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祥林
[摘 要]余秋里在回忆录中写道:“除了大庆,没有哪一个企业的诞生和发展能与中华民族精神和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没有哪一个城市在诞生之前,就有了自己的文化厚重底蕴;没有哪一个企业和城市在走过短暂的历程,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铭刻了一个辉煌的亮点。”那么,大庆特色文化,也就是地域文化应怎样挖掘呢?
[关键词]大庆;特色文化;研究
近些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越来越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化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那么,大庆地域文化的特色在哪里,应怎样研究,如何形成大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是当前和今后发展的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新课题。
一、 传统文化是发展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历史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慢慢地被人们遗忘,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却能跨越时空而存在,那么传统文化自然而然成为体现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我市辖区内的肇源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具有典型的地域传统文化特点,两县传统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其特色。肇源县白金宝遗址、小拉哈遗址是我市唯一的两处文物遗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且白金宝文化被称为黑龙江省第一缕文明曙光,而且是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1]其辖区内的衍福寺双塔建于清时期,其建筑也别具风格。因此,拥有农耕渔猎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人类活动达6500年历史,属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的文化。而杜蒙县是具有比较典型的少数民族特点传统文化的代表,其辖区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多达24处,其中省级文物遗址4处,大山种羊场遗址是新石器时代,西官地遗址、拉海遗址是夏商时代,特别是有典型建筑——中东铁路俄式建筑、俄式水塔共20余处,已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俄式建筑始建于1903年,距今有110年历史,是沙俄时期侵略我国东北时期的历史见证,但在今天对于研究欧洲近代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以及欧洲近代建筑风格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价值。
“文化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接性则是文化发展的历史连续性的基础” [2],可见区域文化不是静止的,而是与时俱进的。它在不同文化的冲击下,吸取各种精华,又结合本地原生文化,经过不断积淀而形成的。地域文化没有固定的格式,其传承和发展更没有可借鉴的方法。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将现代元素有机融入到传统文化中去,才能更好地保护特色文化,也就是地域传统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应积极面对传统文化的特色、特点,对其深入分析,在提炼地域文化精髓的前提下,注入时代元素。印度查尔斯·柯里亚曾指出:“传统有更深的内涵而不仅仅是表面的风格问题,为了更好的理解它,人们需要挖掘深层的、有价值的原则” [3]。因此,一个地域特色文化、传统文化也不能像秦始皇一样,以牺牲文化为代价而实现统一。肯尼斯·弗兰普顿曾把尊重地域文化、汲取地域传统的做法称之为“世界文化”[4]。换句话说,不论是哪种文化都属于世界文化,不能轻易去破坏和抹杀它,应该保护和重视地域文化、特色文化的存在。那么我们应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呢?大庆地域文化历史悠久,所处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特殊,更是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特色文化、石油文化、民族文化、站人文化、民俗文化等等,同时,也凝结了许多建筑文化的精华,这就需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从中解析出这些精华的部分,为将来发展打好基础。
二、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孕育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众所周知,在十佳魅力城市颁奖词中这样写道:“这里拥有中国最大的油田,这座城市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深刻地影响着共和国。她既是一座能源城市,又是一座环保城市,在对自然的索取和付出之间,他们掌握了平衡的秘诀,丹顶鹤也选择了这里。蕴藏着巨大能量的地方——黑龙江大庆市”。被誉为“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喷出了工业油流,一场气壮山河的大庆石油会战,创造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油田,这口井是大庆石油会战的历史见证,也是新中国石油工业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重要象征。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时期,随着城市产业结构和社会生产方式发生变化,传统工业或迁离城市,或面临“关、停、并、改”的局面,各地留下了很多的旧址、附属设施、机器设备等工业遗存,这些工业遗存是工业遗产、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传承人类先进文化,保护和彰显一个城市的底蕴和特色,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世界众多的文化遗产类型中,“工业遗产”是一个年轻的族群,它通常指18世纪以来,以采用钢铁等新材料、煤炭和石油等新能源,以机器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工业革命后的遗存。中国在19世纪下半叶开始了工业化进程。中国的工业遗产包括西方殖民工业、洋务派和民族资金企业,以及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主义工业等。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活建筑物、工厂车间、磨坊、矿山和相关设备。相关加工冶炼场地、仓库、店铺、能源生产和传输使用场所,交通设备,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
