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地理构建高效课堂的相关策略

2014-11-22 03:18阚在波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素质课堂教学能力

阚在波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规律,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个性得到发展。本文试从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内涵、意义和具体措施角度进行详细的论述。

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策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落实,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之一,高中地理教学也是如此。现在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规律,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个性得到发展。本文从高效课堂的内涵出发,论述了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和具体策略。

一、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的内涵

在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的背景下,高效课堂成为教师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下面就来谈谈高效课堂的基本内涵。

1.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概念。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指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在最短的时间,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具体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来,就是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优秀的学习品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收益,也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2.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提出的背景。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离开学校后,也能自己汲取知识,不断进步,并终身受益。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在很长时间内都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他们被动训练、死记硬背,在简单重复中习得知识,在茫茫题海中掌握一些机械的内容,教师追求升学率,传授给学生的多是固定知识、应试技巧,学生追求考试成绩,学到的也是标准答案,这就导致了学生几乎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他们的眼睛不能自主观察、他们的头脑不能自主思维、判断,他们的言语不能自我表达,他们已经失去了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成为“高分低能”的废材。这样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也不能担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因此,为了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为了培养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唤醒学生的自主性,高效课堂教学概念应运而生。

二、高中地理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

高效课堂的构建,对于学生和教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如下: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人,一味地死记硬背、满堂灌输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反而会使他们产生厌烦感。而构建高效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自己思考、自己分析、自己动手实践,自己归纳总结,最终得出结论。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是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亲自参与课堂学习,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巩固所学知识,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二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即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很多知识,气候、资源、工业、农业、人口、环境等,如果学生对这些知识都能有一定的涉猎,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也能学以致用,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影响深远。

2.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实现教学相长。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满堂灌”,经常都是按照统一流程进行教学,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都很少,不太顾及学生的反应,也不能及时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长此以往,教师形成了固定僵化的教学模式,不管是面对什么样的学生,不管学生的具体学情如何,都能按照固定教学模式“搞定”。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也是一种束缚,让教师失去教学的灵气,失去教学的兴趣,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而高效课堂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使得教师关注学生的感受,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备课,与学生及时沟通与交流,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职业技能,也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可谓教学相长。

三、高中地理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在日常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认真备课,对课程进行合理的配置,具体策略如下: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只有从心理上亲近教师、信任教师,才能真正接受教师的教授,也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感、畏惧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钟来,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教师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师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双方一定要加强沟通和情感上交流,确保教学信息能够迅速流通,让双方都能及时明白对方意图,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从而确保教学任务高效完成。其次,多肯定、多表扬,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对于高中学生一定要多表扬、肯定,就算是遇到学生的错误,也要委婉地指出并帮助其改正,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内愉快的学习。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地学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指导者,要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学习“温室效应”时,教师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观看视频,然后思考、互相讨论、交流,最终得出相应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多听学生说、讨论,在学生不明白地地方给予指导、点拨,自己并不给出肯定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总结,做到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统一。这样得来的知识,学生印象深刻,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对某一研究课题进行分析、讨论,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探究式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法就是指师生共同对典型案例或情境进行分析、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个典型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参与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比如,学习“地震发生的原因和过程”时,教师可以以“汶川地震”为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地震的类型、地震的成因以及地震的相关问题,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学以致用,强化了实践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素质课堂教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