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一个研究述评

2014-11-22 02:57周安等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市场

周安等

摘 要:近年来,就人民币能否实现国际化的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众多讨论,争议不断。从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效率以及实现路径等三方面对现有的文献进行比较分析,可知当前学界对该问题判断的分歧主要来自判断立场和判断方法的差异。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国内金融市场,对路径理论进行实证分析,深入研究“特里芬悖论”,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特里芬悖论;金融市场

中图分类号: F82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4)06002706

从胡定核(1989)[1]首度提出“人民币国际化”一词至今已有24年,在此期间,国内外学者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从未停止过。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能否顺利实现国际化的争论也一直在发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拉开了世界货币体系变革的序幕。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是:人民币是否已经具备了实现国际化的条件?

当前,欧美经济遭遇低谷,而我国的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日趋提高,这使得人民币国际化正处于难得的历史机遇期。但是,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矛盾以及国内金融市场法规制度的不完善,是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现有的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相关问题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比较分析上,鲜有文献对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进行综合述评。为此,本文从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效率以及实现路径三个方面出发,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进行相应述评。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与外延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和外延,姜波克、张青龙(2005)[2]提出,国际货币一般是指在金融资产、商品以及服务贸易的国际交易中用于计价和结算的货币,而且同时被私人经济部门与货币当局持有作为国际流动性资产以及储备资产。陈雨露等(2005)[3]对上述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他们认为,货币的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突破了国别的界限,在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中行使了交易媒介、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等职能。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在境外流通使用并承担贸易结算、资本计价及储备货币职能的过程(Chen&Hu,2013)[4]。

徐新华(2006)[5]提出,判断一国的货币是否实现国际化,主要依据以下七个标准来判断。第一,该国货币自由兑换在国际交易支付中所占的比重;第二,该国货币是否发挥了执行价格标准、国际清算货币的作用;第三,该国货币在国际投资中所占的比重;第四,该国货币是否发挥了国际储备资产的职能;第五,该国货币在国际借贷活动中所占的比重;第六,该国货币是否具有国际干预货币的作用;第七,该国货币是否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价值尺度的功能。因此,人民币只有实现完全可兑换,同时充当国际结算和国际储备货币,最终才可以说是实现了国际化。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之争

(一)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一国货币国际化潜力的决定因素,而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是否适宜人民币国际化,不同学者持有不同观点。综合比较,主要有以下两派:支持派与质疑派。

支持派学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最为现实的选择。主要理由有二:一是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二是我国贸易实力逐步壮大。在综合国力方面,陈雨露、张成思(2008)[6]认为,我国经济产出的强劲增长,不仅显示出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而且为本币的国际化进程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而在贸易实力方面,张文佳(2013)[7]提出,国际贸易是货币使用的天然环境,一国贸易规模越大,在国际结算中使用该国发行货币的机会越大,越有可能形成国际货币的网络外部性。长期以来,我国的国际贸易顺差为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在应对金融危机、稳定人民币汇率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巨额外汇储备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信用担保(陈雨露等,2013)[8]。李稻葵、尹兴中(2010)[9]也认为,我国长期的贸易顺差是最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基础,而且人民币的国际化也是当下最为现实和有效的选择。

但是,仍有学者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是否适于人民币国际化持有不同意见。主要理由有以下两点,一是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缺乏竞争力,二是中国金融市场仍受政府管制。首先,在中国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方面,张文佳(2013)[7]认为,发达的金融市场与健全的金融制度体系是本国货币国际化的有效保证,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受到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影响。因此,我国只有继续深化发展金融市场,才能够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Tavlas(1992)[10]就认为,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和开放度直接影响着国际货币的地位。然而,当前我国国内的金融市场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开放和深化,金融衍生产品还没有被充分开发。Horesh(2011)[11]认为,中国金融市场在没有充分开放前就允许人民币的国际化,长期被国有银行垄断的国内金融市场,缺乏足够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在国内金融市场得到充分发展与开放之前,不应急于进行人民币的国际化。其次,在金融市场的管制方面,Chinn&Frankel(2007)[12]提出,为了获取国际货币的地位,资本和财富在本国不仅要开放和自由流动,而且要深化与发展,因此反对央行或大的金融机构对贸易部门产生任何形式的政治影响。与此同时,资本并不能够进行自由流动、人民币不能够自由兑换是当前人民币在实现国际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经济发展方面的困难。Park&Song(2011)[13]也同意这一观点,认为人民币作为基准货币需要人民币可兑换且开放中国国内的金融市场,中国必须意识到管制的金融市场和人民币的不可兑换性是倒退的,从所有的可能性来看,人民币没有希望被用作为国际化货币。其他国内外学者也不同程度地阐述到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将遭遇资本管制的这一经济难题。

