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阳
[摘 要]酒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和文化沉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人类共有文化的一部分,中西方的酒文化存在巨大差异。本文分别从酒的含义、酒字的演变、独特文化意义词等语言方面入手,对酒文化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并进一步探索造成种种差异的原因,发现中国与西方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属于形象思维;西方则属于抽象思维。通过现象及原因分析,达到对两种文化的深刻认识,以期促进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酒文化;中西方;语言;分析
一、语言差异
(一)酒的含义
酒,在中国被赋予了强烈的感情色彩。李时珍指出:酒,天之美禄也,少饮则和气行血,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身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汉代人焦言寿在《易林》中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酒激发人们心中强烈的情感,为此便有了褒贬不一的称呼:天禄、欢伯、諨水等。关于汉语“酒”字的来历,有这样一种说法:杜康造了一种饮品,一位老者告诉他,九天之后的酉时(今日的十七点到十九点),在村口找经过的三个人,各要一滴血,加入其中,这样饮品才会更加完美。杜康按照老者的吩咐,傍晚前来到村口等候。说明缘由后,分别向书生、侠士、傻子要了一滴血。回去后将三滴血混入原有饮品中,果然创造了绝世饮品。为了纪念这一传奇,杜康决定把它叫做“九”(等了九天),字形则为“酉时”的“酉”加上“三滴血”,也就是现在看到的“酒”。
在英语中,酒被公正客观的诠释着:用粮食、水果等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白酒等。
(二)酒的演变
在小篆里,酉写作,本来的意义是酿酒的器具,下面是个缸,缸里有原料,刚上面有个盖和搅动器,这就是今天的“酉”字,也就是“酒”的前身。后来这个字慢慢演化。因为爱喝酒酒的人比较多,但供酒的偏少,大家最后找一个能够拿酒给大家过瘾的人,于是大家都高兴了,说这个人好,在我们需要酒的时候,能帮我们,我们拥护他为我们的头,做——“(酋)”长。拥护这个人要双手赞成,所以要“”。这个字,表示两个手在推举“酋”。后来,左边的手举累了,就放下来了,变成现在的“尊”字。
由“酉”组成的汉字多与酒有关。如表示酒类型的:醥(清酒)、醪(浊酒)、醴(甜酒)、醙(白酒)、醅(未过滤的酒);表示饮酒程度的:醺(微醉)、酣(畅快淋漓)、酩酊(大醉)、醒、酲(醒后气困意乏如病态)、酗(无节制的喝酒)。
英语中,Wine一词源自拉丁语中的葡萄vinum,一般指发酵过的葡萄酒等果酒。Liquor,spirit(s),均指非发酵的烈酒或蒸馏酒,也被幽默的成为firewater,相当于汉语中的烧酒、白酒。单词由字母组成,每个字母都有其最基本的含义,将以实物的关键字按先后顺序排列,即形成记录这一事件的单词。且为事件的起点到终点进行全过程记录。酒(Wine)的构成也是如此。W:水波动的形状,表示水;不停延续的内涵。摆动。I:人的动态侧面视图,其形为指一件东西从上面掉下来,进入另一种东西里;手指头的动作。N:接近,在···里,自然物,连接,手指向下摁的动作。E:眯起的眼睛的视图形状,表示喜悦、陶醉、疑惑、沉思等。一种源源不断的水(w)从人(i)的手里下落(i),使人获得愉快的情感(e),这种液体是什么呢?就是酒(wine)。
英语中,常见的由酒构成的词组有:greenwine(新酒),winebibber(酒鬼),winepress(榨酒机)等。
(三)春酒与酒吧
春酒。我国名酒多沾春。如唐代的“剑南晓春”、“玉壶春”,宋代的“百花春”、“武陵春”等。为什么以“春”名酒呢?一是,古代的酒多半是冬酿春熟,而是,魏晋以来,出现了一种春酒的酒曲。于是就把用春酒曲酿的酒很自然的叫做春酒了。现代,也有不少带“春”的酒名。如北京的燕岭春、天津的燕泉春、河北的燕南春、四川的剑南春、上海的玉泉春等。
酒吧,西方酒文化独特意义的词。“酒吧”(bar)一词产生于粗犷的美国西部,西部人比较野,卖酒的小店老板担心酒客打起来砸了他们的柜台和货架,就在柜台外面架起了栏杆。“bar”就是“栏杆”、“横梁”、“棒条”的意思,从此,这样的小酒店就叫“吧”。
二、原因分析
(一)构词方法不同
方块字的构字方法有:汉字源自图画,象形、指事在图画基础上发展,后来有表意到标音:形声、转注、假借方法随之而来。以形表意,是一种整体认知方式。
字母常见的构词方法:派生、合成、转换。单词呈线性的递进式,是一种时间先后的逻辑分析模式。
(二)思维方式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是感性直觉思维,因而中国人大多采用主观性思维模式,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感性的层面,以人的思想和感受为主,即“以人为本”的感性思维。注重实践经验,借助于直觉体会。
而西方思维重视科学、理性、趋于探索自然和物质,发现且尊重实物的本质,即“以物为本”的理性思维。借助理性的思维,以实证为武器来认识事物,深入挖掘事物背后的含义。
三、结语
酒是文化心态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流态载体。语言是思维和情感表达的工具,记录着社会文化的变迁。比较语言中的中西酒文化,可以发现,两者的差异其实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是大写意式的感性思维,西方则是工笔素描式的理性思维。重现象轻抽象的感性思维,丰富但模糊,有感染力少穿透力,不利于深化认识、形成专门认识,缺少以一驭万的总体表达能力;重抽象轻现象的理性思维,清晰锐利但冷漠单调,分析事物时有削足适履之弊端。
因此我们要吸收西方逻辑辩证思维的精华,在直观感性的基础上建立起逻辑思辨的大厦,将中国的“知、情、义”与西方的理性、实证相结合,从而做到既深刻准确、又不失人情的认识万物、了解世界。探究事物时,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总结规律,使科学不再是绳索,而是强大的生产力,对社会及自然的改造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赵金科林美卿.王道与霸道中西文化的历史分野与现实考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