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岚晰,王春生
物流产业信息化已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要提高我国信息化水平,需建立良好的物流评价系统模型。物流系统评价是系统分析中复杂而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模型和各种数据基础上,从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对系统现状进行评价。同时,对物流系统评价需要有一定的量化指标,这样才能衡量物流系统实际的运行状况。一般把衡量系统状态的技术经济指标称为特征值,它是系统规划与控制的信息基础。对物流系统的特征值进行研究,建立一套完整的特征值体系,有助于对物流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控制,有助于准确反映物流系统的合理化状况和评价改善的潜力与效果。
层次分析法(AHP),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沙旦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方法,是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字形式处理和表达的方法,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一种决策方法。AHP的基本原理是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剖析,既要弄清该问题所要解决的目标,又要弄清目标的各个因素及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因素间的平衡关系与因素间的上下隶属关系,就像家谱一样,类似金字塔似的树状结构。下一层因素对上一层因素负责,负责的程度叫权重,权重的大小是通过相互的比较得出的,当总目标的下属因素的各个权重得出之后,按照权重的大小对总目标进行决策。
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而言,仓库和运输是物流系统评价中最核心的两大因素,其发展的好坏极大影响着公司的发展规模。这里考虑反映仓库和运输发展水平的要素:仓库利用程度、运输能力。
1.仓库利用程度
(1)仓库仓储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储存空间、货品、人员及设备等要素。储存是仓库的核心功能和关键环节,储存区域规划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仓库的作业效率和储存能力。因此,储存空间的有效利用成为仓库管理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2)仓库布局设计和设备的改进作为物流流程整个系统的枢纽,仓库的设计布局是否合理影响着整个库内作业效率。
2.运输能力
(1)运输能力,是物物流动不可或缺的载体,它的迅速交货及减少潜质时间能力,是一公司严谨度及强执行力的体现,及时满足客户的需要,是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的完好体现。
(2)及时满足是必须,后期服务不可忽略,一票运输率及意见率,即可在及时满足之需基础上,为企业形象加分,为规模加固。
1.建立层次结构图
根据上述的6个所选评价要素建立目标与元素之间的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表3 B 2-C的判断矩阵及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表4 层次总排序
2.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
根据前面建立的层次模型,构造出各层的判断矩阵。运用方根法进行计算其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其中V同横相乘开N方,W权重,DW矩阵与权重乘积,λmax矩阵最大特征向量,一致性C I=(λmax-n)/(n-1),修正值 C R=C I/R I):
根据表1中的数据,可得到λmax=2,C I=0,R I=0,C R=0<0.1,则矩阵具有完全的一致性;
根据表2的数据,可得到λmax=3.094,C I=0.047,R I=0.58,C R=0.081<0.1,满足一致性检验。
根据表 3的数据,可得到 λmax=4.071,C I=0.024,R I=0.96,C R=0.025<0.1,满足一致性检验。
根据以上计算,每个矩阵均满足一致性。此选定评价要素与研究法则对构建物流模型都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3.制定物流系统评价模型要素计分标准
我们可以参考凡客诚品对第三方物流公司KPI考核表,结合第6次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本文建立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如下:
(1)仓库面积与空间利用率计分为C 1。C 1=仓库面积与空间利用率×100即为该项得分。其中,仓库面积与空间利用率=仓库实际利用空间面积/仓库的可容量。
(2)仓库设备利用率计分为C 2,C 2=设备利用率×100。
(3)信息系统利用率计分为C 3,即系统处于货物由下订单到送至客户整一供应链流程在仓库、各承运商、客户主体之间的利用情况反映。采用百分制,比如:三者承接良好60;某两主体相互间40;互不相连 20。
(4)迅速交货能力计分C 4,采用百分制。一般计分可设置为以下值:即日下单当日交货60;即日下单翌日交货40;即日下单翌日后交货20。
(5)减少前置时间能力C 5,采用百分制。一般计分可设置为以下值:即日交货当日发货60;即日交货翌日发货40;即日交货翌日后发货20。
(6)一票运输率C 6,通过回单反馈进行统计度量,C 6=回单率×100即为该项得分。
(7)意见处理率C 7,要依据投诉票数处理情况而定。当处理票数不超过投诉票数时,C 7=处理率×100。
总分 =0.022×C 1+0.049×C 2+0.179×C 3+0.089×C 4+0.340×C 5+0.197×C 6+0.125×C 7
1.宝供物流评价指标发展现状
作为目前物流行业发展广受好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仓储方面,宝供物流在全国主要省会城市及重点二级城市设立了近60万平方米的仓库,截至2011年,全国使用和在建的物流基地达到100万平方米,为电器行业、快速消费品行业、日化行业、化工业等不同行业的著名品牌提供符合GMP要求的仓库管理服务。