(二)内部条件

现有的文献对于我国的内部条件是否已经适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判断也主要分为两派:支持派与质疑派。支持派提出,当前的内部条件已经能够适于人民币的国际化。首先,通货膨胀率较低。我国目前的低通货膨胀率为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创造了条件。Chen et al(2007)[14]提出,通货膨胀率越高,货币损失的购买力就越多。因此,保持一个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内部条件。其次,汇率相对稳定。汇率的稳定保证了货币持有国不会面临过高的货币贬值风险。人民币相对稳定的汇率,为国际化提供了便利。最后,中国传统文化为人民币国际化增强了软实力。中国传统的文化涵盖了包容、共赢的精神,决定了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陈雨露等(2013)[8]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高度吻合,这赋予了人民币极高的软实力,有利于扫清人民币在实现国际化道路中思想观念和文化等方面的诸多障碍。endprint

质疑派则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还面临着国内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上的两难处境。如姜波克、张青龙(2005)[2]提出,人民币国际化将会导致我国货币供应量的调节、利率政策、价格政策、国际收支调节以及货币、财政政策上的两难困境:人民币国际化会扰乱国内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政策无法实施;在利率政策中,低利率不利于提升国际化货币的吸引力,而高利率抑制了使用该货币的外国借款;同时,持续稳定的价格政策可能会增加本国的失业率,从而降低利率,最终失去外国投资者对人民币的吸引力。如图1所示,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两难搭配中,IB表示内部均衡,EB表示外部均衡。IB线的左方表示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右边表示国内经济回暖。EB线的上方表示国际收支逆差,下方表示国际收支顺差。在A点时,内部均衡,而国际收支逆差,为了解决外部失衡问题,就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进行搭配。这时经济由A点移动到B点,利率上升,国际资本流入。B与EB1的距离更加地接近。但是由于对外付息成本的不断增加,国际收支又逐渐地趋于恶化,EB1移动到EB2的位置,使得B与EB2的距离大于B与EB1的距离,外部均衡点不仅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反而有可能使其恶化。之后均衡点由C移动到D,B和D的水平距离大于B和C的水平距离,内部经济将进一步萧条(姜波克、张青龙,2005)[2]。因此,要逐步实现内外均衡,需要更加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更加扩张的财政政策。人民币国际化在当下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内部条件令人担忧。

(三)外部条件

当前,学界对人民币是否具备了国际化的外部条件也存有争议,亦可分为支持派与质疑派。支持派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外部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原因有三:首先,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过程中,人民币展现了成为国际货币的巨大潜力。陈雨露等(2013)[8]认为,目前我国正处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性机遇期,世界其他主要货币深陷金融危机泥潭。许多国家正在深受当前不断贬值的国际货币之害,人民币此时推行国际化将是势在必得之举。其次,其他国际货币的信用受到动摇。李稻葵、尹兴中(2010)[15]提出,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难以为继,美元信用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动摇,国际货币地位必然丧失。欧元与人民币不断崛起,世界将形成以欧元、人民币以及美元三足鼎立的多基准新国际货币体系。刘艳靖(2012)[16]也认同这一观点,美元不断贬值、欧元欠稳定及中国经济不断的崛起,过去固化的世界经济格局最终将被打破。与此同时,人民币与美元、欧元形成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必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最后,抓住机遇有利于赶超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在竞争者。由于当今世界能够具有国际化潜力的货币不止人民币一种,其他的货币正受制于其自身或外部原因暂时无法国际化。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形势、国际地位的转变,他们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竞争者。因此,人民币应抓住一切机遇,不断地推进其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课题组(2006)[17]更是提出不能完全等待客观条件成熟之后再去实现本国货币的国际化。目前,我们应主动抓住机遇,适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Nakagawa(2004)[18]甚至认为,中国应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国际化,否则会被其他发展中国家赶超。

