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4-11-24 02:34
中国科技产业 2014年8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江苏科技

戚 湧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市 210094)

科技资源整合共享是时代的要求,科技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包括科技条件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科技人力资源、科技信息资源、科技成果资源和科技政策资源,是支撑创新的技术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和制度要素的总和。科技资源整合共享强调参与主体的合作共赢与利益共享,方法是对科技资源合理配置和开放共享,本质是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目的是挖掘科技资源更大价值。《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共享机制。2013年10月,整合我国综合科技资源的“中国科技资源网”开通,国家科技计划资源开放共享服务系统投入运行,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与共享指数首次发布。近年来,江苏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连续五年蝉联全国创新能力最强区域,拥有的高校和科学仪器设备、科技人力资源和高层次人员以及各类研究实验基地数全国第一。如何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是江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江苏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需要。

1 江苏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现状与成效

1.1 公益性科技资源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截至2012年,江苏省共投入7.40亿元,建成16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19家公益研发服务平台。其中,省大型仪器平台拥有入网仪器设备3110台(套),提供样品测试服务149万次;农业种质资源平台建有专业种质资源库(圃)47个,提供信息共享服务近5万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拥有专利数据7000万条,服务企业1000余家。

1.2 科技服务体系优势逐步显现

到2013年,江苏省共投入33.36亿元,建有省级专业技术服务中心197家,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455家,其中国家级107家、省级253家,孵化面积达241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近3万家。到2012年,全省建有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中心64家,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1600余家,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多业态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1.3 政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

江苏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2013年,江苏各地政府、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载体700余个,98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实施合作项目15000余项,建立校企联盟8400余个,企业逐渐成为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1.4 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基本构建

江苏省先后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意见》、《加快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推动科技资源向苏北集聚的意见》、《省级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联合评议工作管理办法》等,基本形成了促进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2 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政策法规有待完善

美国建立以“完全与开放”共享国策为核心的法律和制度体系,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条件共享的若干意见》,建设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上海市出台了《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规定》,建设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江苏尚未形成完善的科技资源整合共享政策法规体系,缺乏有效的激励、补偿、监督、考核和评估机制,一些基础性、约束性不强的部门规定推动科技资源集聚和开放共享成效不明显。

2.2 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区域差距有待缩小

江苏科技资源总量和科技资源整合共享发展地区差异较大。截至2012年,全省35家公益性科技资源平台中有25家在南京,占全省总数的71.4%,宿迁、连云港、盐城等城市还没有;全省有专业技术服务中心197家,南京、无锡、苏州数量位居全省前三,分别是49家、27家和25家,宿迁、盐城分别只有7家和8家。

2.3 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市场运作有待规范

江苏尚未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机制,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主要依靠政府推动,缺乏自主的市场化运作,科技资源需求和供给之间没有实现有效对接,科技成果产业化还有待加强。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没有很好地根据市场需求和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自愿交易与竞争。全省尚未形成科技服务机构网络化协作机制,缺乏专业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管理和服务人才团队。

2.4 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虽然科技资源整合共享已经成为共识,但受传统封闭思想影响,整合共享能使“自己受益”的观念还没有被普遍接受。尚未通过成立跨区域、跨系统的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协调机构,解决行政区域各自为政的固有管理体制弊端。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江苏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科技资源整合共享体系,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社会意识和以共享为核心价值观的创新氛围还有待强化。

3 促进江苏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组织协调,搭建科技资源整合共享服务平台

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聚焦集成创新资源,以开放共享为核心、整合集成为主线,形成全省层面科学高效、协调有序的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组织管理体系,成立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管理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全省科技资源整合共享工作,研究决策科技资源整合共享重大问题。建设跨行政区域的科技条件共享协作中心、科技信息共享服务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全省层面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明确专业服务机构作为平台的核心运营与服务载体,负责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工作具体实施。加强国家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科技资源汇交工作,构建江苏科技资源网上汇交系统与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建立地方资源汇交体系;实行科技报告制度和创新调查制度,推动科技资源持续积累、完整保存和开放共享;统筹现有江苏省科技创新平台、江苏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江苏科技文献资源网、江苏省高新技术服务中心门户网站等省级科技资源汇聚平台,建设全省统一的江苏科技资源共享网。加快建设长三角创新型区域,打造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环境,共建共享长三角科技平台载体,形成立足江苏、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高水平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

