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整风运动历史考察

2014-11-24 18:01左腾飞时耐敏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辩证法实事求是

左腾飞+时耐敏

[摘 要]热爱学习,努力学习,精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优势。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关键阶段,党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实现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与良好的学风建设是密切分不开的。这一时期,通过卓有成效地开展学习运动,全党深刻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并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树立了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通过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唯物论、辩证法等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逐步使全党克服了主观主义的学风,提高了全党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水平,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唯物论;辩证法;主观主义;学风;中国共产党

一、引言

学风问题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对待马克思主义就会出现错误,中国的革命发展就会出现挫折。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学风,理论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掌握辩证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摆脱主观主义的束缚,中国共产党才会有更加光明的前途。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者的学风的认识、对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解、对学风建设促进党的建设的研究,试图比较全面的考察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党的一系列学风建设的伟大举措,以期有所收获。

二、端正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马克思主义者的学风

学风包含着许多问题,既是一种科学的精神、科学的原则,也是人们研究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不是外在于理论的某种东西,而是贯穿于理论中间的精髓和灵魂,并成为人民理论学习的指南,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学风思想,它们成为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对指导我们事业前进意义重大。”(1)无产阶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待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问题,就是这个政党的学风问题,有什么样的学习风气,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因此,学风问题非常重要,必须树立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学风问题非常重视,对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作过重要论述:“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共产主义者不是把某种哲学作为前提,而是把迄今为止的全部历史,特别是这一历史目前在文明各国造成的实际结果作为前提。”(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无产阶级行动的指南,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僵化不变的教条,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就必须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之。首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和行动的指南,“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3)其次,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3)最后,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实践,发展于实践,并靠实践来检验,“善于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4)“以经过严格证明和确凿证明的事实作为自己的政策的前提”。(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是否正确,关系到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大旗能否在中国长期坚持下去,关系到中国革命能否成功,然而在中国共产党实践发展的进程中却出现过错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主观主义的学风。主观主义的学风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相矛盾,是一种不正之风。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教条主义,另一种是经验主义。教条主义者轻视实践的意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僵死的教条和随意套用的公式,只吹捧别国经验,不考虑自身环境;经验主义者则是轻视理论,醉心于狭隘的局部经验,忽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理论和实际相分离,必须予以坚决反对。早在1929年,毛泽东就提出过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主观主义,在某些党员中浓厚地存在,这对分析政治形势和指导工作,都非常不利”。(6)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又提到“向实际情况作调查”。然而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正如毛泽东说的,主观主义“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7)主观主义的不良学风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产生了极大的恶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国际教条式服从,对俄共的经验照搬照抄,加之党的领导人陈独秀放弃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土地革命时期,主观主义的推行严重影响了中国革命的顺利进行,最终使红军由30万人锐减到几万人,丧失了除陕甘宁边区以外的一切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再一次地受到了打击。尽管脱离实际的错误领导使中国共产党付出了血的代价,但是“粗枝大叶,不求甚解,自以为是,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作风,仍然在党内严重的存在着。……还不了解系统的周密的社会调查,是决定政策的基础”。(8)不重视学风建设,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就不会端正,必须在全党有一个大举措才能消除不正之风,中国革命才会有希望。延安整风运动在这时开展了起来。

延安整风历时数年,运动遍及全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整顿党的学风问题,“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9)在延安整风运动中,通过总结党的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痛批主观主义不良之风,打破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维模式。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又通过《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理论文章,在全党深入贯彻了“实事求是”的这种中国共产党人理应具备的学风和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10)实事求是是学好马克思主义、领会好马克思理论最根本的学习风气,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最重要的就在于怎样“放”,就在于实事求是。第一,要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中具有普遍性的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而不是生搬硬套书上的话。“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像在任何时候一样,也是要善于针对各阶级和各政党相互关系的特点,针对共产主义客观发展的特点来运用共产主义普遍的和基本的原则;要看到这种特点每个国家各不相同,应该善于弄清、找到和揣摩出这种特点。”(11)第二,要客观的看待事实,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剥离外在的形式,从中发现“是”,另外,事实还是具体条件下的事实,应从不同的条件下来确定事物的本质。第三,要不断进行调查,由于缺少“实事求是”的态度才会产生主观主义,那么在实践中克服主观主义的方法就是去调查。“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12)。反映和指导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根据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也必须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实际去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正态度,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学风。

三、掌握科学的方法,克服主观主义

为了克服主观主义,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全党通过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确保了优良学风的树立。

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来,这就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之间相互包容、相辅相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就需要应用于实际,通过实际的效果来检验理论;坚持实事求是,“实”就必须上升为理论,“求“也必要以理论为指导。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联系实际比喻为“有的放矢”,即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矢”去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的“的”,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解决中国革命实践的问题提供正确的策略。“有的放矢”的反面是无的放矢。许多同志学习马克思主义只是单纯为了学习而不是为了革命,有的口头上联系实际,实际上却从不联系,把马克思主义之“矢”拿在手里只是称赞“矢”好,就是不用“矢”去射“的”,这样的人是和中国革命不发生联系的。毛泽东因而号召:“有书本知识的人向实际方面发展,然后才可以不停止在书本上,才可以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学习,要认真读书,然后才可以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成为理论,然后才可以不把局部经验误认为即是普遍真理,才可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13)革命的实践需要革命的理论作指导。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从而使中国革命有了希望。

