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转型时期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之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与培养浅析

2014-11-22 08:01:42王绪振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王绪振

摘要:

针对当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从岗位群的角度研究了“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和“艺术设计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的现状,在教育教学方面列举了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的实践路径。在现代职业教育转型时期,突破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线性”演绎关系,强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强调人才培养与职业能力要求的匹配性,培养适应现阶段和未来艺术设计市场所需要的“智力+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教育转型;艺术设计;职业能力要求;人才培养;岗位群

年初的国务院常务会上通过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那么本科高校强调转型,高职层次教育如何向上延伸?本文试基于岗位群的层面来研究高职艺术设计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一、从岗位群的角度来看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现状

从教育学的视角上看,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一直坚持以学科体系为主导的价值取向,而忽视了艺术设计的工作体系。高职院校往往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强调“工学结合”,毕业生所就业的岗位群也往往在强调设计表现的岗位上。但是从大量的分析表明,众多艺术设计岗位群需要的是即熟悉行业背景、企业规范和市场运作流程,又要有较强创意思维能力、设计表现能力、现代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技术的“智力+技能”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那么现阶段高职教育在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情况如何?

(一)知识结构强调技术性,缺乏艺术设计知识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强调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然而,三年一贯制的学习课程,在这种教学体系下培养的学生专业性强,技能过硬,但是知识结构过于单一,社会适应力不强,不重务实性设计。艺术设计的培养是站在岗位群的角度之下的,对人才的培养并不要求是“通学”、“多学”,而是培养成艺术设计的知识体系,强调实际应用能力能够适应新环境、新市场的潮流。设计作品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强调知识体系的构建,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尚需形成系统、科学、完善的体系。为此,谋职业院校始终坚持以职业岗位群体为本,注重一专多能,实行“梯级式”教学。将艺术设计学生技能训练分为六个梯级,美术技能、设计软件技能、设计理论知识、前沿设计理念的培养、实践技能、岗位适应技能。这六个梯级技能的训练,其实是模块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课程的结构、设置、比重、编排、衔接以及实践实训教学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根据行业岗位需求进行调整完善,如纯美术基础课程的过渡衔接、“三大构成”的比重、软件技术的整合应用、实训课程的实施、职业素质及综合素养的培训等等都可根据市场而定。我们在课程设置上,不仅注意其职业的热门,而且还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创业与发展的需要。

(二)实践教学缺乏开放性与实际性

现阶段高职高专毕业生不缺乏软件技术,缺乏的是对行业背景的了解,对市场运作的规范等,也就是还不懂行业的游戏规则。纵观包豪斯的历史,“做中求学”是其教育哲学的真正核心。现代的艺术设计教学与课程设置没有完整的与市场相连,实践教学缺乏开放性,实训项目单一且不实际,未能真题真做,项目实施的过程与结果、职业岗位、行业需求有些脱节错位。高职设计教育师资更是求学历求专业,而非岗位实践能力,其职称甚至以研究型大学为标杆用科研成果进行评定,很少教师有一线实践设计经验,并且所谓的双师教师仅仅是拿到技能证书而已,他们与实际的市场所需岗位能力相差甚远。

二、艺术设计专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一)实践与社会能力的欠缺

通过目前从事艺术设计岗位人员的调查分析,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是最为基本的职业能力。知识能力是指具有扎实的艺术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岗位综合运用自己的技能来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能力向来强调解決岗位问题的能力。社会能力则是团队协作、沟通、分析处理问题等。高职所强调的技能型教育使得毕业生基本掌握了知识能力,但是在实践与社会能力方面还比较欠缺。问题的解决往往不能灵活运用,到企业之后往往被定位为管培生来不断换岗适应,浪费了企业的培养成本,这种“管培生”的模式可以提前深入至学校教育当中。在组织管理、项目配合、交流协作、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素养更为欠缺,这就是企业常说“我们不缺人,缺少高层次的人”。其实技术是一方面,凌驾于技术之上的实践、社会能力是更高的层次。

(二)艺术设计人才融市场化的试验

艺术设计是个新兴产业,是针对市场而设的专业,发展不可限量。现阶段高职教育毕业生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校将毕业生放在“工作室”研究学习,类似于包豪斯的“工作坊”;另一种是直接抛向市场。这两种做法都是将人才与市场相融合的表现,不可否认,尤其“工作室制”的教学运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受制于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安排,前两年的闭门造车往往造成“两年还不如一个月所学”,这是如何?这就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当中,并未作出真正改变,在没有竞争力的课堂中讲市场经济,如同掩耳盗铃。“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是现代高职教育的一个重点强调方向,在教育改革的基础之上,工作室应加强职业能力体系的培养,因为某个区域的工作室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需求,并不能完整的代表岗位的需求,走出工作室,往往只能找近似的工作岗位,虽然加强了某一方面的技能,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职业能力和求职范围。所以在岗位群的角度来看“工作室制”顾此失彼。

