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踢毽水平有效方法的研究

2014-11-22 18:06鲁方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有效方法训练小学生

鲁方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11-000-02

摘 要 踢毽子作为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一项在校园内很受学生喜爱的民间体育艺术,其对性别、年龄、场地、器材条件要求较低,学习简便,健身性、娱乐性较强,能较好地锻炼学生下肢关节、肌肉、韧带,提高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本文针对近年来盘踢学练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力求不断地提高踢毽学练效果。

关键词 小学生 训练 盘踢毽子 有效方法

踢毽子是小学阶段锻炼身体的重点内容,它简便易行,练习时不受时间、人数、场地器材限制,利于推广普及。从运动学角度分析,踢毽子的技术动作需要四肢通力配合,通过抬腿、跳跃、屈体、转身等运动使脚、腿、腰、颈、眼等身体各部分得到锻炼。经常踢毽子,能有效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耐力,逐步提高跳跃能力,不仅可使学生的下肢肌肉、韧带富有弹性,关节灵活,而且有利于提高弹跳能力,增强学生的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盘踢毽子动作技术相对于单踢毽子来说,具有活动量大、难度较高,且挑战性较强的特点。因此,正确理解这项技术,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这项技术有重要的作用。

一、情况调查

2012年下学期,对我校三年级120名学生进行了踢毽子的掌握度的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

由调查结果可以发现,32.5%的学生掌握了盘踢毽子,42.5%熟练掌握了单踢毽子的基本技能,但是也有17.5%的学生不会单踢毽子,甚至52.5%的学生不会盘踢毽子。为什么有17.5%的学生不会单踢毽子,甚至52.5%的学生不会盘踢毽子?我对这部分学生不会踢毽子进行了分析:有的是对踢毽子这项运动不感兴趣;还有身体肥胖,运动起来吃力;还有的是,运动要领掌握得不好,觉得这项运动很难,产生了畏难情绪。作为教师应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出新花样,练出高水平,力求不断地提高踢毽学练效果。

二、正确认识踢毽动作技术 熟练掌握动作要领

盘踢是毽子抛起后,用足内侧互换踢毽的一种踢毽方法,它对下肢的协调配合有很高的要求。为了取得动作的经济性,踢毽的高度不宜过高,以不过腰为宜。

盘踢又称脚内侧踢法,其动作要领是:盘踢前双脚自然站立,近似肩宽,双膝微屈稳站,一手将毽向上抛起,离手高度约30公分左右,当毽子下降时,左脚站立、以右脚内侧二分之一将毽子踢起,高度以齐腰为准,一般不过胸,同时身体微向右转,支撑脚不动,盘踢时膝向外侧自然抬起,约距地面40公分至50公分左右时接触毽子,毽子踢起时与身体的距离适中,离身体40公分至50公分的位置较适宜,在毽子踢起时保持直起直落,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盘踢毽成绩。

三、科学运用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专项素质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身体协调性、力度感及空间感较差,要使他们掌握盘踢毽子的技术动作,是比较困难的,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技术方法的教学。

(一)单踢毽子的改进

单踢毽子是盘踢毽子的基础,只有把单踢毽子技术掌握好,盘踢毽子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单踢毽子的改进方向应向协调、熟练,低而快方向发展,踢的姿势应与盘踢毽子一致。

(二)盘踢毽子的教学

1.空踢,练基本动作及自身平衡感。空踢可以让学生在无毽子的情况下,练习踢毽子的基本动作技术并锻炼学生良好的身体平衡能力,为接下来的实物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让学生在原地进行练习,等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技术后,再做行进间的练习。

2.悬挂踢,练接毽准确性、稳定性。在踢毽子时,由于脚接触毽子的部位,用力方向不准;踢毽脚的高度忽上忽下,不能保持一定高度等原因,致使踢毽子时容易掉毽或改变方向。通过悬挂踢练习,学生在毽子踢出后,可以借助橡皮筋的弹力,加大毽子在空中的滞留时间,同时会使毽子弹向不同方向,这样学生能准确判断落点、主动移位和移重心,迎接下一个踢毽动作。

3.一踢一接,练正确部位及协调性、灵活性。采用一踢一接、两踢一接,熟练后逐渐过渡到五踢一接,逐步体会踢毽动作力度、方向感,这样循序渐进教学既能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动作条件反射,也能解决毽子经常踢飞、踢远的现象,增加练习时间,提高练习兴趣。练习中要求学生采用脚内侧盘踢。

