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黎元洪人生中的三次身份转变

2014-11-25 15:56杨美
黑龙江史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辛亥革命

杨美

[摘 要]黎元洪是民初政坛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中有三次显著的身份转变。在武昌革命期间,黎元洪从封建主义旧官僚转变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者;在继任中华民国总统时期,他从一个表面的革命者内化成一个民主共和的拥护者;在其晚年,黎元洪则从一个活跃于政府舞台的政治家转变成一位民族资本主义实业家。黎元洪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也充满了矛盾和争议,我们应客观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这一历史人物。

[关键词]黎元洪;武昌起义;身份转变;辛亥革命;民国总统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有研究黎元洪的著作问世。沈云龙的《黎元洪评传》是时间最早的有关黎元洪的专著,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辛亥革命研究的兴盛,黎元洪作为“开国三杰”(1)之一,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总的来说,有关黎元洪的专著基本上都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记叙黎元洪从出生到去世的个人生阶段的主要事迹记载,有关黎元洪的文章大多是对黎元洪某一时段、某一历史事件其态度的研究,而没有明确划分出黎元洪的人生各阶段的身份转变,将其跌宕起伏的一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探讨和评价。另外,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民初政坛的主要人物孙中山、黄兴、袁世凯等的研究大都比较透彻,著述颇丰。但对同为“民初四巨头”之一黎元洪的研究却较为薄弱,殊为可惜。有鉴于此,本文将试着从宏观长时段的角度对黎元洪人生中三次身份转变的具体表现其评价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阐述。希望能避免对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人物作超时代超阶级的苛求,客观地认识这一历史人物,为长期以来社会大众对黎元洪的认识误区做出一些新的解释。

一、从清军将领到首义都督,转向革命

武昌首义前,黎元洪作为封建王朝的旧官僚,他曾奉命破坏革命活动,镇压反清斗争。1900年,革命党人唐才常以武汉为中心,在长江中游发动“自立军起义”。黎元洪因参与镇压起事有功而获清廷奖赏,免补千总守备。1906年12月,黎元洪奉命赴湘赣边界,前往镇压湖南的萍浏澧起义。(2)但是,黎元洪在察觉到新军的革命活动时,又多次宽容的予以安抚和劝阻,对于抱有新思想的革命党人也多方保护。1904年,刘静庵与黄兴联络策划长沙起义的信件被黎元洪截获,黎嘱刘静庵辞去军职,并将信件销毁。(3)1910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成立振武学社,事情败露后,黎元洪仅将杨玉鹏等开除军籍。(4)所以,革命前黎元洪对革命的态度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作为清王朝的军事将领,他的职责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镇压革命。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出身新式学堂、接受了不少新思想的新军将领,他不像某些官员那样顽固守旧。因此,武昌起义前的黎元洪,对待革命“有着一种自然的同情心理,持反对态度而非仇视”(5)。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正式爆发,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身为清军协统,黎元洪自然不赞成革命,但他也未进行镇压,而是好言相劝。起义成功后,临时推举出的革命领导人资望尚浅,不足以号召天下,黎元洪“在湖北不负人望,且甚得军心,此时出任都督,最为适当”(6),便这样被匆忙而仓促的推上革命的历史舞台。但是,随着革命战况捷报频传,革命局势日趋明朗,黎元洪心中的天平逐渐倾向于革命。黎元洪先是剪掉长辫以示同清朝决裂,与革命为伍的决心,接着当众宣布:“我前天未决心,昨天也未决心,今日上半天还未决心,这时是已经决心了,无论如何我总算是军政府的人了,成败利钝,死生以之。”(7)黎元洪还致函为海军提督的恩师萨镇冰,劝其归顺革命潮流。他在信中对于革命的评价颇高:“不但在中国历史上视为创见,即各国革命史亦难有文明若此。”(8)由此可见,武昌首义成功后,通过仔细分析革命形势和个人利益得失,他决定走向革命。但需要注意的是,他这时的身份转变是匆忙而仓促的,因而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程度的投机性。

