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学在普宁”品牌 谱“强教圆梦”华章

2014-11-24 13:43黄日暖
广东教育·综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普宁市普宁学校

黄日暖

“学在普宁”,是《普宁市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2014-2020年)》(讨论稿)提出的教育发展理念。其目的就是通过教育创强与教育现代化,优化教育格局,更新教育版图,塑造教育品牌,高质量高水平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在教育转型升级中实现普宁教育强市之梦,以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普宁学子不仅“学有所教”,而且“学有优教”。

普宁,是一个经济与社会发展亮丽的地方:普宁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普宁,更是一个人文与教育底蕴丰厚的地方:普宁市是中国著名侨乡,也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普宁英歌、普宁嵌瓷、广东汉乐(普宁汉乐)以及普宁市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古村落各具特色、相得益彰;普宁教育历史则可追溯到明万历三年,一开始是兴办县学,之后兴办书院,20世纪中叶后大量兴建学校,截至目前,普宁市已有各级各类学校774所。

普宁市自2012年启动“广东省教育强市(县级市)”创建工程以来,已投入教育创强资金6.36亿元。现已有燎原街道、大南山街道、后溪乡、大坪农场、下架山镇、池尾街道、大坪镇、马鞍山农场、赤岗镇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大池农场、梅塘镇也已向省申报教育强镇督前检查;规划于2015年之前实现省教育强镇目标的其他乡镇、街道、农场,也正有序推进教育创强工作。

有道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随着教育创强工作的推进,普宁市教育资源配置渐趋合理,城乡教育差距逐渐缩小,教育发展气象日新月异,“最漂亮的建筑物是学校”在普宁大地已成现实。如今,普宁市乘着“教育创强”这股强劲的东风,“学在普宁”教育品牌也得以确立。指向“学在普宁”的普宁教育,正在主动适应并积极服务于普宁市打造“商贸流通之都”和当好“打造粤东发展极,建设幸福新揭阳”排头兵这一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助推普宁市经济社会与文化教育和谐发展,谱写出普宁教育发展史上“强教圆梦”的崭新华章。

教育创强·力量篇

教育创强,作为粤东西北地区教育发展的中心抓手与核心路径,需要汇聚各方力量,需要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全力以赴加以落实。教育创强,不是教育部门一家之事,而主要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是事关全社会的民心工程、惠民大事。基于此,教育创强,既需要有力度的组织领导,也需要有效度的务实践行。

普宁市加强组织领导与督导考核,营造良好的教育创强环境。普宁市强调各地党委、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创建教育强市、教育强镇作为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为切实加强对教育创强工作的组织领导,该市于2012年成立教育创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教育创强工作的规划、实施、协调、指导,并下设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各地党政一把手是教育创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教育创强工作负总责,亲自动员、部署,及时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普宁市还把教育创强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各乡镇、街道、农场党政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考核。

普宁市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流舆论导向作用,立体式、全方位宣传创建教育强市、教育强镇的重大意义,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例如:在普宁市电视台及时宣传报道全市教育创强工作动态、先进典型等;在《揭阳日报》“普宁新闻”开设“教育创强”系列报道,介绍有关乡镇、街道、农场教育创强情况及主要亮点;在“普宁教育网”开设“创广东省教育强市”专栏,及时报道各镇教育创强工作;各校通过教师会、学生大会宣传教育创强的意义,做到全民动员,全民创强。通过充分宣传发动,激发了广大市民、师生、乡贤参与教育创强的工作热情。

在普宁市市委、政府的核心引领与强力支持下,普宁各乡镇、街道、农场教育创强热情高涨,积极行动,有效调动了各方力量参与教育创强工作。

例如,下架山镇根据普宁市政府的部署,把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成立了由镇委书记陈华生为组长,镇长黄增勇为常务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印发《下架山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建立了镇、村(居委)和学校三级联动的工作责任制,使全镇上下形成了教育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中小学校全力抓,村居干部配合抓”的良好局面,全镇上下合力创强。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陈华生书记、黄增勇镇长和分管教育的郑启文副镇长不仅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教育创强工作,而且多次亲临各中小学校检查指导、调查研究,听取学校校长汇报,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及时解决各学校在发展和教育创强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为实现省教育强镇目标,下架山镇还全力抓好创建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载体,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关心教育、参与兴学和创建教育强镇的积极性。

