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资讯

2014-11-25 22:19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洋思杜郎黄冈

编者按:

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界涌现出了湖北黄冈中学、河北衡水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江苏洋思中学、安徽六安的毛坦厂中学等高考“牛”校,它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考神话,成为其他中学竞相学习的典型,那么这些高考“牛”校到底有什么制胜法宝呢?大家又是如何看这些学校的做法的?本期专题资讯汇总了相关资料,与各位读者分享。

在中国基础教育界,有两所初中学校赫赫有名:一是江苏洋思中学,一是山东杜郎口中学。这次,我先说说杜郎口中学。

教改前的杜郎口中学是远近闻名的薄弱学校,三个年级每班有一半的学生跟不上教师教学进度,厌学思想严重,辍学现象时有发生,1998年春,初三年级曾经60名学生的班,中考前只剩下21名学生;教师情绪浮动,教学秩序混乱,师生关系紧张,体罚、变相体罚几乎天天发生。县里已经将这所学校划入了撤并的行列。面对混乱局面和被撤厄运,杜郎口中学校委一班人决定从整顿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入手,使学校由乱到治,摆脱被撤的厄运。

现在,杜郎口中学经过长期的艰难探索,教改之路逐步明晰,教改经验逐步成熟,教学模式逐渐成型,被推崇为全国农村教育的样板,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支撑和素质教育的核心突破示范基地。

凡是到杜郎口中学参观的城里人,无不为该校学生的大方、自信叹服。在校园里,碰到任何一位学生,他(她)都会亲切地向你道一声“老师好”!20个教学班全部是开放的,参观的人可以到任意一个班级听课。在上课时,学生对参观者“旁若无人”;下课后,学生则常常主动同来访者交流。

杜郎口中学的改革回归了教育的本真:培养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自主发展的人。正是这一朴素的教育实践,实现了被很多人认为是“理想”的新课程理念。杜郎口中学的改革带有很强的原生性特点,是一种基于朴素教育理念的实践。在新课程举步维艰的今天,给了我们勇气与信心。也许杜郎口中学的改革者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实践集中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1.关注生命、关注实践的教育观。

2.自主发展的学生观。

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对杜郎口中学的基本经验的思考。杜郎口中学有三件法宝:1. 让管理“紧”起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崔其升校长于1998年临危受命到杜郎口中学,作为学校发展的谋划者、引领者、指导者,他以强烈的事业责任感,变压力为动力,严格管理,整顿秩序,选贤任能,建章立制,提出了“精教愤学、与时俱进、真抓实干、铸就辉煌”的口号,使“质量立校、质量立身”深入人心。校长“紧”起来,管理严起来,教师们各“种”各的“责任田”,人人“忙”起来了,教育教学的办法也多起来了。2.让学生“动”起来。3.让课堂“活”起来。

(本文摘自作者博客 有删减)

“扬子江水奔腾欢唱,洋思之路坚实宽广。课堂上,先学后教播种智慧和希望;校园里,挥洒汗水百花争艳桃李芬芳……”校园中回荡着主题鲜明旋律优美的《洋思中学校歌》,让我感受着强烈震撼。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引起强烈共鸣,全国各地参观学习的同行络绎不绝,洋思中学成为江苏泰州享誉全国的教育品牌。参观的人蜂拥而来,成为洋思中学一道独特的景观。

洋思中学慷慨地向教育同行敞开大门,学校每天对来访者开设公开课,有专人作教育讲座,各学科都有人负责教育交流,彰显洋思中学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教学大楼前的巨幅显示屏上公示着当天上午四节课的时间,每一时段都有几门学科在不同教室开课。洋思中学的教师有气魄,示范课琳琅满目。

短短一天的学习考察让我深有感触,深受启发。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每个学生成才,让每位家长满意”,朴实无华智慧而又真诚,透着洋思人的教育胸怀和气魄,相信每位学生能成才,帮助所有学生进步成长,洋思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我想这也是洋思中学从一所村办中学成为全国知名中学的根本原因。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回归到教育的原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引导点拨。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他们给予后进生最大程度的关心和爱护,洋思中学升学率达到100%,70%以上升入重点高中。在当下多元评价的教育大环境中,学生中考的升学率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我想这也是各地学校络绎不绝地到此参观学习的最直接原因。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结构以及“三清”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达成手段,是在特定的教育土壤中孕育出来的,大家不是硬要照搬洋思中学的模式,我们应该去透过这些方法看其背后的教育理念,用先进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从而摸索出适合本校的教学方法,实现教育的全面丰收。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背后是“紧张有序高效”的课堂,如果离开了“高效”这个重要的标准就不能成为一堂优质的课。“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是“紧张、有序”。至于如何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紧张、有序”地学习,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是因人因课因校而异的,绝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法则。我们要学的是这个理念,方法还要自己不断摸索。