三、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实践路径

(一)实现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为什么要实现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呢?这是因为职业教育是教育,很多传统的观念当然认为职业教育是教育,没有问题,这到现在也是正确的,但职业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更是经济,所以说要实现同步发展。“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同步发展”也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最主要的会议精神,它包括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同步规划与同步实施。艺术设计是现代社会应用性极强的技术,多媒体、材料等不断的更新,艺术设计也要同步更新。比如设计产品的升级,那么包装的形式、结构材料也适当同步升级,设计才更具有生命力。

(二)加强设计服务理念的教学

2014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体现出决策部门对20世纪以来设计及其发展的正确认识。高职教育是与技术紧密结合的学科系统,强调知识、技术与创意的提升,但加强设计服务理念是要加强其他环节的教学与学习,强调用自己的知识、技术和创意服务社会实际应用,解决现实问题。

设计强调技术性与科学性,但今天社会与生活的复杂、模糊,科技的发展也已经超越人控制技术这一简单关系,而建构设计要素与表达的新秩序,需要系统的工程组织,单纯的技术与知识以及不能满足材料、工艺、技术、成本、市场等一系列、多环节、流程的重组工作。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往往受制于“艺术”之下,但设计是社会大众所需求的,是作为人生活的环境与物件的制造生产,所以必须体现与关照普通人的情感、认知、使用等日常生活情怀,起到实现与满足日常生活中普通人人文关怀的作用。设计服务教育理念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性与研究性。设计的创新取决于设计产品相关诸事物中引入新要素、新方法、新思路,建立关于设计产品前因后果等众多内容的新逻辑,这一过程中引入新内容的作用、与设计目的的契合、与诸多其他要素的复杂关系,需要严格、长期的实验与研究,才会产生合理的新设计产品。设计服务教育理念是强化“解决问题、应对未来”的知识实践;是设计知识、信息、效益等综合、系统知识与技能体系的建立;是从生活中具体问题着手,强调运用特定的设计知识体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而不仅是美学问题;是强调通过设计实务引导、推动生活、以创意与美学服务于经济、文化等社会发展原动力。

(三)“换岗”与“定岗”的管培生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紧密依托市场需求,立足职业岗位,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养为目的。学校与企业通过资源共享、职能分工、文化渗透,多元构建动态的生产性教学氛围及现场,实现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一体化,企业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学生组织管理类似于企业管培生性质,初期可实行“换岗制”,后期“定岗制”,前期的换岗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兴趣爱好,后期定岗则是专业素养提升与巩固。这种创新性的教学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实际的设计项目或生产任务,融合相关职业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和技术标准,真正形成“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体系,而非仅仅是案例教学,而是在换岗与定岗中“真题真做”,提升职业岗位技能,拓展职业岗位素养。

(四)拓展专业热点

我们在讲究“一专多能”的情形下,可以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优化专业布局,实行专业交叉、渗透与整合,增强专业未来的适应性。比如室内设计可适当增加环境艺术、公共艺术课程,平面设计可增加网页设计课程。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市场热点,增加学术的就业面,比如平面、室内人才泛滥,而线上经济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人才,并且不断增长。学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可以增加多媒体设计、网页设计、网络构架等相关联的课程,为学生在就业中转型提供条件。

四、结语

中国高职设计教育改革的呼声愈演愈烈,在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的设计教育”更应该注重学生就业的持续性与岗位的适应性,注重学生知识的立体化,从而建立系统的课程链条,它将对提高艺术设计院校教育水平和人才培養质量起到帮助作用,符合新世纪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符合职业教育转型的精神,所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途径等对培养“智力+技能”型艺术设计人才将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英]卡梅尔—亚瑟编著,颜芳.译.包豪斯[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2

[2]李彬.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调查与SWOT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9)

[3]常涛,林英,等.高职纺织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调查报告[J]. 济南纺织服装,2012(01)

[4]袁金戈,石家泉.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改革浅议[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

【作者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大众文艺(2021年14期)2021-08-15 18:40:10
高等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花月夜》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星.云.海》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7:27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6:03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