又如,池尾街道创新工作机制,每周例会研究教育创强工作。池尾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喜鸿曾这样说:“多年来,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池尾党政干部都将教育当成了发展的第一要务,从校园环境建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从师资队伍栽培到师德师风的培养,我们全力打造教育强街,力争将池尾街道的教育事业提升到一个新台阶。”据了解,池尾街道将每名班子成员挂钩到一两所学校,然后把任务包工到村及学校,将责任落实到各级干部,创立了街道、教育组、村、校“四位一体、协助联动”的工作责任机制,形成了一个“政府为主导,教育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创强工作网络。在这样的工作机制作用下,池尾街道每周定期召开教育组、村、校负责人碰头会,总结教育创强工作,通报学校的工程进度,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最后集思广益,一起研究教育创强中凸显的难题。

·创强言论·

普宁教育要走内涵发展道路,引导学校办出特色,创立品牌。要科学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设置,各乡镇(街道、农场)要以教育创强为动力,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契机,科学整合辖区教育资源,对那些教育规模太小,且办学条件太简陋的学校,可合并的就合并;全面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使义务教育学校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实现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对市区部分中小学校,可适当上调管理权限,由教育局统筹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优质学校。

——普宁市市委书记胡焕华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创强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充分认识教育创强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尤其是党政“一把手”要用情、用心、用智慧,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想方设法抓好教育创强工作。

——普宁市市长陈群峰

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要积极带领教育创强工作业务指导小组的同志,深入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详细了解情况,对照有关文件要求,在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指导各教育组做好规划,向当地政府提出布局调整建议意见。

——普宁市教育局局长李悦双

下架山镇、村两级高度重视,把教育创强工作列为头等大事来办,倾全镇之力抓“创强”,聚全民之心办教育。开动宣传机器大张旗鼓的宣传,使教育创强工作得到全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

——普宁市下架山镇镇长黄增勇

普宁教育创强·投入篇

教育创强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教育投入的过程。教育投入,就需要破解教育资金来源难题,尤其是粤东西北地区,本身就是欠发达地区,教育创强资金的投入是一个极为关键且极为棘手的重要问题。解决得好,就是教育创强的动力;解决得不好,就会成为教育创强的瓶颈。基于此,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教育创强就应该着力化解资金难题,构筑良性的教育创强投入保障机制。

2012年全面推进教育创强工作以来,普宁市多渠道筹集资金,构筑起了“财政投入+优惠减免+社会捐资”的教育创强三维保障机制。在教育创强资金的支撑下,普宁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和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各学校管理进一步优化,呈现党政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全力推进、村政加大投入、学校优化管理、师生奋发有为的喜人局面。

普宁市积极完善“以市(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切实加大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资金,依法做到教育经费的“两个提高”和“三个增长”,切实保障教育创强经费投入。全市创强资金投入以市为主,同时努力拓宽投入渠道,多形式筹集创强资金,多途径盘活闲置资产,动员社会各界捐资助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把更多资源集中到创强工作上来。主要经验有三:一是“补助”:市政府安排创强专项资金,对创强工作中的校舍建设予以补助扶持。在市下达的校舍建设规划补助额内,乡镇、农场、街道、村办幼儿园和小学校舍建设每平方米分别补助500元,中学校舍建设每平方米补助600元。高级中学和市区中小学按创强规划所需的校舍建设,由学校、所在街道提出实施意见,经市教育局、财政局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二是“减免”:校舍建设工程办理有关手续的收费实施优惠政策,属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收费的一律全免,属经营服务性收费的,按50%收取。三是“奖励”:对按工作目标要求如期完成创强任务的乡镇、农场、街道,10万人口(含10万)以上的给予30万元的奖励,5万人口(含5万)以上的给予20万元的奖励,不足5万人口的给予10万元的奖励。

普宁市市委、政府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创新教育投入机制,也带动了各乡镇、街道、农场想尽办法,多方筹措教育资金,支持教育创强工作。比如,后溪乡就通过“教育投入+教育基金”的双渠道筹措到了比较充足的教育创强资金,有效化解了教育创强资金难题。一是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全力创建教育强乡。2012年,该乡对照《广东省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台帐指南》的要求,对全乡中小学的规范化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彻底摸清各中小学、幼儿园的校园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游戏场地、体育场地、和设施设备等现有情况和存在问题,对存在问题落实责任、限期整改。该乡创建教育强乡预算总投资1207万元,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乡镇,要解决这笔巨额资金,困难相当大。困难面前,后溪乡党委、政府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集资金,其中,普宁市支持教育创强资金400多万元、乡投资400多万元、村投资200多万元,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100%,非完全小学达到有关要求。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全乡中小学校实现“校校通”。 二是筹措教育基金,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后溪乡党委、政府组织召开外出乡贤座谈会,共商后溪乡的教育发展大计。最终成立了由当地党委、政府牵头,教育有关单位全力配合,众多乡贤齐心助学的后溪乡教育基金理事会。为筹集资金,该乡主要领导多次前往深圳、珠海、广州、东莞等地,不辞辛劳向外出乡贤作动员、解释工作,到目前为止,共筹措资金130多万。

