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把握数学课堂中的追问时机

2014-11-22 22:38陈华英
启迪·教育教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策略

陈华英

[摘 要] 数学课堂中教师的追问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师生互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正确把握追问的时机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在学生发生错误处、在教学的关键处、在思维最浅表处、在学习疑问处、在课堂生成处进行追问,并且在抓住追问时机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运用一些技巧来珍视这个追问时机。

[关键词] 追问 策略 有效

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为教师所运用。它是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是为了使学生弄懂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深入理解。它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学生什么时候需要教师的追问才能将他的思维引向深处?什么样的学生要用怎么样的追问方法?等等,这都是我们在追问时要考虑的因素。下面主要谈谈如何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追问时机。

一、根源剖析,在学生发生错误时追问

“理想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中出现了一些差错是不足为奇的。这时教师应正确解读学生的错误,弄清错误的原因,把握合理的纠错时机和掌握正确的纠错方法,使之更为有效地为教学平添一些美丽。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有这样一题:“甲、乙两地相距26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另一辆每小时行7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要求列出综合算式。学生列出了两种不同的算式:(1)260÷(60+70)(2)260÷60+260÷70,针对这两种情况,追问:“这两种解法哪个正确呢?”有学生认为都正确。于是就请他们把这两种解法的答案求出来,一会儿,学生发现得数不相同。这时再追问:“得数怎么会不同呢?是不是计算错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发现计算没有错,260÷60+260÷70是错误的,因为除法没有分配律,这样转化,会改变计算结果的。如果一开始就对这算式置之不理,就不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场面,学生的灵性也会被我们默默的扼杀。正是这适时的“追问”坦然公开了学生的错误过程,在这错误的经历中,学生对自身的错误理解就会更深刻、记忆就会更牢固。

二、核心聚焦,在教学的关键处追问

在知识的关键处追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障碍。现在的课堂是互动、多元的课堂,课堂上学生生成的资源此起彼伏。教师要能够抓住学生生成的资源,用学生的智慧去启发其他学生的智慧。实际上,许多学生独特的发现往往就是一节课的重点,如果教师善于利用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片段。

课件出示例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学生自主探索之后,教师选择学生上台展示思考成果。

生1:

生2:

教师追问:你认为这两位同学在进行例举时有什么不同吗?

生1:一个用列表的方法,一个用的是画图的方法。

生2:第一个同学的表格比第2个同学的画图有顺序。

教师追问:你认为他是按什么顺序进行列表的呢?

生2:他是先从长8米考虑,接着考虑长是7米,就这样算下去。

教师追问:那你们认为这样有顺序地进行列表有什么好处呢?

生3:可以考虑全面。

生4:就不会遗漏。

生5:还不会重复。

教师小结:看来,这位同学教会了我们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就

是用列表的方法进行一一列举。

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实际已经体会或不自觉地运用了一一例举的策略。可是学生的表述是无序的,教师如果抓住学生方法中突出重点的部分加以追问,这无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深层思维,在思维最浅表处追问

数学是思维的学科。然而课堂上学生的思考往往是不够全面的,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追问和引导,及时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搭设思维跳板,帮助学生开拓思路,突破难点,并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进一步激起学生创新的火花。

例如:在“余数要比除数小”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小棒搭正方形,引出一组有余数除法算式,如21÷4=5……1、22÷4=5……2、23÷4=5……3等等,随后追问 “24÷4=6为什么不说“5……4”?通过追问,促使学生在操作活动时显露内隐的思维活动,从而掌握思维技能。当学生说了一连串算式后,又三次追根究底地问,第一问“你们为什么能很快地说出结果?”,诱发学生迅速进入主动探索的状态,促使学生自觉地将思维点落在余数、商上。紧接着第二次追问“余数为什么会大1?”,促使学生积极观察、比较、思考,最终发现:“被除数大了1,所以余数大了1。”然后再次穷追不舍地追问“余数能一直大下去吗?” “不能一直大下去!当余数满4根,商又会大1,因为又可以搭一个正方形。”学生深深地理解了余数要比除数4小及其中的道理。这样在教师的层层紧逼下,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的思维就有了充分展示的余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明析困惑,在学习疑问处追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独特的思考与见解。要培养这种品质,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产生的不同意见,并巧妙地利用追问引发他们争论,在争论中求真知。

如 “100的认识”教学,在计数器上画珠表示100。有的学生在计数器的百位画了1颗珠子,有的在十位画了10颗珠子,也有的在十位画了9颗珠子,个位画了10颗珠子。这时我就追问:“哪种方法正确?”学生的意见很不一致,有的认为“第一种对的”,有的认为 “我在十位上画10个珠,表示10个十,也是100!”也有的认为 “我画的9个十,10个一,也是100。”于是我再次追问:“数学家也想到了这些方法表示一百,为什么只选第一种呢?”学生的讨论更加激烈了……

当学生对一些问题意见不一时,通过追问,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情绪,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从而对问题有更深刻的思考。

五、彰显个性,在课堂生成处追问

课堂教学随时会发生意外,因此,教师要大胆打破预设的框架,对学生的意外回答,给予积极的回应和主动激疑,以睿智的追问,激活学生思维,拓展想象空间,让教学中的“节外生枝”演绎出独特的价值。如在教学三位数减法时,我出了这样一题:1000-356=,交流时大部分学生都是按照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只有一位学生说他不是这样算的,当时我很意外,就追问他“那你是怎样做的,能告诉大家吗?”他很快回答“我是先用999-356=643,然后再加上1就是644。”此时同学还不理解,我继续追问:“你怎么想到要用999来减呢?”那位同学自信地说:“因为999减任何一个三位数都不要退位,算起来简便,现在被减数是1000,只要把算出的结果再加上1就可以了。” 这时同学们豁然开朗。我抓住这一绝好时机,继续追问其他同学“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不需要退位、简便、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顿时,课堂就活跃起来了,同学们纷纷肯定了这种计算方法的好处,认知也在意外中得到了进一步地深化。试想,如果没有及时而有效的追问,课堂中那不曾预约的精彩会不期而至吗?

通过深层次追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追问,学生就能自己再去仔细地观察、思考,去发现刚才没有发现的。通过追问还可以教会学生怎样提问,怎样学习。因此,教师的追问是师生互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 李忠衡.数学课堂中的追问艺术[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8(10)

[2] 赵文超.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追问”[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2)endprint

猜你喜欢
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几何创新题的处理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数据分析中的避错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唱反调”的策略
价格调整 讲策略求互动
2016年理财策略——少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