与支持派意见相左,质疑派学者认为,我国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着“特里芬悖论”的难题。在国际收支调解中,“特里芬悖论”是指世界各国为了获得大量的国际化货币,就需要国际货币的发行国以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来提供这种货币;而为了保持国际货币的币值稳定,同时又需要国际货币发行国保持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这就导致了国际收支调节的两难选择。宣文俊(2009)[19]认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只能依靠贸易逆差来输出他国所需要的人民币,这将对我国长期以来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彻底转换,而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则会导致人民币币值的持续疲软。因此,长远来看,当前仍不适宜进行人民币国际化。

综上,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进行分析后发现:我国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规模已经处在世界强国之列,国内的金融深化还有非常大的潜力,我国可以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逐步开放资本账户,深化金融市场;同时国际货币体系格局的变革,使得人民币处于国际化的历史性机遇时期,较为温和的通货膨胀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内部条件,尽管国内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政策难题,但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会随着资本账户的开放、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一得到解决。

三、人民币国家化的效率之争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正在逐步地完善之中,为了进一步了解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所能获取的收益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收益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在铸币税收入、本国企业获取业务、居民获取便利与提升国际地位等方面获取收益,但也相应地面临一些风险(表1)。

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表现在五个方面:首先,铸币税带来潜在风险。一国货币国际化之后可以采取使用铸币税来弥补财政赤字的政策,但过分依赖铸币税可能会使经济陷入困境。曹家和(2003)[20]认为,征收铸币税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后果不堪设想,同时也会消耗我国的外汇储备。其次,社会责任更加繁重。在人民币国际化之后,中国将不能自由行使自己的货币政策来刺激与调控经济。Chinn&Frankel(2007)[12]指出,国货币当局领导国际化货币之后,就不能够自由地为本国制定货币政策,而是更为注意他们的行为在国际市场上所可能带来的影响。Chen et al(2007)[14]也认同这一观点,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将会增加中国维持地区金融稳定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限制了贸易政策的自由制定。再次,中国的金融机构缺乏国际竞争力,资本项目的开放将对中国金融机构造成冲击。例如,高海红、余永定(2010)[21]认为,中国资本市场规模仍然有限,跨境资本流动的任何重大变动都极有可能导致中国资产价格大幅波动,资本市场的管制在短期内也不可能完全开放。第四,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将被削弱。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课题组(2006)[17]通过研究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之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进一步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而宏观调控一直是我国经济高速平稳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人民币国际化之后,货币政策变得更为复杂,将会直接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最后,货币政策的制定更为复杂。Chen et al(2007)[14]同意以上观点,同时提出国际上对货币需求的波动将增加利率的波动性。Chinn&Frankel(2007)[12]也认为,一国货币实行国际化之后,中央银行将会更难控制货币供应量。endprint

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也体现在五个方面:首先,铸币税收益非常可观。陈雨露等(2005)[3]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到2002年,由美元国际化而产生的名义国际铸币税收益已经高达6872亿美元,运用其他国家美元外汇储备已获得的累计金融业净收益约为2748亿美元。美元国际化之后的铸币税收入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额,人民币在实现国际化之后,每年也将会有巨额的铸币税收入。并且,还可以效仿现有国际化货币以很低的利率发行巨额的主权债务,通过在海外投资中获取收益去偿还债务。其次,规避汇率风险。更多的企业在国际贸易与金融交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规避了企业交易过程中对于汇率走势误判而引起的损失。Chen et al(2007)[14]也提到,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使企业在贸易与金融市场中使用自己的货币进行交易,从而规避汇率风险。再次,获取国际业务。如Chinn&Frankel(2007)[12]提出,货币国际化之后,本国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本国的货币交易中将会更有竞争力。就好比美国的银行在应对美元业务、英国的银行在应对英镑业务的时候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样。相同的,中资银行在办理人民币业务时则更加灵活、有竞争力。第四,本国居民获取更多便利。人民币国际化将会给我国居民对外的交往创造条件与便利(陈雨露等,2005)[3]。同时,Chinn&Frankel(2007)[12]认为,进出口者以及领导者可以更便利地去应对本国的货币政策。最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Chinn&Frankel(2007)举例指出,全球对于美元的使用就好比英语的广泛使用,使得美国的商业发达有一种天然的优势。本国的贸易者以及企业领导者可以更加轻松地去应对本国的货币政策,而不是外国的货币政策。同时一国主权货币的地位能够帮助提升一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英国丧失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之后,也进一步丧失了其在国际上的政治和军事强国的地位。从历史上来看,一国的货币优势可以帮助其迅速提升政治、外交领域的话语权,进而取得强国地位。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帮助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参与到国际事务中。