不仅是后溪乡,普宁市各乡镇街道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捐资助学蔚然成风,有力地保障了教育创强工作的顺利推进。如:池尾街道以创建省教育强街道为契机,全面发动社会力量,共筹得资金近3000万元;下架山镇民营企业家、港商、台商及社会贤达慷慨解囊,近三年来共筹得社会捐款2500多万元;赤岗镇三年来共筹得社会捐款800多万元。

·典型个案·

捐资、移树、迁房为教育创强

近年来,普宁市大批热心乡贤捐资兴办教育,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兴学育才,在社会上传为佳话。

2014年6月中旬,普宁市成立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香港佳兆业集团主席郭英诚先生向基金会捐资2000万元,用于资助普宁华侨中学佳兆业学生公寓建设;香港楚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仲哲先生捐资1500万元,支持燎原街道泥沟初级中学校舍建设。

在大坪镇埔心村,一棵生长多年的橄榄树,每年产量达500斤,刚好长在埔心小学校门口。为了教育创强工作顺利推进,镇、村两级党政干部多次找果树所有者谈话,做说服工作。最后,这位在东莞发展的乡贤房建针意识到,家乡党政是诚心诚意办教育,不但答应将果树砍掉,还捐款8万元支持学校建设。

在大坪镇新福村,该村新福小学有一商铺位于学校门口,阻碍了学校道路交通,不利于学校的整体规划,为了改扩建学校,房屋所有者80多岁的老人,毅然将房子拆掉,支持办教育。

普宁教育创强·乡镇篇

教育强镇,是教育创强的基础。有了一个个教育城镇的崛起,才能构筑起教育强县(市、区)、教育强市直至教育强省的根基。基于此,乡镇一级的教育创强,是教育创强体系的重心所在。

普宁市各乡镇的教育创强实践,除了领导重视、保障有力、捐资助学等教育创强共性之外,还具有其个性特质。这为教育创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经验与借鉴。

池尾街道: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品位。

池尾街道先后投入资金4216万元,完善各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一是实现校舍楼房、活动场地标准化。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各村政加大教育投入,对新丰小学、多年山小学等学校的校舍进行了标准化的改建、扩建;并新增一批篮球场、排球场、环形跑道,完善学校体育设施。二是初步实现教学设施现代化。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完善了各中小学校、中心幼儿园的功能场室的设施设备和多媒体电教平台的建设,且实现了“校校通”,共享网络资源。全街道设有电子白板教室(VCM教学平台)187间,计算机室28间、计算机1079台、实验室31间,其他功能场室243间。三是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化。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发挥本校特色,挖掘潜在的校园文化。如育英中学充分利用学校艺术教师的特长,开展书画兴趣活动;贵政山小学把传统器具——茶叶罐的制作工艺作为学校的校本教材;多年山小学把“十八烈士纪念碑”的相关革命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教材等。四是学校环境建设规范化。各中小学校坚持走规范化校园建设之路,完善了校园绿化、美化、净化、文化、特色化等“五化”工程建设。目前,街道21所中小学校均达到规范化学校建设要求,达标率100%。

大坪镇:优先教育发展,优化办学条件。

一是优先规划教育发展。镇党委、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制订了《大坪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教育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二是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为适应学校布局调整的需要,该镇在规划用地方面优先考虑教育。近年来,为教育征地14亩,使大部分学校占地面积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三是优先解决教育问题。该镇镇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倾力为教育排忧解难,千方百计为教育办实事,每年为教育办几件实事,如深入埔岭小学、埔心小学、稔尾小学、龙坑小学调研解决了运动场的征地和建设问题;到大坪小学、埔岭小学调研解决了学校建设规划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多次到各学校了解教学硬件设施情况,优先投入资金为所有学校配置安保器械、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等。四是优先安排教育投入。镇党委、政府争取上级支持和多方筹集资金1440万元,全部投入到教育创强工作中,夯实全镇教育文化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五是优先落实教师待遇。积极协助市财政落实好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工资,落实教师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落实安居工程,在镇中心区规划了2000平方米用地兴建教师宿舍楼;成立村“教育基金会”,对学校建设项目给予补助,对取得优秀成绩的教师和学生给予奖励,对生活较为困难的教师给予扶持。