(三)连续盘踢毽子的教学

通过一踢一接盘踢毽子的练习,学生练习单个盘踢毽子已经比较协调,熟练程度逐渐加强,有时在练习一个盘踢毽子的过程中,学生为了向高难度的连续盘踢挑战,检验自己的训练成绩,也会在练习过程中连续踢出三个盘踢,这样就进入到连续盘踢阶段,这个阶段要求动作有一定的连贯性,它只有经过不同个数与不同组数的有机结合,多次重复练习,不断改正错误动作才能达到动作连贯的目的。在这个阶段需要改正的主要错误是:1.手抛毽子的高度太高或太低,与身体的距离偏近或偏远,无法正确判断毽子落点;对此的纠正方法是:使学生明确毽子的落点应在刚刚适合脚轻松抬起来的地方,也就是说,离身体大概一脚掌的距离,同时强调抛毽的力度不宜多大。2.脚迎毽子的时机过快或过慢,对此应强调当毽子刚好落在腰部以下和膝盖以上的位置,身体摆动最自然,踢起来最轻松。同时强调迎毽注意力,练习中两眼应注视毽子,不要单看脚的动作。3.腿部力量不够,反映在不能连续用力朝上踢,或支撑腿弯曲,对此可增强下肢力量素质练习,如进行单双脚跳、纵跳、台阶交换跳等下肢力量的练习。4.踢毽力度无法掌控,反映在毽子始终无法控制在离自己身体一定的位置,致使掉毽或改变方向。对此可采用悬挂一定高度的毽子进行踢毽练习,训练学生准确判断落点、主动移位和移重心的能力,这样不但能解决学生经常掉毽,踢不到位的问题,还可有效增加练习时间,提高学生的接毽准确性和稳定性。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踢毽子技术,才能为提高踢毽子成绩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训练方法多样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盘踢能力

儿童的骨骼肌肉尚未生长发育完善,不能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平时的训练成绩、身体素质等因素,认真制定训练计划,并不断调整修订计划,使计划得以实施且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训练中练习强度可采用大、中、小强度交叉进行,通常可划分为五个阶段进行实施。第一阶段是掌握技术阶段,第二阶段是加大运动量阶段,第三阶段是提高强度阶段,第四阶段是适应比赛阶段,第五阶段是赛后调整阶段。

(一)掌握技术阶段

在初始技术周时,一般安排一周(或几天)让学生初步掌握盘踢毽子的正确技术,提高学生踢毽的连续性及流畅性。练习中首先可进行自抛自接毽子练习,体会抛毽高度、远近;接着采用一踢一接、二踢一接,逐步体会踢毽动作力度、方向感,接着逐渐过渡至3-5次连续不掉毽练习等,如此循序渐进式教学。

(二)加大运动量阶段

在本周期可安排10次连续踢不掉毽练习,最后进行20至30次连续不掉毽练习。在练习中运动量逐渐加大,并适时的调整。

(三)提高强度阶段

本周期可根据个人能力安排进行规定时间15秒内练习20次左右连续不掉毽练习;接着练习在30秒钟内个人最快成绩达标练习(达标后根据个人能力逐个增加);逐渐过渡到一分钟内规定个数达标;两分钟内挑战个人最高成绩训练,三分钟耐力练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时,还要根据学生的生理负荷反应,作必要的个别或阶段性调整。在训练中,应严格注意适宜的运动量及运动强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四)适应比赛阶段

若学生要参加比赛,可于赛前一周调整运动强度,逐步适应运动场地,调整赛前状态,主要以中小强度训练为宜,以便学生达到最佳的比赛状态。

(五)赛后调整阶段

若不进行比赛则可过渡至调整期。在强度周或比赛后进行恢复性调整,适度安排分组比赛游戏为宜,消除学生训练和比赛后产生的疲劳。

总之,进一步提高盘踢毽子水平的有效研究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观察、学习、探索。让学生通过踢毽子练习,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钟春盛,赵娟.浅析提高小学生踢毽子成绩内因及其分析[J].体育教学.2011.7.

[2] 穆乃国,穆念明.初学踢毽子的小技巧[J].中国学校体育.2011.5.

[3] 张文琼.踢毽子的学练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11.5.

猜你喜欢
有效方法训练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打造趣味历史课堂的有效方法探析
浅谈高校体育运动爆发力训练策略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无人驾驶智能车障碍检测方法探讨
我是小学生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