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家梦

2014-11-24 21:11舒德骑
企业文明 2014年11期
关键词:报告文学作家人生

编者的话:“人生的梦尽管稍纵即逝,它是一个人心底里最隐秘的图腾,是一个人心灵之光最直接的折射,甚而还是一个人活着的终极目标和理由。”六十有三、由寒门弟子到知名作家的舒德骑先生如是说。他是一介回城知青,先当工人,后又当兵,继而从政。自年轻时当秘书伊始,先后在两个军工单位从事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党委工作部长等工作,但伴其一生难以释怀的还是作家梦。在梦的牵引下,他发表和出版了30多部中长篇小说、报告文学及大量散文作品,近500万字,获奖20余次。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舒德骑,执意要换一种活法、拿点岁月自己来安排。遂退隐故里,心无旁骛,笔耕不辍,抱疾而书,厚积薄发,反而进入创作的高产期,给人们以惊喜与激励,点燃了更多人的梦。千千万万凡人的梦,毫无疑问将构成一个宏大的中国梦。

人到晚年,瞌睡少了,梦却多了起来。

当今时代,“梦”,成了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字眼。

这些年,生活在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都市之中,可莫名其妙地,每当夜深人静时,故乡那淼淼的大江、款款的渔舟、啾啾的晨鸟、霏霏的夜雨,以及拉船的纤夫、垂钓的渔人、耕田的农民、卖柴的樵夫,还有儿时的伙伴、少年的同学、白发的母亲、蹒跚的外婆,时常都会出现在梦境之中。

从梦中醒来,总有缠绵的思绪和不尽的怅惘。

自知青回城之后,先当工人,后又当兵,继而从政。自年轻时当秘书伊始,先后在两个军工单位从事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党委工作部部长等工作。人在江湖,为求生存,几十年按部就班熬更守夜,做不完的八股文章,写不完的总结报告,繁文缛节,赘言琐事,弄得神经衰弱,熬得心地杂芜,朝思暮盼,早就想换一种活法了。

50岁时,自己曾给后来的人生确定了3个目标:将女儿养大成人;为老母亲养老送终;倘若人不糊涂,还将写出一二部有社会价值的书,完成一个当作家的梦想。然而,工作实在太忙,想静下心来从事写作,只能是一种奢望了。

临近退休,便毅然决然拒绝高薪聘请,选择远离繁华,归隐故乡。在那里,每日里漫步河滩草坡,看水肥水瘦、潮起潮落,观燕来雁归、云卷云舒;或孤坐阳台书斋,读左传、论语、三国、聊斋,写人间百态、风土人情,将这些年来的所思所想一一付诸文字,圆满自己的人生梦想。

人生的梦,尽管稍纵即逝,然而它是一个人心底最隐秘的图腾,是一个人心灵之光最直接的折射,甚而还是一个人活着的终极目标和理由。愚以为,一个人,只要有了追梦的愿望和圆梦行动,那么他的生活就不会百无聊赖,就不会孤单寂寞,就不会为三斗米折腰,不会为流言蜚语所困惑,更不会为领导的几句表扬而受宠若惊,为生命暂时陷于困境而自寻绝路——纵然离开了领导岗位,也绝不会因为无人请示汇报而郁郁寡欢,更不会因为门可罗雀而沮丧失落。

冥冥之中似乎已经注定,作家这个行当与我无缘。

我出生在长江边上一个小城的铁匠世家,祖祖辈辈都是目不识丁的睁眼瞎。家里穷,穷得连耗子也不来打洞安家。到了父亲这一辈则更惨,他还是一个只有一只眼睛的残疾铁匠,其谋生之难可想而知。

自从来到这世界,钻进我小小耳朵里的不是钢琴扬琴和琅琅的读书声,而是千篇一律枯燥单调“叮叮当当”的打铁声。这声音从早晨鸡叫响到太阳落坡,从太阳落坡响到早晨鸡叫。童年,我每天呆呆地坐在家门口,看到的是纤夫们在湍急的江流中拼命地挣扎,听到的是渔妇们在荒凉的河滩上悲苦地哭泣,目睹的是父母为生计的愁眉和苦脸——我的童年,塞满了人世的沧桑和人生的苦难。

我们这一代人很不幸,该长身体时,遇3年“自然灾害”;该读书时,遇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该就业时,又遇到上山下乡当农民。但塞翁失马,我们这一代人又是幸运的:艰难的生存环境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和锻炼了自己的体魄,丰富的生活阅历增加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认识,坎坷的际遇促使自己不甘堕落发奋图强,从而使自己在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下尽量远离喧嚣和浮躁,从而拥有自己人生的信念和价值的追求。

