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伟 周瑞祥
重症监护病房(ICU)目前设制重症医学科病房,是危重患者抢救治疗的理想场所,但ICU病房的环境、设施与管理要求的特殊性及患者自身疾病的严重性,均可导致患者在接受复杂的综合性治疗同时存在严重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心理医师对ICU清醒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进行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观察对象 50例患者均于2010-01-2012-12收治于ICU病房,其中男27例、女23例,40~80岁,平均年龄为(55.18±18.45)岁,所有患者入住ICU 时间均大于5d,最长40d,平均为(8.27±2.36)d。疾病诊断:心肌梗死12例、胰腺炎6例、重度肺部感染5例、急性肾衰竭4例、消化道大出血5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7例、脑出血术后11例。患者既往均无精神病史,且均无重度痴呆、失语、耳聋、神志不清等影响表达的情况。按心理测试时的单、双序号分为心理干预组(干预组)及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PACHEⅡ)评分、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治疗,干预组在ICU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1-2]。心理干预措施包括:(1)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疾病治疗方案,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控制情绪反应,减轻负面情绪造成的不良影响。(2)转移注意力:播放舒缓的音乐,使其转移对病情的过多关注,以缓解其不良情绪。(3)家庭支持:采用通过视频交谈,对部分特殊患者可允许家人探视,要求家人保持乐观情绪来感染患者。(4)心理支持:心理支持在干预过程中是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主要来自家庭成员和医护人员的关心与帮助。针对患者心理评估结果和临床症状,医护人员定期给予心理疏泄和心理支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用治疗成功事例激励患者,使其提高信心,或请治愈患者现身说教,减少患者负性情绪。
效果评价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定患者精神状况、焦虑和抑郁值。测评时间为患者入ICU后第2~3天和出ICU前1d。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CU清醒患者存在的精神心理问题 抑郁19例(38.0%),焦虑20例(40.0%),恐惧7例(14.0%),精神病性3例(6.0%),其他1例(2.0%)。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HAMA评定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HAMD、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102、2.832,P<0.01)。两组 HAMD、HAMA 评分均下降,但干预组下降更明显(t=2.986、2.951,P<0.01)(表1)。以上结果表明心理干预能显著缓解ICU清醒患者伴随的抑郁、焦虑症状。
3 讨论 ICU病区是急危重症患者的集中收治和抢救的重要场所,进入ICU就意味着病情危重,患者常会产生抑郁、焦虑、紧张和恐惧心理,甚至还会有“怕死”的心理[3]。封闭的病区环境、各种陌生的监护治疗仪、治疗过程中的强制措施、频繁检查或检测等,容易让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医护人员的有效心理支持,有可能帮助患者建立起对疾病的正确认知,才有可能能使患者情绪稳定,以相对愉快和积极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护理。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的HAMD、HAMA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的更明显,表明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ICU清醒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结果比较(n=25,)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结果比较(n=2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干预前HAMA HAMD干预后HAMA HAMD干预前后差值HAMA HAMD干预组 23.56±5.28 32.86±5.61 11.3±3.59* 14.3±4.02* 11.8±4.62* 17.6±2.93*对照组 22.73±4.56 33.24±6.13 17.42±4.38 24.2±4.83 5.31±2.56 8.25±3.29 t值3.430 3.370 2.832 3.102 2.951 2.986 P值 >0.05 >0.05 <0.01 <0.01 <0.01 <0.01
ICU清醒患者负性情绪的可能相关因素及相应干预措施[4-5]:(1)对疾病悲观认知:最新研究表明,对死亡的担忧和恐惧是清醒患者最主要的负性心理反应。这源于患者对自身病情的悲观认知。因此减轻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的乐观性,可以一定程度引导患者有效的参与治疗与救护。(2)治疗痛苦:呼吸机辅助通气、动静脉置管、频繁的抽血化验等有创操作,都可能给患者带来痛苦,增加其心理负担[3]。因此医护人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及操作熟练程度,并注重操作前、中、后与患者的沟通交流。(3)环境不适:封闭空间、医护表情、陌生的仪器管道、目睹病危患者的抢救或死亡,都可能加重清醒患者的担忧和害怕情绪。应注重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减少环境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尽量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4)睡眠障碍:疾病的疼痛、光线刺激、体位受限、医护人员的干扰及一些治疗如机械通气等,使患者常会出现睡眠障碍,甚至睡眠剥夺,心理变得更加敏感、脆弱。注意保持环境的安静、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及应用适量的催眠镇静药物很有必要,这些措施通过改善患者睡眠状况,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5)沟通障碍:患者希望了解与自身疾病相关的治疗愈后信息,更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和家人的安慰、支持与鼓励。注重提高交流沟通技巧,运用图示、书写及手势等方法促进交流,在沟通过程中维护患者的自尊心,激励其自信心,可在一定程度上疏导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6)活动受限:各种治疗监护措施常使患者活动受限,为了防止拔管或坠床而进行的身体约束,更加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这些均会给清醒状态的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反应。在患者活动受限期间,医护人员应尽量协助其获得舒适体位,减轻不适感。(7)社会支持缺乏:ICU中没有家人陪护,且探视时间严格受到限制,客观上使患者内心对亲友的需要被忽视,社会支持水平较低,从而产生孤独、恐惧感。应正确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帮助患者积极调动社会支持系统,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体验。(8)经济压力:ICU医疗费用相对较高,也使患者心理负担加重。对于入住ICU的危重患者,在积极给予脏器功能复苏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其精神心理状态,给予合理的心理干预,提高正性情绪反应,从而更积极地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1]钱文茹,刘有为,杨春艳,等.结构式心理干预对急诊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3,19(1):154-155.
[2]廖永珍,黄海燕,郭慧玲.ICU患者人文关怀需求与关怀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3,28(1):94-95.
[3]王晓梅.ICU综合征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0(4):59-60.
[4]何宇峰.ICU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0,7(1):1857-1858。
[5]艾艳华.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理念在ICU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28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