢侈浪费让人痛心!他向来黔调研的中央领导建言禁止用公款购买寄送贺年卡,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不久后,中纪委下发了《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

信念坚定的义务宣讲员

为了实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刘兴顺整整写了20年的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无论顺境逆境,决心从未动摇。1985年8月2日,他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一天,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也是我最幸福的一天,供应处党支部召开全体党员大会,会上通过了我的入党申请,同意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我激动的心情难以表述,但我坚信,只要决心跟党走,愿意献身于党的伟大事业,咱们的党是不会把老百姓拒之门外的……”

这几年,刘兴顺老人居住的观山湖区发展迅速。每天晨跑时看着景色一天天更美,城市一天天繁华,他很自豪——“我常常在心里自问,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火热地投入到小康建设?不为实现贵州中国梦再多出一份力?!”

作为一名老党员,刘兴顺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为青少年学生上革命传统教育课。“在青少年阶段多听听革命先辈事迹,会对孩子们产生重大影响。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还倡导重温党史、国史。”刘兴顺说。他相信,一本好书或一堂好课,甚至一个故事都有可能改变一个人。

2013年12月2日,刘兴顺犹豫再三,提笔给省委书记赵克志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希望能到校园中宣讲他撰写的长达7500字的题为《坚定理想信念,一生跟党走,为实现中国梦建功立业》的讲稿。讲稿饱含深情地写道:“信仰是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缺什么也不能缺信仰。只要省委支持,我愿意奉献晚年全部精力,讲好这篇文章,以报答党对我一生的培养教育,实现一生的夙愿。”

令他没想到的是,省委书记很快就回了信。赵书记在信中写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您的想法令人十分敬佩,希望您在保重身体的基础上,继续发挥余热,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才智和力量。”

2013年12月25日那天,老人凌晨两点就起床备课。下午,他为贵阳三中的学生讲授革命传统教育。这是他“晚年立志做党的理论路线宣传员”迈出的第一步,刘兴顺既紧张又兴奋。

如今,刘兴顺已经为社区、中小学和省属高校各单位进行了68场义务宣讲,他的日程从今年9月份到11月份,每天都安排满满的。还不断有社区单位找他,想请他为居民、职工讲讲《矛盾论》、《实践论》。“我还要继续努力看书呀!”刘兴顺说。(责任编辑/姚 远)

猜你喜欢
碧海湖区监督员
靳朝忠
心海浪花
碧海追踪
生活在湖区
枣庄市中:多措并举提高人民监督员监督力度
去海边吧!
护眼监督员
扬州市湖区渔业的现状与思考
湖区波尔山羊生态型健康养殖模式
卫生监督员分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