黎元洪从清军将领到首义都督的转变可以从以下的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黎元洪有特殊的人生经历,湖北军中有很好的威望和人际关系,使他本身具备了转向革命的条件。就其个人经历来说,黎元洪出身于近代新式学堂,追随洋务派首领张之洞,三次出访日本,接受了不少新思想。从其个人威望来说,黎元洪是鄂籍名将,新军中旧部众多,而且开明谨厚,素得军心,在社会上有很好的名望。正如他的长子黎重光所言:我父在湖北军中有较高威望,常年住在营中,不克扣军铜,士兵与他的关系很好。(9)一位革命党人也说:“黎平日待兵较厚,爱惜当兵文人,又属鄂籍将领,只要推翻满清,革命成功,似无不可。”(10)另一方面,起义的领导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没有产生一个公认的领袖。等到计划泄露被迫仓促发难后,当时革命的主要首领们,孙中山、黄兴不在武汉,蒋诩武、孙武声望不够,刘公等人避匿不出,其他人资望低浅,无以负大任,革命阵营出现了“群龙无首”的尴尬状况,黎元洪就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机遇面前被推上都督位置的。

二、从首义都督到民国总统,拥护共和

在黎元洪充满戏剧性的一生中,虽然两任大总统任期都在强权军阀的排挤中以失败告终,但在其任总统期内,他在反对帝制,维护民主共和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黎就任都督职后,召集军官训话,公开声明赞成民主共和:“今日革命军起义,是推倒清朝,恢复汉土,废除专制,建立共和的开始。……我等身为军人,从此须抱破釜沉舟的精神,扫除一切顾虑,坚决去干。”(11)在历次议和谈判中,黎元洪也是坚持共和主义立场。南北议和时,黎元洪主张袁世凯可以当选总统,但前提条件必须是赞成共和主义,黎元洪的议和代表伍廷芳在上海谈时向袁世凯的代表明确指出:“今日人心倾向共和,若非承认共和,别无议和之法。”(12)

在袁世凯洪宪闹剧的过程之中,黎元洪始终立场鲜明,反对抵制。袁世凯曾就是否应该恢复帝制的问题试探过黎元洪的态度,黎元洪正色回答说:“革命之目的乃推翻专制,建立共和。亲家,如若你做了皇帝,岂不愧对武昌死难烈士?”(13)1915年12月15日,袁世凯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袁氏政府官员到黎宅祝贺,黎元洪却说:“武昌起义,全国风从,志士暴骨,兆民涂脑,尽天下命,缔造共和。元洪一人,受此王位,内无以对先烈,上无以誓神明。愿为编民,终此余岁。”(14)1916年3月22日,袁被迫宣布取消帝制,黎元洪于4月16日指出:“为今之计,莫如以法律定责任,巩固国家根本,保障共和永免翻覆”(15)。袁世凯逝世,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在接受京津泰晤士报记者的采访时黎指出:“余之政见,仍与就任时相同,毫无变更。余固守立宪主义、共和主义,保持法律与秩序。”(16)从黎元洪的诸多行为表现来看,起初在对革命形势不明就里的情况下作出的从封建旧式军事将领到革命首义都督的匆忙转变,到其几任民国总统之时已从一种表面对革命的简单附和变成了一个民主共和的拥护者。

黎元洪从革命前的封建官员到首义都督,至民国时期的共和信徒,其身份转变之迅速看似偶然,实则有其历史必然性。从根本上来说,统治者的阶级性质发生了变化。满族封建贵族统治倒塌,革命派和立宪派上台,“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取代封建专制制度,社会各个阶级都要在这个历史性时刻作出选择和表态”(17)。黎元洪的动向就是如此,他告别封建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符合了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就黎元洪个人性格来讲,黎元洪为人忠厚朴实、小心谨慎,不愿打破自己“共和元勋”的形象;从政治经验上来看,黎元洪深感帝制已经过时,复辟帝制不得人心;就其个人情感来说,他与革命党人共事过,亲眼见证了革命志士在革命过程中的牺牲,被其革命热情所感动,因而对民主共和形成了一种信仰和期望。

三、从政坛大总统到商界企业家,投身实业

辛亥革命是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逐渐形成的基础上爆发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革命的结果又多少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1912年起,国内各界上层人士和广大海外侨胞,纷纷投资实业;特别是一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不少官僚、地主、商人纷纷投资创办企业,黎元洪即其中之一。

在被袁世凯软禁瀛台时期,黎元洪把注意力转向实业,开始从事实业投资。黎元洪伙同徐世昌及徐荣廷在湖北招集商股,商洽投资中兴公司,与二人共计投资200万元,这是他投资实业的开始,也是其实业投资中收效最大、投资最多的一个厂矿。(18)