工业遗产是工业化早期的开拓者创造并留给我们的历史财富,是记录一个时代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风貌的历史见证。从传承历史文脉和彰显城市特色的角度看,保护工业遗产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从后工业时代悄然来临、城市新陈代谢的角度看,保护工业遗产是一件刻不容缓的急事;从保存历史、启示子孙后代的角度看,保护工业遗产又是一件功德无量、惠及后人、具有里程碑式深远意义的明事。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全社会共同的使命,更是对大庆石油会战历史丰碑永恒的纪念,同时也是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2006年6月中国首届工业遗产保护工作论坛在江苏无锡召开,并形成了《无锡建议》[5],拉开了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序幕。2009年6月经过我市文物行政部门的努力,市政府公布了两批工业遗产共21处,特别是今年工业遗产晋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大庆油田奠基井——三点定乾坤之萨66井、杏66井、喇72井;大庆油田第一座地下水源地——西水源;大庆油田会战职工旧址——红旗村干打垒群)。截止“三普”结束时,我市工业遗产已达53处,是普查前的3倍,已走在全国的前列。
但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问题,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市工业布局调整规则,众多工业遗产将面临重要抉择,成为既紧迫又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城市是文化的载体和容器,城市的发展是循序渐进、有机更新的过程。大庆因油而生,因油而美丽。吴良镛教授指出:“一个城市是千万人生活和工作的有机载体,构成城市本身组织的城市细胞总是经常不断地代谢的。”[6]因此,应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顺应城市之肌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索城市的更新与发展。工业遗产的保护也应遵循这一理念,实现工业遗产的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互动和谐共存。既要注重工业遗产保护对城市长远利益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又要注重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尽量挖掘其在历史、社会、科技、经济和审美等诸多方面的价值,赋予工业遗产以新的内涵和功能,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互动与发展。
三、推动大庆特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利措施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护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强国的目标,可以看出,党中央对传统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文化是国家的灵魂,文化是民族的凝聚力,文化是育人的教科书。这不仅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也指出了方法。
文化是发展的原动力。西方文化理论家丹尼尔·贝尔认为,在西方,文化已成为西方文明中最具活力的成分,其能量已超过技术本身,而且这种文化冲动力已获得合法地位。也就是说,文化在推动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已经大于科学技术,文化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那么,一个国家的发展也同样如此,甚至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也同样如此。著名的波兰裔美国国际关系学者、地缘战略家、国务活动家、外交家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提出了大国的四个标志,即: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科技雄厚,文化富有吸引力。通过大国发展的历史来看,其崛起不仅仅是依靠经济和军事的侵略,同样有文化的侵略,而归根结底是要依靠文化来完成的。中华民族要想复兴和崛起同样需要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复兴为支撑。中国改革开放持续三十多年,经济技术有了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在世界中也占有了重要的国际地位。但要继续向前发展,民族文化就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这个时期对承载了千百年历史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进行可持续研究,也是势在必行的。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大庆正迈向国际化城市,那么,大庆将已怎样的形象,再一次成为人民的“大庆”、中国的“大庆”、世界的“大庆”、“大庆”在一代又一代大庆人的努力下,走过了50多年后,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功走出了一条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发展之路,孕育形成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同“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等一道,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成为大庆特色文化的辉煌的“名片”。在当代以及未来的发展中势必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永茂.黑龙江简史读本[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2]夏征农等.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33.
[3]桑加迪.印度新建筑的未来[J].新建筑.1993(1):57.
[4]金元浦.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广州日报,2011-11-22(B14).
[5]国家文物局.无锡建议[Z],2006.
[6]吴良镛.论工业遗产的重要性[Z].
基金项目:大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大庆发展特色文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DSGB20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