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学物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知识,真正践行“格物致知”精神。
关键词:“格物致知”;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现在我仍对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撰写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记忆犹新。
“格物致知”最早出自《礼记·大学》,其本意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方能获得知识。丁肇中先生提倡“格物致知”精神,就是希望中国的学生从探察物体而获得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丁肇中先生的思想对今天的物理教学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新课程方案将“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方面整合起来,体现了以由知识为本向以能力为本转移。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教学更应该充分挖掘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使之成为实现知识、能力、发展有机整合的载体。但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难以令人满意,表现在受实验条件所限、受教师个人实验水平所限,致使物理实验课出现了一些怪现象:一是由过去通过老师的讲解“想实验”,演变为通过多媒体“看实验”;二是教师提一个实验箱在学生面前演示实验,学生在课堂上“记实验”;三是通过做实验习题、写实验报告“‘做实验”。实验过程学生将信将疑,实验结果学生似懂非懂。
新理念下的教育是以人为本,培养有自我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发展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为此,新课标对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大胆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学生成为实验课堂的主人,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学会探究,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从而使物理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必然性
新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物理教学更应把实验课完整地还给学生,在可管控的课堂环境中,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和自信,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探究发现,掌握一些物理现象,获得物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人教版下册课本,做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时,要求学生人人动手,把乒乓球放在漏斗下,从漏斗颈向下吹气。而有一位学生做完此实验后,继续联想到把乒乓球放到漏斗颈上从漏斗体向上吹气,这时乒乓球就悬浮在空中,使实验现象更加具有挑战性。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发现了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的物理现象,获得了流体压强与流速方面的物理知识。而且,学生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从不同角度发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增加了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兴趣,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扎实的、人人参与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通过探索获取物理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真正体现“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
作者简介:刘林学,男,1975年8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甘肃省环县环城初中,研究方向:中学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