1917年到1922年,国内抵制洋货的运动蓬勃发展,国货需求大大增加,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极为有利的发展条件。政治上失意的黎元洪,进一步将注意力转向实业投资。“根据现在查明的材料,他在这五年间,投资的银行、厂矿至少有20多个,这是黎投资实业最积极的时期。”(19)1923年,黎元洪再次被迫下野以后,对政治生涯心灰意冷,将自己的全部事业重心转移到实业投资。1928年6月3日临终时,他还告诫子女:“诸子应潜心从事生产实业,毋问政治。”(20)

据有关黎元洪经济活动的资料统计,黎元洪先后投资的银行、厂矿七十余家,投资金融不低于三百万元。总的来说,黎元洪的投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金融、矿产、森林、造纸、食品、面粉、贸易、证券、保险等各个行业。(21)从投资的地区看,包括东北、热河、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湖北、上海、天津等十多个省区。黎元洪在革命前是一个封建军官,没有从商经验。辛亥革命后,他的从政之路走得并不平坦,对实业投资的兴趣也越来越大,以致最后将从一个政坛总统转变成商界企业家。

黎元洪在革命前是一个封建军官,从没有从商经验。辛亥革命后,他对实业投资的兴趣越来越大,以致最后将全副精力贯注于实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他是受了辛亥革命和农民反抗斗争的影响。辛亥革命批判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落后性,宣扬了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先进性。革命前夕,农民的抗租抗粮、抗捐、抗税斗争风起云涌,封建经济基础再一次受到严重挑战。一些地主官僚逐渐把资金从土地转向实业。据统计,1903—1908年间,注册公司共127家,1913—1918年间,注册公司达498家。(22)黎元洪亲自参与镇压农民反抗斗争和长沙抢米风潮,他意识到投资近代企业比投资土地更有利是可以理解的。其次,高额的利润是黎元洪投资实业的动力。黎元洪参与投资的汉口第一纺织公司,先筹资本300万,未及一年,即获利120万(23);黎本人投资最多的是中兴煤矿公司,据统计,1914年中兴煤矿账面盈利与资本比例为9.1%,1918年上升为46.4%,1920年达到69.2%(24);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917年盈利150万元,1918年盈利200余万元(25)。再次,黎元洪投资实业也含有实业救国的动机。黎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危机十分深重的时期。当时西方列强自从工业革命之后,工业生产蒸蒸日上,经济发达,国势强盛,相反,我国则因技术落后,工业不振,国弱民贫,受尽列强欺压。面对这种局势,有识之士无不希望振兴实业,富强国家,挽救民族危亡。

四、关于黎元洪三次身份转变的历史评价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曾说过:“治史贵在知人论世,亦难在知人论世,其所以难,是由于历史具有复杂性。”(26)以之告诫我们不要扮演任意褒贬死人的“阎王殿里的判官”,要用一种全面的眼光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黎元洪作为民国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充满了矛盾和争议,从“首义元勋”到“床下都督”,从“开明谨厚”到“柔懦误国”,从“黎菩萨”到“泥菩萨”,从“投机革命”到“破坏革命”……可谓誉满天下谤满天下。太过美化或是丑化这个历史人物,都有失公允和客观,我们应该全面地评价黎元洪这个争议颇多的历史人物。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这两种情况在历史上都不乏其例,以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为例,“孙中山之于辛亥革命,是英推造时势的证明;武昌起义之于黎元洪,是时势造英雄的注脚”(27)。黎元洪不算是英雄,但他确实是时势所造就出来的风云人物。革命前他是名不见经传的清军协统,武昌起义之后,他被迫推举为首义都督,从封建旧官僚变为资产阶级革命者。民国政府成立以后,黎元洪作为“革命元勋”,两任大总统、三任副总统,反对光复帝制,拥护民主共和,从一个表面的革命者内化成一个民主共和的拥护者。晚年,政治上的不如意使黎元洪将事业重心逐渐转移到实业投资上来,从一个活跃于革命政治舞台的从政者转变成一位民族资本主义实业家。单就几次身份转变来说,黎元洪是睿智的,具有高度敏感的社会洞察力,所以他能够认清社会发展趋势,审时度势,适时的调整自己的身份,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