下架山镇: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均衡发展。

从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目的出发,下架山镇制定了全镇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对规模小而分散、办学效益差的学校采取撤小并大、撤弱并强的措施,调整后现有1所初级中学、17所完全小学和1所中心幼儿园,使全镇中小学校的布局更加合理和完善。同时,全镇以学校布局调整和创建规范化学校为契机,不断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使优质教育资源同步扩增、合理分布,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为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的同时,下架山镇加大资金投入,不仅新建扩建了学校的校舍,还为学校增添了大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设施,大大改善了农村薄弱学校的落后面貌,为农村学校的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有效推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典型个案·

下架山镇:教育创强跑出一双双“创强鞋”

面对资金紧缺、学校分散的实际困难,下架山人以“创强鞋”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创强的道路。

教育创强工作开展以来,下架山镇教育组组长周春梅三天两头跑学校、下基层。大家都在戏说,教育组组长周春梅的鞋子可以称为“创强鞋”。其实,包括当地党政、外出乡贤在内的每一个下架山人,都有一双为教育创强而跑出来的“创强鞋”。比如,该镇镇委书记、镇长和管线领导都“跑遍”了全镇每所学校。又如,在汤坑学校有一个芳名榜,列出了捐资兴学的乡贤名单;连每个教室都刻有热心人士的姓名……这些社会热心人士无疑也是脚穿“创强鞋”的人。

普宁教育创强·学校篇

学校,可谓是教育创强的细胞。教育创强,最终要落脚于学校。学校强,才会有教育强;学校美,才会有教育美。让每一所学校都实现华丽转身,是教育创强过程中应有的均衡发展之要义。基于此,教育创强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品牌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更要实现普通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的现代改造、整体提升乃至品牌建构。

在推进教育创强的过程中,普宁市既注重品牌学校的示范打造,也注重新办学校的优质创建,更注重普通学校、薄弱学校的特色发展与均衡提升。正因此,普宁在教育创强中,逐渐更新了区域内学校教育版图,优化了学校教育格局,夯实了“学在普宁”教育品牌的基础。

品牌学校给力教育创强

在普宁,堪称品牌学校的,不仅有公办学校,如普宁二中、华侨中学,也有民办学校,如华美实验学校。这些品牌名校,对普宁教育发展起到了一种示范引领的作用,是普宁教育质量的参照坐标,也是普宁教育创强的价值标杆。

普宁二中:以综合素养强校

普宁二中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英才辈出的粤东名校。普宁二中的办学理念是: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意识、生本意识、创新意识、精品意识、一切为了学生成长。在这一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普宁二中形成了“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的办学特色,为普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综合素养优秀的毕业生。

1.构建校园文化。普宁二中在全力建设和改善办学硬件设施的同时,十分注重校园环境的协调整治,着力构筑绿化、净化、美化、人性化的校园人文环境,使校园真正发挥育人功能。精美的文化走廊,宣传好人好事,出版主题板报;《二中青年》《普宁二中校报》、普宁二中电视台和学生广播站展现二中风采;品位高雅的文化墙,是学校最亮丽的风景线;体育节、艺术节、信息技术节,展现浓郁的文化氛围。

2.拓展校本教材。普宁二中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制订了学校课程建设方案,重视开发校本课程,如开发教师计算机培训教材、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图音体特长班辅导等校本课程,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并存体系。

3.开展文体运动。普宁二中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学校成立艺术团,设舞蹈队、声乐队、器乐队和合唱队,艺术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一年一度的体育节,是学生集体的盛会,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广播操赛、拔河赛等各项赛事有声有色地进行。

4.丰富第二课堂。普宁二中深入开展、拓宽第二课堂活动,形成较完整的课外活动体系,主要有学科活动、科技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读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同时形成了文学社、演讲学社、绿色协会、计算机、足球等50多个兴趣小组,还有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此外,学校图书馆中的电子阅览室每天都开放给学生网上学习查询,课余时间和星期六、日开放计算机室让学生上网学习,开设各式各样的专题讲座,极大丰富学生知识视野。