洋思中学的成功得益于它的严谨、严肃和严格的教学管理。洋思中学原校长蔡林森的严谨治校、严肃制度和严格管理,它是一种全校范围内自上而下的模式推进强势管理。它要求每位教师的授课内容在备课组框架内高度一致,不允许有人在集体备课后任意改变教学内容和结构。洋思中学现任校长秦培元说那是将“狼的管理哲学”引入校园。

我们应该思考,为何有那么多的学校去洋思中学参观学习却并没有出现第二个洋思中学?我们到底应该学习洋思中学什么?我以为要学的是“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每个学生成才,让每位家长满意”的胸怀和气魄,要学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只要理念先进措施得力方法是殊途同归的。

(本文摘自作者博客 有删减)

■友谊第一

安徽六安的毛坦厂中学是家长学生眼中的超级“高考‘牛校”,32辆大巴载着近4000名应届高三毕业生赴考,几千名学生家长和当地居民夹道相送……像毛坦厂中学这样声名显赫的“高考‘牛校”,还包括河北衡水中学、湖北黄冈中学。高考前夕,记者走进这三所“高考‘牛校”,探析以流水线生产“高考人才”背后的激情、无奈与迷茫。

■探访

朝五晚十战题海 学生酷似考试机器

时间被精确分配到每分钟,生活是一场又一场的考试。每个学生都在高考“指挥棒”下被题海战术“拧紧了发条”,陀螺般高速旋转。这是记者在一些“高考‘牛校”看到的情景。

大别山深处的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偏僻得在地图上都难以找到,却因为高考远近闻名,2013年和2014年这所中学参加高考人数达1.1万名,其中近7000名复读及外地考生返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从早上起床到晚上放学,每天除了吃饭和短暂的午休,有16个多小时在学习看书……这是毛坦厂中学学生的作息时间,不少学生晚上下自习后还会熬夜读书。学生不能迟到,不能早退,不能用手机,不能上网,否则就要检讨,严重者将被开除。副校长李振华说,为了让学生安心学习,镇上几乎没有娱乐场所。

在很多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像毛坦厂中学这样的“超级中学”还有很多。在河北衡水中学,学生同样过着每天朝五晚十的生活,就算是站在操场上,每个学生手中也都拿着书本在朗诵,争分夺秒。

“今生只为高考狂,冲进重点孝爹娘”“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高三白过”……很多学校用近似传销式的心理暗示,以呼喊口号等方式不断给学生强化、灌输“高分”意志。学校成为“高考梦工厂”,学生酷似“考试机器”。

“成功”引来争先恐后的学习模仿者。近年有300多个考察团的4600余名教育工作者到衡水中学参观学习,很多地方在学习“衡中模式”。

不惧素质教育:只要考,我们就不怕

“我们不怕改革,高考从考7门到考5门,再到3+X,事实证明,每改一次,学校就进步一次。只要考,我们就不怕,依然会成功!”衡水中学的自信并非虚言。该校已连续14年在河北高考中夺魁,占据去年高考清华、北大在河北招生人数的80%,600分以上考生占全省的1/5。

“高考‘牛校”普遍应试成绩突出。毛坦厂中学复读学生高考平均提分100分以上,最高达300分,去年高考本科上线率94.85%;湖北黄冈中学则长盛不衰,打着“黄冈中学”旗号的各种秘卷、教辅成为老师、家长和学生竞相争抢的“神器”。

老师精心研究高考题型和知识点,学生进行长期、高强度的“题海”重复训练是“高考‘牛校”应试的“绝招”。

学生在高二基本结束高中课程,高三整整一年都在重复性做题。一位2011年毕业于衡水中学考入香港大学的学生保存了从高一到高三做过的卷子,摞起来有2.41米高。

“搞‘题海战术也是被高考逼的。”一些“牛”校的教师说,因为评价标准单一,为了增加选拔区分度,高考试题难度越来越大,不经过强化训练,连老师都做不出来。

■追问

高考改革能否推动“牛”校升级

一直以来,围绕三所名校的质疑和获得的成绩一样巨大。它们都被作为落后地区基础教育一次难得的“逆袭”,无数渴求升学成就的学校将他们的经验奉为圭臬。

中西部一些重点中学校长说,“高考‘牛校”的巨大成功给其他学校带来压力,在现行的高考选拔制度下,如果注重素质教育的学校拼不过应试教育“‘牛校”,将导致更多的学校主动或被动地“复制”“牛”校的经验,这不仅影响教育公平,更涉及教育发展的方向问题。

