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 琳,朱 勇,杨志宏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河北 泰皇岛066000)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仅有心血管病倾向的人群和冠心病(CHD)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CHD患者合并糖尿病(DM)死亡率会明显提高,DM不但影响心血管系统,还可以造成一系列代谢紊乱,如血糖升高、高胰岛素血症、血脂代谢紊乱、纤溶机制缺陷、血小板功能异常改变和血液流变学改变[1]。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作为良好的血糖反应指标,受到广泛关注。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更新并颁布了2010版糖尿病治疗指南,首次正式将HbAlc≥6.5%列为DM诊断的标准之一,将 HbAlc≥5.7%作为筛查标准之一[2]。2012版ADA指南再次推荐了这一诊断标准[3]。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25例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住院期间不同HbAlc水平与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性及对冠脉病变的影响,进一步为该类患者血糖控制提供合理依据。
1.1 一般资料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心内科住院的22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男性133例,女性92例,年龄大于75岁。根据HbAlc水平分为3组:A组(HbAlc<6.5%)、B组(HbAlc 6.5%-7.5%)、C组(HbAlc>7.5%)。2型糖尿病符合1999年WHO的制定的诊断标准。冠心病诊断采用1979年WHO诊断标准及参考《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对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排除标准:①风湿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肺结核;②合并有恶性肿瘤;③严重的感染性疾病;④严重的肝、肾及胰腺疾病;⑤糖尿病酮症、甲亢;⑥创伤性疾病。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 询问病史,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2型糖尿病病程、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冠心病病程、吸烟、饮酒史等。
1.2.2 采集标本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后,由专业人员清晨空腹12小时抽取研究对象静脉血5ml进行检查,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张末内径。完善基础检查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德国西门子X线数字减影机进行摄影。
1.2.3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观察 突发心肌梗塞、充血性心力衰竭、频发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室早Lown氏4级以上;Ⅱ度Ⅱ型、Ⅱ度Ⅰ型房室传导滞;窦性停博;室速;室颤)。
1.2.4 统计分析 患者资料均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一般资料先进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差别检验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差别检验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分析不同HbAlc水平与各种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HbAlc水平与心律失常及心衰均无明显关系,而与心梗、心绞痛发生率有关系;A组及B组患者急性心肌梗塞及心绞痛发生率低于C组(P<0.05);患者 HbAlc≤7.5%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低。见表1。
表1 HbAlc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n/%)
2.2 分析患者HbAlc水平与冠脉造影病变的关系患者HbAlc水平与单支病变无关系,与多支及左主干病变有关系;其中B组患者多支及LM病变率低于C组患者(P<0.05);HbAlc在6.5-7.5%时,冠脉多支病变和LM病变发生率较低,见表2。
表2 HbAlc水平与冠脉造影情况的关系(n/%)
由于血糖浓度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较大范围波动,只表示某一“点”的血糖水平,而HbAlc是在高血糖的环境下血红蛋白发生缓慢连续的非酶促糖化反应的产物,其合成过程持续于红细胞生命周期中,且缓慢而相对不可逆,HbAlc合成速率与血糖浓度成正比[4],因此HbAlc能够反映前8-12周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且不会受患者是否空腹、抽血时间、胰岛素使用等因素的影响,患者依从性较好,属于比较稳定的指标,故越来越多的人们更愿意将HbAlc作为诊断糖尿病和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方法。
Fan等[5]的研究发现,HbA1c水平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发现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田磊等[6]报道HbA1c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有关,冠心病组HbA1c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研究表明HbA1c与冠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 其相关性仍然存在[7]。一项涵盖了26个前瞻性研究的荟萃分析[8]结果显示,HbA1c水平的升高增加了糖尿病患者各种原因死亡的风险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亚太地区糖尿病政策组根据HbA1c水平,将糖尿病控制目标分为:良好 (HbA1c<6.5%)、一 般 (HbA1c6.5%-7.5%)、差(HbA1c>7.5%)。本研究根据上述情况,将225例高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显示 HbAlc在6.5-7.5%时心梗、心绞痛发生率较低,多支及LM病变发生率较低。高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HbAlc(%)<7.5心血管事件中急性心肌梗塞和心绞痛会较少发生,并且6.5-7.5%水平时其多支及LM病变率低,与上述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HbA1c水平与与心血管事件及冠脉情况具有密切关系,针对高龄患者合理控制HbA1c水平,对于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杨 泽,郑 宏,高芳坤,等.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糖尿病和IGT患病率与增相关性的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2):69.
[2]American DA.Standards of meadical care in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9,32:S13.
[3]American DA.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12,35:S11.
[4]王丽芳,董小英,赵 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宁夏医学杂志,2006,28(9):683.
[5]范 泉,郭文怡,贾国良.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8):698.
[6]陶 红,米树华,赵全明,等.老年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的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10(27):2028.
[7]Rivea J J,Choi K Yoon Y E,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increasing levels of hemoglobin Alc and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 asymptomatic individuals without diabetes mellitus[J].Coron Artery Dis,2010,21:157.
[8]Zhang Y,Hu G,Yuan Z,et al.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 relationship to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nd meta-anlysis[J].Epub,20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