主观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相对立,树立良好的学风就必须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前提,否则依然是在主观主义的范围内兜圈子。毛泽东强调:“我们要反对主观主义,就要宣传唯物主义,就要宣传辩证法”。(14)首先,宣传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唯物论的基本原则。恩格斯认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是对事物的唯一唯物主义的观点。”(15)客观世界有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想要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就必须把握其规律,并使自己的方法符合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主观主义在党的历史上几经出现,就是因为一部分人不懂得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不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毛泽东教育全党:“要把理论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把文件上讲的东西和自己的行动联系起来。什么是实际?个人的历史实际,机关工作的历史实际,各个同志所想的、做的都是实际。”(16)“共产党员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周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17)从而使从实际出发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得到贯彻。

其次,宣传对立统一律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实质和核心就是对立统一。事物的发展是矛盾运动的结果,人们应看到矛盾,找出解决矛盾的办法。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个矛盾在发展的不同过程、不同阶段也会表现出特殊性。在承认矛盾普遍性的同时必须要看到矛盾的特殊性,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观主义者往往忽视矛盾的特殊性,不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公式到处框实践,结果使革命进程遭受巨大曲折。“真理是具体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学说,具体地分析中国的历史的、经济的、阶级的环境,订出他们在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的纲领与主张。把适合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纲领与主张搬到中国来,这根本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是幼稚的机械论者”。(18)最后,宣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主观主义的认识根源,是不懂得认识与实践、知与行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实践和认识的统一看成是僵化不变的,不理解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这一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颠倒了人类认识真理的顺序。树立科学的实践观,正确把握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是每一位共产党人的应有的表现。“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19)

四、加强党的素养,凝聚党的力量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但在如何学习和运用的问题上,党内一直存在着主观主义的倾向,这种倾向将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相脱离,影响了党的执行力和战斗力,妨碍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整顿学风的战略运动,这场运动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怎样对马克思主义做好学习和运用。通过这场运动,全党深刻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是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研究中国的革命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坚定了无产阶级立场,树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大大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了全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自觉性,打破了对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的迷信,打破了“唯书”、“唯上”的思维模式,最终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代替了主观主义的态度。

第二,随着革命的发展和民族矛盾的激化,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从抗战初期的4万人猛增至1940年的80万(20),在为党提供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由于新加入进来的党员大多数出身于农民或小资产阶级,生活环境和阶级特性决定了他们的革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革命立场也会出现摇摆不定的情况,加之思想水平参差不齐,文化层次差别极大,为党的理论工作深入发展带来困难。同时,党的领导干部文化素质也有待提高,以陕甘宁边区的安塞县为例,区县一级干部的文盲比例,区委书记占4.3%区长占57.1%自卫军营长占85.7%妇联主任占100%工会主任占67.1%保安助理员和青救会主任均占28.1%,(21)他们虽有强烈的革命热性,但在战争环境中,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使他们极易受到错误思想的左右,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为了弥补党的理论的匮乏,解决长期以来理论落后于实践的矛盾,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了学习竞赛的号召:“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我希望从我们这次中央全会之后,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22)通过整顿党的学风,全党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的热潮,逐渐养成了重视学习的习惯,提高了实际工作的能力,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延安成长起来的这批知识型干部,为中国革命和后来的建设事业起到了历史性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学习运动,使全党对马列主义的精神实质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通过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全党同志愈加深刻感受到只有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理论和实践始才终贯穿着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认识到毛泽东才是这一结合的光辉典范。1945中共七大正式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3)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确立指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重要标志,它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和行动,成为党在中国革命道路上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成为凝聚全党意志的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李新泰:《马克思主义学习论》,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10-211页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681页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8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0:477

[6]《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7]《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三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73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7-198

[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4.

[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27

[11]王稼祥.《王稼祥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236

[12]宋金寿.《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M]北京出版社,1995:189

注释:

(1)李新泰:《马克思主义学习论》,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10-211页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681页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48页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第477页

(6)《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1

(7)《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0

(8)《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三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73

(9)《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3

(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7-198

(12)中共中央文献编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0-111

(13)《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818-819

(1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27

(1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4.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15

(1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27

(18)王稼祥.《王稼祥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236

(19)中共中央文献编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

(20)宋金寿.《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M]北京出版社,1995:189

(21)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在职干部教育部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120

(2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3

(23)《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左腾飞男1991年生人山东聊城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88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时耐敏女1989年生人山东济南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88号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

猜你喜欢
理论联系实际辩证法实事求是
“辩证法”到中国: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坚持实事求是与党性原则的统一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课堂建设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对策探究
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演变和科学内涵
现代形而上学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