教育界人士认为,三所“牛”校只是全国许多高中的缩影。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为千千万万贫寒学子、社会底层打开了上升通道,成为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公平机会。外界将“牛”校的存在、发展归咎于高考指挥棒,企望通过改革让它们彻底消失。对此,专家认为,这一想法并不现实,应该清楚地看到,从考7门到5门,再到3+X,应试“牛”校早已历经多次改革洗礼,却依然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一些教师说,现行高考的导向就是“分”,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从素质教育看,“牛”校是失败的,但从考大学来说是成功的。黄冈中学、毛坦厂中学的一些老师认为,新一轮高考改革提出的大方向很正确,甚至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参考,将倒逼学校和学生扭转“应试”倾向。

“都说要全面发展,综合评价学校,但现在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老百姓对学校的认可程度,还是看升学率,看你的学生考了多少清华北大。”一些教师说,没有了升学率,学校无法生存,要福利没有福利,要荣誉没有荣誉。所以,改革高考的同时,希望政府制定多元化的学校考评体系,降低学校的功利性。

(本文摘自家长帮社区)

对许多人来说,高考这个词与另一个词紧密相连——黄冈。这个曾经闪闪发亮的名字,如今已经黯淡无光。

自1999年以后,湖北黄冈中学再没出产过一名省高考状元,最近七年,黄冈一本上线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黄冈密卷》等高中教辅材料也早在2002年便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再也不用做黄冈题了

以“黄冈”为名的高中教辅材料曾深深刻在中国“80后”的高中生记忆中,但事实上,这些辅导书大多是假冒产品。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市场上最畅销的《黄冈密卷》,其实是黄冈市下辖的另一所中学教师主编的,参与编写“密卷”的绝大多数教师也和黄冈中学没有关系。但各种假“黄冈”已经在教辅市场形成了影响,真黄冈也利用起了品牌优势。

于是甚至出现这样的场景:黄冈中学曾允许过高三年级组的教师对外出售学校内部的试卷,以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

在“全国卷”仍是高考主流的时代,黄冈中学能够称霸全国,依靠的是其教师团队对全国同一份试卷的研究。对高考试题研究的权威性,使得该校的教师中有不少人担任过全国高考阅卷人和出题人,也让《黄冈密卷》等“黄冈系”教辅材料一度在全国长盛不衰。

改变发生在2002年。这一年高考制度进行改革,为了让各地的高考能够结合当地实际,教育部推动各地自主命题。

这对以“黄冈”为名的教辅资料市场产生了冲击。随着自主命题的省份增多,各种“黄冈”教辅不再具有“全国卷”时代的权威性。“密卷”“兵法”“宝典”的发行量明显下降。

进一步挤压黄冈生存空间的是随之而来的“新课标”改革。2004年之后,全国各地开始分批试点新课程标准改革,但黄冈中学所在的湖北省不在首批名单中。这让黄冈中学的应试优势一下子变成了劣势。2007年,山东媒体称,“黄冈试题已经无法满足山东考生对新教材的掌握和应用”。

“过去,黄冈的教育是全国的领头羊,我们经常被请到各地去介绍经验、讲学,现在不行了……我们要去请人家来介绍经验、讲学。”黄冈市特级教师黄干生在2008年参与“黄冈神话”研究时感慨道。

■不出省状元,是学校主动放弃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黄冈中学自1999年后再没有出过一名省状元,也是其主动做出了放弃的选择。

事实上,迎来辉煌之前他们已经面临财政问题。

因为黄冈中学从1994年起,就开始面临财政问题——媒体报道说,以2006年财政年度为例,财政拨款490万元,维持黄冈中学运转则需要1000万元。

有关人士分析,“这是一种多重困境的叠加”——经济欠发达,学校的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而学生家庭的收入也不高。要成规模地填上这些缺口,一种快速选择就是扩张规模。于是,一方面他们迁入新址,另一方面又派出退休教师赴外地招生办学。

现实的挤压之下,绝对的高分已经不再重要,快速扩张对黄冈中学才是最紧要的事。所以媒体一再感叹的黄冈“神话破灭”,只是一个特定历史时刻的特殊姿态。对黄冈中学来说,没有状元,照样得活下去。

