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寿州窑系形成的原因

2014-11-25 17:03吕东亮
黑龙江史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唐代

吕东亮

[摘 要]寿州窑是唐代的六大名窑之一,其黄釉瓷器独步天下。由于社会、自然、工艺等各种原因使得寿州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窑系,本文正是从各个角度分析寿州窑系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寿州窑;唐代;原因

唐代是中国陶瓷史上陶瓷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陆羽《茶经》中写道:“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寿州窑名列其中,是六大名窑之一。寿州窑主要分布于今天的安徽省凤阳县和淮南市,是一个从东至西长约80余公里的大窑厂,在1954年的制淮水利工程中被发现。1985年淮南市文物普查时将寿州窑划分为五个保护区,即管嘴孜窑址、高窑窑址、柏树林东小湾窑址、上窑医院住院部窑址、余家沟窑址。对于每个窑址都进行精心的保护,划定特殊的保护范围,1986年在上窑镇建起“寿州窑陶瓷博物馆”。

寿州窑创烧于南朝,繁荣于隋唐时期,晚唐时期开始衰落,延续大约350年。根据现有的资料,将寿州窑分为四期:隋朝时期,唐早期,唐中期,唐晚期。早期寿州窑产品以烧造青釉瓷器为主,到了唐代改烧黄釉瓷,到唐代中期也兼烧黑釉和绛红瓷。早期寿州窑由于烧造技术的不成熟,所以釉色不纯。到了唐代中期以后,寿州窑的生产技术趋于稳定,釉色较为纯净。寿州窑产品的种类早期叫单一,唐代以后逐渐增加,多生产碗、杯、壶、高足盘、奁、盒、钵、瓶、地砖、瓦当、玩具等等。

寿州窑在短短的数百年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窑发展到唐代时期著名的青瓷窑址,其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是社会和自然等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社会原因

寿州窑创烧的初期是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战乱导致人们迁徙频繁,客观上促进了文化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各地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寿州窑地处淮河之南,战乱较少,社会稳定。寿州窑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融合了南北方制瓷之长,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成为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寿州窑地处于淮河岸边的上窑地区,方便了瓷土、燃料等的运输,给寿州窑的生产带来了便捷。除此之外,寿州窑系的形成与当地的茶文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寿州是中国古代茶叶生产基地,茶叶交易极其繁,此地饮茶之风盛行。在此背景之下,寿州窑生产的器型大部分与饮茶有关,消费的群体也是底层的饮茶者,这就为寿州窑的销售铺平了道路。

二、自然原因

寿州窑的位于淮河岸边,背靠八公山脉,介于三州之间,洛河、泥河、架河、二道河等河道穿梭于窑场之中,寿州窑依托着便利的水运,将寿州窑瓷器运送到南北方。寿州历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瓷土、釉料、燃料等均为当地所产。淮南市上窑镇附近丘陵地带蕴藏着丰富的瓷土矿石,山上、河中的“山釉”、“河釉”数量也是极其丰富的,化妆土的原料亦是当地生产的“焦宝石”。

三、工艺原因

北方的巩县窑,南方的洪州窑等都烧造黄釉瓷,但是安徽的寿州窑所产黄釉瓷是最成熟和最完善的,这与其工艺的改变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寿州窑较早的使用“化妆土”,由于寿州窑胎质较厚重、粗糙,胎泥含有少量的砂粒,烧造时容易形成大小不等的气泡,所以用“化妆土”施加在器物表明,增加器物的美感,提高产品的质量。其二是器型规整,寿州窑瓷器多用拉坯成型,所以寿州窑瓷器器壁厚薄均匀,拉坯成型迹象明显。第三是寿州窑装饰手法不断变化,早期寿州窑的装饰手法主要有划花、印花、贴花和绳纹四种,多装饰在瓶、罐、壶之上。后期既保留了早期的装饰又增加了几何纹、叶纹、云龙纹、鸟兽纹、云气纹、鸟兽纹、云龙纹、凸弦纹、漏花纹等等,装饰的手法更多。第四是使用素烧的工艺,寿州窑之所以釉色如此美。还因为它较早使用了素烧工艺。素烧使得坯体内水分挥发、有机物挥发,使得坯体具有足够的强度,在正品素坯上施釉,不致因浸湿而散裂,以利于装饰和施釉。第五是较早使用匣钵,精致产品装入匣钵入窑烧造,避免了烧造过程中因粘连、重叠带来的损伤,以及烟火对坯胎的熏染和落砂现象,提高了寿州瓷的釉面亮度与纯净度,极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第五是寿州窑较早使用“馒头窑”,与南方依山而建的龙窑不同、坐落在淮北平原的寿州窑多使用馒头窑,“馒头窑”同时也是黄河流域与北方其他地区常见的一种窑炉形式。此种窑炉的特点是容易控制升温和降温速度,保湿性较好,适用于烧造胎体厚重、高温下釉黏度较大的瓷器,这种窑炉特别适合寿州窑的烧造。

四、市场原因

寿州窑口众多,分布于窑河、高塘湖、泥河岸边。窑河是连接高塘湖与淮河的重要水道。窑河沟通了方圆内的各大窑场,承接起各类原材料及成品的转运,亦维系了寿州窑借助淮河古道,转而依托运河进行外运的优势,加速了寿州瓷远销“两淮地区及豫、苏、鄂等地”的步伐。窑河入淮口处的洛河港是一个古老的商埠港口,其据淮南、淮北关隘,扼淮河上寿州与下游等地的咽喉地带,故往来船只、商贾多集聚于此言商论道。古寿州产的陶瓷器皿即沿窑河以木帆船运至此处,与扬州等地运过来的盐、农具杂货等物买卖交易,继而经淮河运河东进北上。在近些年的考古发掘中,大运河遗址出土了数量巨大的寿州窑瓷器。

寿州窑在发迹于隋代,鼎盛于唐代,衰落于晚唐,历经三百多年,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青瓷窑址。寿州由于其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精湛的制瓷工艺、广阔的市场等使得寿州窑成为当时规模巨大的窑系,在全国的陶瓷市场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对南北陶瓷的生产都产生的非同寻常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陶治强:《简论隋唐时期寿州窑的发展》,《文物春秋》,2011年第1期

[2]芦甲川:《寿州窑古今考议》,《艺术教育》,2011年第2期

[3]许怀喜:《寿州窑初探》,《装饰》,2002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唐代
论唐代省试诗的传奇化
礼制规范视域下唐代陵户的设置
再论唐代的使职、差遣
论唐代诗词中“湘妃”意象的悲剧情感表达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
《永州八记》介词用法研究
唐代官吏考课制度对现行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