总之,现有文献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在获取铸币税、规避汇率风险、提升国际地位、提供居民便利以及本国金融机构获取业务等方面能够带来收益,而在应对货币需求的波动、承担社会责任、资本项目的开放以及宏观调控等方面带来了风险。综上可知,铸币税收入通过控制征收规模可以有效避免通货膨胀;人民币国际化尽管使国内一些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面临危机,但是也有助于提升国内企业总体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虽然限制了我国自由制定货币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权利,但也进一步扩大了我国货币政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之争

从当今主要国际货币的发展历程分析,其货币国际化的路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以英镑和美元为代表的货币,它们是从世界中心货币演化为国际货币,在一定时期内,货币发行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超群,得以推广货币国际化;二是以欧元为代表的区域化货币,在没有形成政治一体化的情况下,由区域化货币衍生为国际化货币;三是以日元为代表的大多数货币国际化的模式,是经过货币可兑换的若干阶段逐步实现国际化。前两种模式显而易见不适合中国。对于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路径,专家学者又做了近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分区域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分功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两种路径。

首先,一些学者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从区域上进行划分。如陈雨露、张成思(2008)[6]提出人民币国际化的三步走战略:一是要实现人民币的周边化,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的不断扩大,人民币被周边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和认可;二是要实现人民币的亚洲化,人民币能否顺利实现亚洲化是中国在国际货币合作中能否从弱势国成为强势国的关键;最后是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其次,还有学者将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从功能上进行划分。如李伏安、林杉(2009)[22]研究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实行五步走的战略:(1)以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的工具,通过贸易协议,使用美元、人民币可选的贸易结算机制,避免因美元波动带来损失;(2)科学发展和加快完善人民币资本市场,使得与中国有贸易盈余的国家与机构,可以通过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投资人民币的产品来获取稳定收益;(3)发行人民币主权债务,对投资中国主权债务的国家和机构给予稳定的回报;(4)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健全资本市场,有效稳定人民币汇率,避免汇率巨幅波动给人民币市场参与各方带来系统性的损失;(5)稳步推进金融创新与信用体系的建立,金融监管机构督促金融机构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各金融机构要本着能够经受外部系统风险的方法与原则,严格贯彻风险防范机制与信用评级制度。从功能上划分的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详尽地阐述了人民币进行改革的重点与顺序。Park&Song(2011)[13]除了提出人民币应该首先作为双边贸易定价和结算的货币、随后作为全球金融工具交易的媒介之外,还认为最后一步应该是人民币作为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杨小军(2008)[23]对此也持相同的观点。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对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分步实施、逐步实现是持有明确态度的,对于详细的步骤则持有不同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一是以陈雨露、张成思为代表,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从地域上划分应该坚持区域化、亚洲化、国际化的路径;二是以李伏安、林杉为代表,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从功能上分为贸易结算、完善资本市场、发行主权债务、发展衍生金融产品、信用体系建立等五个阶段。