■更多“牛”校的“封神”之路

作为第一代“神话”,黄冈中学曾有的荣光带动了更多“高考工厂”的产生。

上世纪90年代,处于传统农业地区的衡水中学还是一个没有人愿意接手的烂摊子。新任校长李金池苦苦为学校寻找资金,而在寻求政府支持的道路上,黄冈中学的红火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

黄冈中学带给衡水中学的启示是,基础教育为贫困地区带来的名声与经济反哺,刺激了地方教育政绩观的兴起。“当时市里投资1200万元,分三年支付。”李金池回忆。很快新的教学楼、图书馆都建立起来了。这些建筑衡水中学一直使用到现在。1995年,衡水中学成为衡水地区升学率排位的第一名,此后,这所蝉联了14年河北省高考冠军的学校成为另一个神话。

事实上,它的管理方式与黄冈并无不同,也与因《舌尖上的中国》而被注意到的毛坦厂中学非常相似,它们都是同一系列的“高考工厂”——班级的方方面面都被量化为绩效加以考核,学生的时间像计时工人被精确安排,这个工厂的产品,便是每年6月份的高考升学率。

(摘自《壹读》)

当一度被神化的衡水中学派人到南京学习的时候,“错愕”一词已经不能完全形容人们的复杂心情了。衡水中学一共有500多名教师,此次派出共60人的团队来教育大省江苏学习,这样的阵势看上去是取经,但不免给人感觉是炫耀。

必须承认,作为超级中学的“模板”,衡水中学有很强的气场可以对其他学校展开“辐射”,甚至不战而屈人之兵。

从天而降,“落地”南京,在八竿子打不着的“异类”学校面前,衡水中学注定无法学到最核心的教学理念。两边的情况差异简直太大了。

比如说,据衡水中学校长张文茂的新浪微博可知,2013年衡水中学十一假期,各年级实行的是错时放假,高一和高二年级可以放4天,而高三只放了1天假。国庆要求放足7天。江苏总体执行的是不准补课的政策,如果衡水中学也加以照搬,它的“高考工厂”马上就会出大问题。

衡水中学无论是高考霸业还是学校规模,都已到达一个顶峰,这个时候,它其实已经失去了向“常态中学”学习的压力。

牛气冲天仍不忘外出取经,至少可以让其知道另一种教育模式的“坚硬”存在。在南京听了几堂名师课,衡中领队感慨:不能仅从高考来评价学校。但这样的感慨不会撼动该校的“成功模式”。

不过,站在更高的平台看,超级中学的爆发,恰是教育体制改革在这些地方的失败,超级中学在“高考政绩”中的一骑绝尘,恰是教育怪胎制造的“奇迹”。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衡水中学领导透露的一些信息令人深思。其一,该校主张“单纯减负不合适,现在的学生没吃过苦,责任感方面相对欠缺,不适合宽松,需要磨炼”。这种论调与教育部对“减负”的三令五申形成冲突。其二,该校喊出打造“精神特区”,但学生的每一分钟都无法支配,个人意愿完全服从校方,“精神”焉存?

垄断尖子生,比拼升学率,工厂化管理……这些畸形发展的所谓超级中学胜了今天,却输了教育的明天。超级中学们没有资格做中国中学的榜样。

本该“挨板子”的学校,反倒成了典型,可以笑傲江湖,还可以游走四方,供他校艳羡,这也够奇怪的。“谁不学衡中,谁就将被淘汰”,这话“存在即合理”,令人冷汗直冒。

难道那些秉承人性化教育、支持教育体制改革的“老实学校”就无路可走了吗?成都树德中学推出“研究型学习”,采用课题制,即学生和老师商量确定课题。10年下来,学校的教学评价稳居全市第一。这样的学校是在向超级中学“说不”。这样的学校还不少。

学校间的交流无可非议,但超级中学强大的蛊惑性不能不引起警惕,当慎言“借鉴”。同时,超级中学坐大成虎,却毫不受约束,甚至成为某个地方的名片,这就要深究教育体制改革之失和教育部门的责任了。这不是一个今天就可以说完的话题,但我们必须开始关注。

(摘自《现代快报 》 )

猜你喜欢
洋思杜郎黄冈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今日洋思人之作答
拷问“洋思”
拷问“洋思”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写生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书法作品选登
过骊山
模式,为何是洋思?
面对杜郎口,我们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