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由于结核毒素的影响及抗结核药物的毒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较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痛、腹泻等症状,轻者出现轻度的恶心、呕吐,重者不思进食,甚至出现严重血容量不足、血压降低、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等并发症,以至于停止抗结核药物治疗。为预防和治疗抗结核药物的毒副反应、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抗结核治疗的依从性,我科自2012年3月—2013年9月采用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足三里封闭预防结核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我院感染科收治的结核病人180例,入院后均按要求实施标准抗结核治疗:每日剂量异烟肼0.3g,利福平0.45g~0.6g,吡嗪酰胺1.5g,链霉素0.75g,乙胺丁醇0.75g。将18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8例,男53例,女35例;年龄18岁~67岁,平均58.15岁;浸润性肺结核66例,血播性肺结核13例,结核性脑膜炎6例,淋巴结核3例。对照组92例,男58例,女34例,年龄19岁~68岁,平均56.34岁;浸润性肺结核74例,血播性肺结核8例,结核性脑膜炎6例,淋巴结核4例。入组标准:①两组病人结核病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指南》;②两组病人均为初治病例;③均实施标准抗结核方案治疗;④两组病人均签订抗结核治疗同意书;观察组病人签订足三里穴位封闭知情同意书;⑤年龄18岁~68岁,自愿参加本研究者;⑥两组病人肝功能均正常。排除标准:①年龄>68岁;②消瘦,体重≤50kg;③病情危重病人,极度虚弱者;④不能耐受穴位封闭所致疼痛者;⑤不能完成观察疗程者;⑥意识不清,语言表达不正常者;⑦如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者应退出。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及结核种类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观察组:病人入院后经进一步确诊结核病,在实施抗结核药物治疗前给予足三里穴位封闭,由专门培训过的护士用5mL注射器抽取维生素B1注射液2mL(0.1g)及B12注射液1mL(0.5mg)放在无菌治疗盘内备用。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病人的信任与合作。病人取平卧或半卧位,一侧下肢屈膝,与床成直角,于外膝眼(犊鼻)直下3寸,距离胫骨前嵴一横指处,用指甲按压取穴位或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下缘直下1寸处为足三里穴。局部用0.3% 碘伏由内向外消毒皮肤,直径大于5cm,注射器排净空气后,左手拇指与食指(或中指)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垂直迅速刺入穴位1.5cm~2.0cm,当病人感觉局部有明显的酸、麻、胀、痛时,抽无回血后将药物缓慢推入,边推边观察和询问病人感觉,注完药物后用无菌干棉签轻压针刺处快速拔针并按针眼片刻。用同法行另一侧足三里穴封闭。观察组病人进行足三里穴位注射隔天1次,15d为1个疗程。对照组按常规标准实施抗结核治疗与护理。最后,由指定护士对两组抗结核治疗病人进行观察,主要观察内容有恶心、呕吐情况,并记录观察项目和结果。
1.2.2 疗效及评价标准 抗结核治疗15d,由责任护士观察结果。
1.2.2.1 恶心分级标准 0级:无恶心;Ⅰ级或轻度:轻度恶心,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及进食;Ⅱ级或中度:影响日常生活及进食;Ⅲ级~Ⅳ级或重度:频繁严重恶心,需卧床休息。
1.2.2.2 呕吐分级标准 0级:无呕吐;Ⅰ级或轻度:每天呕吐1次或2次;Ⅱ级或中度:每天呕吐3次~5次;Ⅲ级~Ⅳ级或重度:每天呕吐超过5次。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4.77%,对照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2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26,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病人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表2 两组病人胃肠道反应情况比较 例(%)
3.1 足三里穴位封闭作用机制 足三里是人体十二经脉之足阳明胃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具有调脾胃、和肠消滞、消热化湿、降逆利气、扶元培正的功效[1]。有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能调节气机、增加胃肠动力,从而使胃排空时间缩短,对肠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2,3]。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均属于 B族维生素,对机体组织修复起着重要作用,它可提供神经组织所需要的能量,防止神经组织萎缩和退化,维持正常食欲、肌肉弹性和健康状态,而且该药注射部位无硬结、无组织坏死,安全范围大。据报道,针刺健康人和胃病病人的足三里可观察发现胃弛缓时针刺使之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则变为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针刺单纯性消化不良病人的足三里可使原来低下的胃游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4]。
3.2 抗结核药物可致脾胃虚弱、运纳失常 中医专家吴滇认为: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导致痰湿内生;运化功能失常,气机升降失司,常表现胃肠动力不足;肺痨属慢性疾病,必久病致瘀[5]。临床护理工作中观察到抗结核药物联用引起消化道反应很常见,某些抗结核药物导致维生素缺乏,轻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纳差、脘腹胀痛,重者剧烈呕吐、难以进食、腹痛腹泻,更严重者可导致低钾、低钠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孙新国等[6]对1 574例涂阳肺结核病人抗结核药物副反应的观察显示,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27.13%。本研究中对照组抗结核药物治疗15d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28.26% 与孙新国等研究结果相接近。而观察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仅为14.77%。可见采用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持续刺激足三里,可预防和控制抗结核药物引发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因此,采用足三里穴位封闭可控制抗结核药物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大大降低医疗费用,保证抗结核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提高结核病人抗结核治疗的效果,同时提高病人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受性、依从性,提高治愈率,从而提高结核病人的生活质量,对减少传染源、控制结核病疫情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3.3 足三里穴位封闭护理 护士在为病人进行足三里穴位封闭前要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指导[7],告知病人足三里穴位注射的目的、方法、时间、疗程、效果和意义等;由于穴位注射是将药物注入穴位,局部酸、胀、麻、痛感觉明显,病人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护士要深入病房,多与病人沟通,对于精神紧张的病人,可边操作边与其聊天,让病人有心理准备,以分散其注意力。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注射过程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操作护士应严格培训,操作娴熟,定位准确,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局部感染,注药完毕拔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按压局部3 min~5min,注意观察和询问病人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或腹泻症状等,每天做好观察记录。
[1] 赵吉民.针灸与免疫[J].中国针灸,1981,1(2):41.
[2] 伏计能,孙凤,王建军,等.扶正理气汤配合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子宫全切术后肠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J].中医中药,2011,18(11):95-96.
[3] 邹玲,何杏勤,林小燕.维生素B1足三里注射联合多潘立酮鼻饲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8A):2072-2073.
[4] 陈琍,李惠民,王保兴,等.大剂量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0,21(3):168-169.
[5] 周敏,吴滇.吴滇辨证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胃肠道副反应临床经验[J].中医药学报,2009,37(5):48-49.
[6] 孙新国,孙菲.1 574例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7,5(8):93-95.
[7] 周祝英.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注射辅助治疗中重度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J].全科护理,2010,8(6A):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