普宁市华侨中学 :以文化品牌立校

华侨中学秉承“爱国、团结、勤奋、活泼”的校训,树立“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办学思想,彰显“弘扬国粹,诗化校园”的办学特色,把“教育是一种大智慧”作为学校核心文化,实践“大智慧管理”“大智慧课堂”和“大智慧德育”,初步形成“大气文化”“阳光文化”“爱国文化”“梦想文化”的文化气象和格局。

1.弘扬“侨”文化,文化的传承。华侨中学是由华侨捐资创办的,与“侨”为缘,学校的建筑大多都留有华侨印记。学校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海外侨胞浓厚的桑梓和家国情怀,“侨”便是学校文化之根。学校在规划建设时尽量保持原有建筑或风格,在师生教育引导上始终围绕“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

2.高品位校园文化,文化的体现。华侨中学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如:气势宏伟的校门,寓意深远的大石雕“璞石”,主教学楼“怀德楼”和“富德科研楼”等;高品位的校报、阳光向上的校歌《让生命精彩》以及《侨青诗苑》等。而走廊间、校道旁、花圃上四处可见的伟人画像、警句,时时激励着师生学习工作的热情。

3.庄世平博物馆,文化的深度。校园里设博物馆在全国中小学可谓独树一帜。庄世平博物馆是潮汕人民为纪念杰出侨领庄世平先生,展示庄老一生奋斗历程和丰功伟绩而设立的,是侨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校史室也设于庄世平博物馆内,让校友爱校尊师之情与爱国爱乡之情有机融合。庄世平博物馆自2010年3月落成以来,已先后接待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等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各界人士和师生4万多人次。

4.独具特色的诗教,文化的亮点。学校通过诗教活动,全面诗化校园,成立“侨青诗会”,定期出版《侨青诗苑》,请名家来校开诗词讲座,组织“侨青诗会”成员走出校门。诗教活动是校本课程的一大亮点和特色,丰富了课程内涵。

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以卓越质量彰校

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是揭阳市普宁华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属下一所民办中学,创办于2003年。学校配套完备,建有一流的大型礼堂和多媒体学术报告厅、标准实验室、计算机房、图书阅览室;拥有塑胶运动场、田径场、篮(排)球场及艺术教学设施。2009年9月,为配合普宁市委市政府创建教育强市战略部署,华美实验学校增设高中部。学校确立高中教育龙头地位,以此带动全校,立足普宁,辐射粤东,是粤东著名民校。2012、2013年,华美实验学校高考均取得不俗成绩,2014年,学校高考再创辉煌,洪冬玲同学以711分勇夺广东省理科状元,赖贝琪同学697分进入全省理科前10名,陈思霓同学653分荣获揭阳市文科状元。学校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高度认可,体现了一所优质民校应有的责任与追求。

学校全面秉承“从严治校、提高素质、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用心诠释教育深刻内涵,创建优良教育氛围,使学校成为每一个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

学校通过“校本培养、引聘结合”的培养方式,努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铸就“爱校胜似家庭,事业重于生命,一切为了学生”的华美师魂。目前,学校拥有一批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国家、省、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

学校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办学思路,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打造华美教学特色。贯彻“以学定教,学教练有效互动”的教学原则,推进“主体学习”课堂建设。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营造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良好习惯。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培养,把“培优补差”落到实处,重视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同时,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每年体育节、十大歌手比赛以及书法、绘画、乒乓球、篮球等活动,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

教育创强优化教育格局

品牌学校,无疑是教育创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但在教育创强过程中,更为重要、更需关注的则是区域内全体学校的华丽转身,尤其是薄弱学校的更新换代,以促进区域内整体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

新建校高起点

普宁陈宝文学校是创办于2013年9月的新建校,由广州立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凯旋捐助3800万、总投资5000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新办学校。学校占地40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各种设施设备配套齐全,配置多媒体阶梯教室、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计算机室、图书阅览室等,教室配套电子白板,操场设有环形塑胶跑道,是当前全市设备设施最好的公办学校。

普宁陈宝文学校提出“构建健全人格,奠定发展基础”的办学理念,拟定了“以人为本,质量立校,强化特色,提升品位,深化发展,创建书香校园,打造一流名校”的办学目标。通过加强德育管理,塑造学生健康人格;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通过打造高效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开展兴趣活动,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学校敢为人先,开展了一系列的兴趣活动,让学生走进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猜谜语、练乐器、习礼仪,开启学生智慧,打开传统文化之窗;学校举办感恩、理想、惜时等一系列的专题教育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薄弱校换新颜