3.2 完善政策法规,保障科技资源整合共享权益秩序

加强江苏科技资源整合共享政策法规研究,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政策环境,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科技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开放和共享,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创新要素与生产要素良性互动、创新成果和产业需求有机衔接。建立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激励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调动科技资源拥有者和使用者开放共享、合作使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谁开放,谁受益”,“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加大对全省创新创业服务中介机构的培育和扶持,通过政策、资金支持,激励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成为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桥梁、资源需求方与资源供给方对接的枢纽,充分体现“谁服务,谁受益”的原则。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出台《江苏省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条例》,通过立法明确科技资源共享过程中各主体的权利义务,维护科技资源拥有者的合法权益,使江苏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有法可依,保障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权益秩序。

3.3 规范市场运作,提高科技资源整合共享创新绩效

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健全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市场导向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共享模式。转变以往政府在科技资源共享管理中的“运动员”角色,推动政府当好“裁判员”、做好配角,加快构建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平台,着力提高政府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通过制定合作政策和相关机制,促进创新要素有序自由流动、科技资源高效配置。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创新活动由企业主导,助推企业成为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主体。大力建设市场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发展和壮大技术市场,培养技术经纪人队伍,深度挖掘企业需求,实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科技资源的对接、流动和转移的顺畅,提高全省科技资源整合共享创新绩效。建立跨区域的地方政府科技资源整合共享合作机制,大力推进苏南自主创新先导区建设,形成区域一体化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深入实施苏北科技与人才支撑工程,加快推动科技资源向苏北集聚,增强苏北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专业化科技资源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江苏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开放共享。

3.4 统筹投入渠道,优化科技资源整合共享配置结构

聚焦创新链配置资金链,统筹规划财政科技投入,推动财政支持的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将财政科研资金用到刀刃上,提高资金集中度和使用效率,对市场绩效评价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进行后资助。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科技项目公开、透明的管理信息平台和经费监管体系,加强各类科技计划资金整合和政府科技资金绩效评估。优化苏南、苏中、苏北之间财政引导性科技资源整合共享投入,保持苏南、苏中地区科技资源集中度高、科技财政投入充沛的优势,并注重对苏北地区科技财政投入的支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将仪器设备加入省、市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分产业领域遴选一批省级开放实验室。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完善大型科学仪器和科研设施共享服务后补助机制。推进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省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整合科技融资服务资源,建设一批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建立“投保贷联盟”,健全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扩大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有效破解科技创新创业中的融资瓶颈。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民间资本、风险投资资金参与的多渠道、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优化科技资源投入配置结构。

3.5 重视协同创新,拓展科技资源整合共享合作层次

发挥江苏科教和人才资源优势,通过科技资源整合共享,填补创新主体拥有资源与所需资源之间的缺口,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金介用“结合部”的合作机制,面向全省小微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券”制度。加快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充分释放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活力,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产业链、创新链层面的有机融合,促进政产学研共享创新资源和协同创新。加强技术转移,进一步推动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改革和能力建设,优先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的技术创新活动,使企业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扩大国际开放合作,完善、拓展江苏省与以色列、芬兰等国政府间产业研发合作机制,大力引进外资研发机构,构建跨国技术转移平台,鼓励企业与国外企业开展合作,鼓励和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与国外同行企业进行专利技术、技术标准的交叉授权许可,组建技术战略联盟,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促发展的合作机制。

3.6 引领创新意识,营造科技资源整合共享良好环境

通过江苏省科技厅门户网站、江苏科技资源共享网等渠道,广泛宣传“资源共享,共同受益”的理念,增强全社会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意识。大力实施人才开发战略,集聚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把引进科技人才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源头活水,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营造激励创新、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推动科技资源服务创新创业一线,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实施知识产权强省工程,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破解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纠纷解决与法律责任等难题,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实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大力培育“敢冒风险、善于创新、崇尚竞争、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倡导建立开放共享的核心价值观,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业活动得到鼓励、创新成果得到应用。

[1]周寄中.科技资源论[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李正风,张成岗.我国创新体系特点与科技资源整合[J].科学学研究,2005(5):703-707.

[3]戚湧,张明,李太生.基于Malmquist指数的江苏创新资源整合共享效率评价[J].中国软科学,2013(10):106-115.

[4]郑长江,谢富纪.科技资源共享的效益提升路径设计[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5):7-10.

[5]吴建南,卢攀辉.地方政府对科技资源整合模式的选择与应用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9):132-136.

[6]李纪珍,邓衢文.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北京模式”[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1(3):1-10.

[7]戚湧,张明,丁刚.基于博弈理论的协同创新主体资源共享策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1):149-154.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江苏科技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数读江苏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江苏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