当然,这个身份转变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很有可能并非出自其本人意愿,但它的存在实不容置疑的。在刚刚被推为都督时,黎元洪是极不情愿的,甚至被逼的。因为,黎元洪毕竟不同于那些主动投身革命的人,对反清的叛逆举动不能不有所疑虑。但在革命党人的威逼利诱、革命形势迅猛发展的影响下,黎元洪又改变了其阶级立场,对革命的态度也由消极抵制变为积极附和。另外,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黎元洪虽然为人温和,善纳忠言,但他性格柔暗、缺少机谋,易被人挟制,在政治上难以有所做为。其两任正总统都是被强势军阀硬推着走马上任,他的就职是几股军阀派系互相妥协的结果,并无实权。就算是到最后投身于实业投资,也是在对政治官场心灰意冷后才做出的不得已的决定。因此,我们也要认识到黎元洪是被当下形势和革命历史潮流“推”着走的那种人,他身份性转变有其仓促性和不彻底性,他的选择“是势与利的选择,不是情与理的选择”(28)。

历史的偶然性中常常蕴涵着必然性,突发性的历史事件下面常常隐藏着客观规律。我们只要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分析判断,还是能够解开黎元洪身份转变的谜团。应该说,黎元洪在武昌起义后虽然是被迫出任军政府都督,但他为武昌起义的顺利发展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他后来也曾在袁世凯“洪宪”帝制的闹剧中拒受王封、坚决抵制;在两任大总统时期与段祺瑞、曹琨军阀进行的斗争,也具有维护共和、反对封建独裁的动机。(29)再考虑到黎元洪在生活上的西化,投身于新办实业浪潮等事实,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黎元洪既不是介于封建军阀与资产阶级政客之间的“中间型”人物,也不是旧势力的代表,而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员,在民国复杂的政治际变中大节无损,是个应该给予肯定的人物。

注释:

(1)沈云龙:《黎元洪评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5年版,第1页。

(2)胡锋:《黎元洪与民初政局》,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29页。

(3)张腾宵:《辛亥革命前后》,《辛亥首义回忆录》第3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7页。

(4)张文竹:《黎元洪传》,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4页。

(5)李迎超,陶磊:《试析黎元洪在武昌起义期间的转变》,《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第12期。

(6)张国淦:《辛亥革命史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第82页。

(7)甘继熙:《躬与辛亥武昌首义及阳夏鏖兵之经过实录》,《辛亥革命史料选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30页。

(8)黎元洪:《致萨镇冰函》,《民国报》1911年11月21日。

(9)黎重光:《父亲黎元洪在辛亥革命前后》,《武汉文史资料》2008年第10期。

(10)张国淦:《辛亥革命史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第87页。

(11)张文鼎:《炮八标起义经过与汉口战役》,《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一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39页。

(12)《湖北军政府文献资料汇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37页。

(13)张文竹:《黎元洪传》,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84页。

(14)程国安:《黎元洪传》,武汉崇文书局2009年版,第203页。

(15)黎元洪:《致蔡愕等关于维持袁世凯元首地位电稿》,北洋军阀史料编委会《北洋军阀史料·黎元洪》(卷一)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488—489页。

(16)《大公报》,1917年6月12日。

(17)楚任:《试论辛亥革命时期的黎元洪》,《河北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

(18)肖致治:《辛亥革命后黎元洪的实业活动》,《江汉论坛》1981年第5期。

(19)肖致治:《辛亥革命后黎元洪的实业活动》,《江汉论坛》1981年第5期。

(20)薛明见:《黎元洪年谱资料》,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第83页。

(21)姜海龙、侯杰:《百年家族黎元洪》,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58页。

(22)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4页。

(23)《武汉民报》1935年6月15日。

(24)兰晓丽、左灿丽:《黎元洪大传:从贫寒书生到首义都督》,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64页。

(25)马俊杰:《敢与英美烟草公司抗衡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福建烟草》2003年第2期。

(26)章开沅:《“平其情”,“思其反”,还原黎氏历史公正》,《书屋》2010第2期。

(27)李书源:《关于黎元洪评价问题》,长白学刊1996年第1期。

(28)李书源:《关于黎元洪评价问题》,长白学刊1996年第1期。

(29)东北新闻网:《黎元洪:唯一被强迫成为首领的起义统帅》,2007年10月。

猜你喜欢
辛亥革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课堂设计初探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辛亥革命亲历记》
简论辛亥革命时期报刊的作用
“生本教育”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中国近代民权政治发展的历史走向
应重视提升党史话语表达的科学性
辛亥革命历史教学的探讨
论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略述学界关于辛亥革命若干问题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