当文化还是一片荒漠之时,别人都在轰轰烈烈“闹革命”,我却不择手段挖空心思遍地寻书来读。煤油灯旁,电灯杆下,我奋发读书。那些年,仅有初中文化的我,居然读了几箩筐的书。几乎读完了所有当时能找到的中国古典名著,读完了共和国成立以来出版的长短篇小说。我不仅读过萧霍洛夫《静静的顿河》、高尔基的《母亲》《我的大学》、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雨果的《九三年》《巴黎圣母院》,还读过《茶花女》《三个火枪手》《斯巴达克斯》《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等等。

读着读着,我便被书中的那些人物和场景煽动得不安分起来,便有了提笔写作的欲望。尽管后来为了生计,又在烟熏火燎中学过打铁,在水流沙坝上筛过石子,在崎岖山道上抬过石头,在贫困山区种过庄稼,在工厂做过机修钳工,在西藏高原当过金珠玛米,但我想写作的念头从来没有泯灭过。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我总是在烟盒和纸笔、报缝中不停地写写画画,打发着孤寂无聊的光阴。

到了文艺复苏的春天,我按捺不住创作的渴望——居然,写出第二篇小说,在一家文学月刊上以头条刊出!望着铅印的字痕,我有点受宠若惊,也有点发癫发痴:父亲和他的父辈们,一辈子目不识丁,瞎子对睁眼瞎子,而我作为瞎子们的后人,写出的字句,竟能上得书!

于是,我便开始做起作家梦来;于是,我便开始在文学这片沼泽地里,泥一身水一身地爬行起来。

人,因为有了梦想,就有了追求,有了寄托,有了忙碌,有了欣慰,也有了成功的希冀和喜悦——因为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做到别人认为你做不到的事。

几十年来,无论寒冬酷暑,无论早晨黄昏,无论工作再忙再累,每当做完自己的本职工作后,我几乎都是在稿格子上爬行。日积月累,竟然先后在《中国报告文学》《十月》《昆仑》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200余万字;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中国作家出版社、航空出版社等出版了《惊涛拍岸——中国船舶工业进军世界纪实》《鹰击长空——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的传奇人生》等书;在全国、省市获奖20余次;先后加入重庆市、四川省和中国作家协会,以及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等,并被推选为重庆作协理事、江津作协主席。

退休3年来,隐于故乡江津——一个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的小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过着一种铁棒磨针的日子。这样的日子,虽略显几分疲惫枯燥,但每日里徜徉在自我创造的文字之中,与书中的主人公促膝细谈同悲同喜,倒也自得其乐。这几年,我先后完成并出版了《联圣钟云舫》《当今奇人周兴和》《宋文骢传》《中国核潜艇诞生纪实》《被遗忘的天空》等长篇纪实文学5部,发表《为了大地苍生》《一个公民在金三角的禁毒遭遇》《传奇的人生》《飞天铸剑》等中篇报告文学6部,近300万字,平均每年在键盘上敲出六七十万字来。其中,《中国核潜艇诞生纪实》获中国作家协会重大题材扶持奖励,并由重庆市委宣传部申报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重庆市重点文化项目奖;《联圣钟云舫》获重庆市重点文学作品扶持奖励;《为了大地苍生》获全国报纸报告文学二等奖;《飞天铸剑》获全国“石膏山”杯报告文学奖;《一个中国公民在金三角的禁毒遭遇》入选全国报告文学精选等。这期间,国内几十家报刊及电视台对其作品进行了推介,对个人进行了专访。在成都举行的《当今奇人周兴和》一书首发式上,作者和传主共同签名的第一本书,拍出了13万元的天价,全部捐赠川北贫困山区。为此,新华社还刊发了专题报道。

春天的耕耘,总算有了秋天的收成。这几年,尽管有不少媒体在对自己的创作进行报道时充满溢美之词,但人贵有自知之明,我其实还算不上一个真正的作家。但,而今我解甲归田后,依然愿在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上,做着一个成为作家的梦;竭尽绵力,能为变革中的这个社会增添一抹淡淡的色彩。

(责任编辑:李祖荣)

猜你喜欢
报告文学作家人生
作家的画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人生中的某一天
阵痛与激情:1979—1989年的灾难报告文学
浅析如何写好报告文学
独一无二的你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