五、结论性评述

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之争、效率之争以及路径之争进行综述,发现学界对该问题的看法及争论主要分为支持派与质疑派。支持派认为,人民币正处于国际化的历史性机遇期。金融危机之后,世界货币体系格局的变化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世界将形成以欧元、人民币及美元三足鼎立的新国际货币体系。同时,人民币不仅能够实现国际化,而且需要在短时间内实现,以此超越其他具有国际化潜力的货币,而不能完全等待客观条件成熟再去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但质疑派却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还面临很多困难,人民币的国际化遇到“特里芬悖论”等政策性的困境,中国国内的金融市场发展还是较为薄弱,尚不能够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关需求,且受到管制的资本市场以及人民币的不可自由兑换是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endprint

上述观点的分歧主要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判断立场的不同。国内外专家学者所处的意识形态和立场不同,对于人民币能否实现国际化的观点也不同,根据不同的观点,选择的数据与证伪方法不同,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会有差异。其次,判断方法不同。Chen et al,Park&Song以及李稻葵、刘霖林等人使用了多元回归计量,刘艳靖采用了动态面板数据,其他学者则使用了统计方法来研究,由于选取的计量和统计方法不同,选取的变量及数据也不尽相同,最后得出的结论会有一定的偏差。

综上所述,尽管学界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做了很多工作,但未来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第一,完善国内金融市场的举措。如加强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化金融衍生产品,增强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继续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与相对稳定的汇率。第二,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研究还缺少实证分析,需要足够的数据支撑。第三,“特里芬悖论”需要深入探讨,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定核.人民币国际化探索[J].特区经济,1989,(1):21-22.

[2]姜波克,张青龙.国际货币的两难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2005,(4): 17-24.

[3]陈雨露,王芳,杨明.作为国家竞争战略的货币国际化:美元的经验证据——兼论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J].经济研究,2005,(2):35-44.

[4]Chen Y.L., Hu B.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An Evaluation Framework [J].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 2013, 1(1) : 5-20.

[5]徐新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理论与实证[D].上海:复旦大学,2006.

[6]陈雨露,张成思.全球新型金融危机与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战略调整[J].国际金融研究,2008,(11):4-11.

[7]张文佳.论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及进程[J].经济问题探索,2013,(7):100-105.

[8]陈雨露,涂永红,王芳.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J].中国经济报告,2013,(1):21-26.

[9]李稻葵,尹兴中.国际货币体系新框架: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0,(2):31-43.

[10]Tavlas G. On the international use of currencies: The case of the Deutsche Mark [J]. IMF Working Paper, 1990, No.90/3.

[11]Horesh N. The Peoples or the World's: RMB Internationalisation in Longer Historic Perspective[R]. Economics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1, No.161074.

[12]Chinn M, Frankel J A. Will the Euro Eventually Surpass the Dollar as Leading International Reserve Currency?[M] In G7 Current Account Imbalances: Sustainability and Adjustment, edited by Richard Clarida.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7, 285-323.

[13]Park Y.C., Song C.Y. Renminbi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spects and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J]. Asian Economic Papers, 2011, 10(3) : 42-72.

[14]Chen H, Peng W, Shu C. The Potential of the Renminbi as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J]. China Economic Issues, 2007, 7(07):1-20.

[15]李稻葵,刘霖林.人民币国际化:计量研究及政策分析[J].金融研究,2008,(11):1-16.

[16]刘艳靖.国际储备货币演变的计量分析研究——兼论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J].国际金融研究,2012,(4):69-76.

[17]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课题组.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途径及其策略[J].中国金融,2006,(5):12-13.

[18]Nakagawa T.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enminbi (Yuan) and its Impact on East Asia[R].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 Studies Paper, 2004, 302.

[19]宣文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J].上海经济研究,2009,(12): 36-42.

[20]曹家和.论铸币税的征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2):68-71.

[21]高海红,余永定.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与条件[J].国际经济评论,2010,(1):46-64

[22]李伏安,林杉.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现状——兼论人民币国际化的选择[J].金融研究,2009,(5):61-70.

[23]杨小军.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新特征与人民币国际化[J].上海金融,2008,(11):11-17.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金融创新产品与完善金融市场探讨
论“新汇改”及汇率贬值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旅游业影响的对策分析
沪港通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互动机制研究
新常态视角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及发展探讨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下一步”怎么走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Copula函数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