梅塘镇梅峰初级中学的前身是“梅峰公学”,创办于1926年。学校在2014年镇教育创强之年,多方筹措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现已投入217.7万元,高标准改造学校篮球场、环形跑道、排球场、羽毛球场等,完善了各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的配套,增设了电脑室、多媒体电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以红色文化和陶行知精神为坐标的学校文化建设日益彰显魅力,现已出版《陶梅足迹》《梅蕾初绽》两本书,出版校报《陶梅苑》多期。

下架山镇汤坑小学原校舍建于20世纪70年代,历经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校舍已面目全非:一排排低矮阴暗的平房教室,课桌残缺不齐,教学设备空白;校道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受条件的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低下,学生流动严重,到其他学校就读的学生比比皆是。2012年以来,淋浴创建省教育强镇的强劲东风,汤坑小学成为汤坑村最亮丽的风景线:宽敞的运动场、充满现代气息的教学大楼、堂皇壮观的礼堂、具有超前设计理念的宿舍楼、绿树花草、多处励志标语牌匾、宣传栏……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徜洋其间,可真切感受到教育创强的正能量,感受到汤坑小学的新篇章。

谢家洋小学是马鞍山农场一所办学规模较小的完全小学。教育创强前,校舍破旧、办学条件简陋、师资紧缺等一直是学校办学存在的突出问题。2013年以来,马鞍山农场党委、政府以及谢家洋村多方筹集资金,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学校旧貌换新颜。如今,学校加强、完善了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升了办学质量和水平。对谢家洋小学的大变化,当地干群、师生连声说:“教育创强,真好!”

·群众心声·

燎原街道果陇小学一名学生如是说:“一年来,‘创强让我感到最兴奋的是,学校的图书多了,文化生活也丰富了,我们生活在这书香浸润、书声不断的校园中,多读书、读好书,使我更爱学习,更爱学校。”

大南山中学语文教师李玲生动地描述了教育创强以来的变化:“现在大南山中学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几位一体,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上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进来了,我们现在上课都用多媒体,教师轻松,学生喜欢,教学效率高。”

谢家洋村一位贫困户捐出了自己仅有的500元,问及捐款的初衷,这位仅靠种植油柑为生的老人简单的话诠释了庄稼人的朴实:“虽然我的孩子现在已经毕业,但将来我们孙子、孙子的孙子都还要上学,把学校建好,准没错!”

教育创强·梦想篇

振兴粤东西北地区,教育创强是基础性工作。2013年初印发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意见》就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东西北地区教育创强,夯实教育强省基础”。并指出:“东西北地区以创建教育强镇、教育强县(市、区)、教育强市为抓手,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教育创强路子。实现教育创强目标之后,要积极争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先进市,不断缩小与珠三角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基于此,教育创强要立足实际,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区域、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协调发展,并逐渐迈向教育现代化。

在《普宁市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2014-2020年)》(讨论稿)中,记者看到这么一段话:“在新的发展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社会管理创新和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已对我市教育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我市打造‘商贸流通之都和当好‘打造粤东发展极,建设幸福新揭阳排头兵的经济社会发展定位,迫切要求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二是我市新农村建设进入关键时期,迫切要求各级各类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市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加快学校建设步伐;四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迫切要求为社区居民参与终身学习和教育培训活动提供更多便利条件。”由此可见,普宁人已深刻意识到教育发展尤其是优质教育对于普宁经济社会以及普宁人自身的重要性,并为此确立了今后的奋斗目标与教育愿景:当务之急是于2015年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并顺利完成“广东省教育强市(县级市)”创建目标。在此基础上,实现普宁市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型”:即从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转型,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发展转型,从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的发展转型。进而,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普宁教育改革和发展之路。

毋容置疑,教育是需要梦想与愿景的,而梦想与愿景能否实现,不仅靠科学规划,也要靠奋斗落实。教育创强,仅是普宁教育转型升级发展征途上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再有机会盘点普宁教育发展的历程时,普宁教育已经迈入教育现代化的“后教育创强时代”,从而让广大普宁学子更加幸福快乐、优质均衡的“学在普宁”。

(本文照片由普宁市教育局提供)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普宁市普宁学校
普宁市关工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自强不息勇毅前行
普宁市关工委同市委组织部心连着心一起向未来
对普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思考
诺奖得主普宁的爱情三角梅
纳博科夫小说《普宁》中“车辆”的隐喻与流亡主题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