宝供物流的服务优势——基于传统物流的增值服务以及基于供应链思想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宝供没有车队,没有仓库,这些资源宝供一直都用租赁的方式。根据客户作业的不同类型,宝供提供了中转仓、分销仓、中转平台式仓库等个性化的仓库作业模式,同时配备先进的仓储设备以提高作业效率及质量。客户群体仍集中于大中城市,覆盖面有局限,较为狭窄,在进行小城市业务中转之时,需另找承运商,亦会造成一定的延迟投诉。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以及客户的需求,宝供发挥全国运作网络的作用,提高物流运作水平。宝供集团在全国20多条主要干线构造了一个安全、稳定、准时、可靠的快速通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一票运输率。一组数据可以证明宝供仓库管理系统带来的变化:存出货准确率达99.9%,存货减少50%,直接劳动力的节省高达40%,间接劳动力的节省高达15%,空间的利用率可以增加20%,订单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8%以上。宝供的价值就在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增强伙伴企业的竞争力。
2.心怡物流评价指标发展现状
相对比较早起步的宝供物流,心怡物流在全国管理着近20万平方米的四大物流园区及配套设施,其中在广州、上海有较大的物流园区。在仓库设备的购置上,先后配置了高层立体货架,多功能的进口叉车和装卸货的升降平台等,却未完全普及至公司所有的业务,比如个别项目组,除了叉车外,没有其他较机械化的操作设备。
心怡物流通过多年与高端外资企业的合作,包括完美中国、安利、嘉康利等,已经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建立了自己的物流网点及配送队伍,掌握了丰富的物流资源。且具体运营可根据客户不同的物流需求,由心怡项目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快速高效的资源统筹调配。但因多数中转都是外找第三方运输承运,在干线跟踪、提货处理、异常报备块方面,仍处较欠缺。在不断的更换磨合中,即使拥有较高的一票运输率,但与之相反的投诉意见所占比率同比增加。在综合运输能力各要素基础上,总的获取及时运输率还是能达到89.86%,算较良好的成绩。
根据互联网和查阅相关文献及实地考察的综合,以及结合《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摘要》现行第三方物流运作不满意的原因方面,如表5所示。
可在以上评价要素中大体得出以下数据,如表6示。
宝供整体发展态势还是优于心怡的,并未因起步较早的时间长短的转型问题带来过大的影响,心怡亦需在各方面继续充实自身实力,继续发展。
首先,完善系统内部结构,使之与运作环节相统一。在原有公司的内部结构,较为分散的地步,仓库与运输不挂钩,客服与财务不搭边,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大大增加时间成本,因此,应在前期加入投资,即从供应链的源头——仓库开始,提高仓库的设备资源利用率,完善好仓库管理信息系统,使之与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相挂钩,减少内部信息的间断性,协调好各环节,从而优化内部结构。
表5 现行第三方物流运作不满意的原因分析
表6 宝供、心怡物流系统得分总表
其次,在运输方面,在公司业务面涉及较广,或因不可抗拒因素,特别是在毫无自身车队的情况下,货物在一次、二次中转后,造成的损失是极为影响公司声誉的。因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增多网点布局。另外供应商(分销商)合作模式比较适合于那些区域物流发展还不够成熟,企业现代化程度还不太高的物流企业,该地区中小型物流企业完全可以在以前业务关系中选择一些业务量较大的供应商或分销商,为其提供专门服务。当然,此种模式也对中小型物流本身有一些要求:自身要在本地区的物流企业中有一定的口碑,且与供应商或分销商已经有一定的合作基础。还可与大企业合作,因为毕竟区域物流配送模式是指中小型物流企业由于实力有限,不能在更广阔的地域来建立健全的物流网络。
再次,在物流行业中,特别是民营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居多,资金周转问题是企业家较为头痛的问题。随着物流业对外资的全面解禁,一直对中国物流市场虎视眈眈的外资物流企业会大举入侵,全面挺进中国物流市场。外资物流在中国经营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与本土物流企业合资,将自己在资金、管理和信息方面的优势与本土物流企业的网络优势结合起来。一般来说,外商优先选择的是本土的大型物流企业,寻求强强联合是最佳的方式,但并非所有的大型物流企业都愿意与外商合资,因为它已经有足够的实力与外资抗衡。这样,就给那些中型物流企业提供了与外资企业合作的机会。
最后,要加强后期管理,特别是客户服务这块。第三方物流做的就是服务,在整个服务体系中,客服是前锋亦是后盾,是整个供应链环节所占权重较大的模块,也是最能反映客户需求的。简而言之,第三方物流是属于服务性行业,对于客户的意见处理这块,是不可或缺的,包括异常、投诉等客户意见反馈,都必须要一一落实到位,这样才能与之客户长期的合作。减少投诉率,是对公司形象极大的挽回。
本文从最初的物流发展的两大模块仓储与运输出发,一方面反映了近几年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从单一的仓储运输到目前多层次、规模化、信息化极强的多方面发展,以及物流行业中第三方物流极好的发展前景;另外,将单一的仓储、运输进行大体的要素划分,立足于理论基础,分析各要素间的权重比值,与所选较具代表性的两大第三方物流企业相结合运用;其次,理论不同于实际,所建模型仍需加上现实的基础,才能完全得以运用,反言之,实际中的理想效果却往往可以通过模型体现,例如在模型中所占权值较大的减少前置时间能力应更为注重的,实际中可能会因为成本,资源等的限制,成为次要因素。构建模型,反映实际,即可提醒各企业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可相对应的结合理论基础,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或许能让企业内部成本达到最大的优化。
[1]陈达强.现代物流模拟报告[R].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3).
[2]侯玉梅,王利国等.物流成本控制及评价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8).
[3]张凤娟.李波.段铁英等.基于模糊AHP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评价研究[J].工业工程,2005,8(3).
[4]潘文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物流绩效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21).
[5]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摘要[R].中国仓储协会.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2005,(10).
[6]邓爱民,沈文.国内外物流经典案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