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慧萍
数学是启迪智慧的学科,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重点,有效突破难点,我认为,教师应该在“问”与“引”上下功夫。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问”“引”学习是启迪智慧、积累知识与方法,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教师,要“深入领会新课标精神,准确把握新教材意图,放飞学生的数学思维,打造智慧的数学课堂。”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用“问”和“引”打造智慧课堂呢?
一、要善于智慧的“问”
1.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要围绕突破教学重点提问
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的地方,往往是教学重点所在之处。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我要通过采用铺垫性、辅助性的提问,降低坡度,减小难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当学生的思维产生“模糊”时,要围绕解决教学难点提问
所谓思维“模糊”,就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在学生思维产生“模糊”时,应采用反问或点拨性提问能引起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运用正确思维规律,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中也有这样的精彩之问。教学片断:教师请一位同学搭一座友谊桥,30个点,每两个点相连,一共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学生都觉得问题有些棘手,因为一下子给出准确答案孩子们都有些困难。
师:那如果是20个点呢?
孩子们觉得还是有些难度。
老师问:“那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况出发,从两个点出发,逐渐增加点数,你们看有没有规律?”
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困难的问题简单化,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策略的动态过程,同时渗透“有序思考”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这个问题的价值大于题目本身的知识价值,所以学生思维一下得到了启示。
3.当学生思维缺乏深度时,要围绕内容的关键处提问
由于学生受阅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问题往往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只停留在一般或浅层次的认识水平上,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时要及时引问,步步深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向纵深拓展。深究性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探和理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思维水平。比如,一位老师在讲《分数混合运算二》时,孩子们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了,还提出了:“你还有别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吗?”这样老师又把学生带到了发现新策略中来。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这就让我想到了我们在课堂上的对于“问”也应多推敲,更要注意提问的角度。
4.在知识的矛盾处提问
矛盾处引问就是提出假设,制造矛盾,从相反的方面引发学生展开思维交锋,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比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中,就恰到好处地抓住了最佳提问时机。下面是一位做公开课老师的教学片断: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百分数其实就是一种分数,那么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呢?
生:百分数就是分母是100的分数。分数的分母不一定是100。
生:我发现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分数不但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一百分之几,还可以表示其他。
师:好像百分数能解决的问题分数都能解决,那还要百分数有什么用呢?
这个问题恰巧就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老师捕捉到最佳提问时机,在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下。从而让学生得出百分数还是有自己的优越性,在矛盾冲突中让学生获取知识,这不正是这位老师的智慧所在吗?
二、要善于运用智慧的引
1.引课堂中的合理差错,将错就错
不可否认,差错可能对部分学生的新知产生“负移迁”作用,但有些差错是防不用防,是学生主客观反应的必然结果,它反映了知识的易错点、注意点、关键点或思维的忽视区、盲区等。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合理的差错。这些差错与其采取“围追堵截”“置之不理”,还不如把“错”顺手拈来,将错就错,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之效。比如,有一老师在这样大型的课上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老师在讲《百分数的认识》时,借助百格图让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后出示这样一道题目:
请作出合理选择:
71%100%
(1)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
(2)四月份的产值是三月份产值的()。
对于第一个选择题,孩子们都一致同意是71%,有个孩子还用假设的办法来说明选择71%的原因,他说:“如果要是选择100%不就说明地球上都是水了。”对于第二个,孩子们就不敢确定了,因为如果选择71%,上面的题目选择过了,100%没用上,选择100%,又不知道如何说明其中的原因。老师并没有急于解释,而是让学生依然借助百格图,引导学生分析,如果选择71%,说明了什么?老师一边涂色让学生发现,四月份的产值没有三月份多。如果选择100%,说明四月份的产值和三月份同样多,老师又及时追问?那可不可能超过100%?如果超过100%说明了什么呢?这个时候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就很自然地理解了如果超过100%就说明四月份的产值比三月份多。这样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对于百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师在面对学生的差别时要注意智慧的引领:
首先,要利用合理差错,暴露理解盲区,自然生成审题关注点;其次,提供反思机会,促成自我否定,形成正确思路;再次,教师采取了“将错就错”的策略巧妙地创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场,学生的思维、情感被彻底激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出现的“错”只要错的合理,错得其所,教师也不妨试一试“将错就错”,因为学生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求知过程中,所习得的本领才是真正被他们所内化吸收的本领。
2.引学生的个别差错,抛砖引玉
在课堂的差错资源中有个别差错与普遍差错之分,它们涉及两个分类维度:一就学习个体与班级整体的范围而言,二就学习个体答案中差错与正确的比例来说。不管是哪一方面,个别差错在教学中都可以发挥顺水推舟、抛砖引玉的作用。
3.引遇到的再次差错,因错制宜
平时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这道数学题我讲了这么多遍,学生还是做不对,还是出错。”应当说学生的这种错误是再次差错(相对应的是首次差错)。造成这种差错的原因,可能是知识性差错和方法性差错引起的,也可能是习惯性差错和偶然性差错派生出来的。学生对错误的纠正和理解不能期望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练习就能达到,对于知识性差错和方法性差错我们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角度深入分析原因,找到病症。因为明白人明白的算理是一样的,不明白的人却各有各的困惑。单凭正面引导有时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我们只有明白了学生的困惑,合理利用差错制造一个利于学生形成认知冲突,让学生从知识源头予以杜绝,至于习惯性差错和偶然性差错,就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要“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
教师的每一个理念、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行为都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这种智慧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种引领,教学工作中教师如果真正地做到“在每一问题中,挖掘数学对学生成长的力量”,那么这样的课堂将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最高境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