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强
(平凉师范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
中职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研究之我见
李自强
(平凉师范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
数学是中职课程中最令师生头疼的一门课。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但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加快,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中职数学课程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数学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要保持与之同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科技进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中职;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是中职课程中最令师生头疼的一门课。教师觉得难教,他们在教学上费了很多心血,学生学习效果往往不理想。中职生大多数数学基础差,上数学课往往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听不懂,一知半解,长此以往,往往会放弃学习数学。但是,众所周知,数学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具有独特的作用,其它学科无法替代。加之,随着社会信息化加快,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就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呼声。
现在,中职数学课程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数学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要保持与之同步,不断提高教学实效,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科技进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中职数学教学研究要把握如下三点:
数学教材是中职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渠道。随着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数学知识的积累和储备不断增长,各个部分的知识在其自身发展中的纵向联系和各部分之间的横向联系不断加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反复地研究数学教材的导言和小结,借助这些内容中富有智慧的提示,注重深化对学科内部的同一领域或同一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研究,也要加强对学科内部的不同领域和不同部分知识的横向联系研究,不失时机地构建知识网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构筑自我的知识构架及网络,让学生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逐步扩充和完善。数学教学的实践证明,构筑数学知识网络是促进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措施。
数学学习过程有其内在规律。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数学学习规律,做到按规律办事,利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效应。在数学学习中,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知识的掌握中发展,数学能力在知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中逐步提高。教材上的许多例题和习题紧扣学习的内容,反映相关数学理论的本质属性,蕴涵着数学思想的精髓和主要思维方法。对这些例题和习题反映的数学问题,通过类比、迁移、伸展、拓广,提出新问题,随即分析并加以解决,这样能做到举一反三,既巩固了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又发展了学生数学能力,真是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解题能力的提高才是数学学习的硬道理”。一个数学教得好的教师解题能力低,学生不认为其数学真教得好;一个数学学得好的学生解题能力差,学生和老师也不认为其数学学得好。因此说,学习数学的过程与解题紧密相关。中职数学教学中,面对解题,出现两种不良倾向。第一种倾向:部分数学教师认为要提高解题能力,就应该让学生做大量的训练题,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探索和提高;于是他们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让学生“自己吃,自己消化”,缺乏必要的引导,结果是学生做了好多题,因“消化不良”,到头来解题能力还是没有提高,边学边忘,考试时还是不会做题。第二种倾向:一些数学教师认为,中职生要学好数学,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他们的数学基础太差,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往往连初中的简单数学知识都不具备,有些学生甚至连小学的一些数学运算都不会,他们对学生失望,对教好数学缺乏信心;在这种认识下,数学教师不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课外训练题,只要求学生学懂几道例题,教会教材上的几道习题。学生学数学的过程,变成了“背”数学概念、定理、例题和习题的过程。
以上不良倾向都应克服。数学教学,要给学生提供适量的数学习题让其训练,让其边学边练。在学生做题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学会反思,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学习能力。因此说,数学能力的提高不仅在于解题的数量,更在于解题的质量。中职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要精选适量的训练习题,在学生探究求解的基础上,重在引导学生研究解题的方向和策略,要善于指导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掌握解题思维方法,特别要探索由题目信息与不同数学知识联结而形成的多个解题方向,并学会选取题目的最佳解题途径,通过解题过程的多次操作、体验和思考,促使解题能力真正提高。
培养中职生的心理素质,做好学生心理调适工作,是每个中职教师应尽的义务。中职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时期,各方面日趋成熟但还没定型,其心理上有多变突发性,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不足,特别是数学这门学生在初中就“没跟上脚步”的课程,在每位中职生的心理上都有相当的畏难感,而这种来自自我的敌人,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难战胜的。有的学生因怕学数学,而放弃整个学业;有的学生因参加“三校生”高考,而备考过度疲劳,对高考尤其是数学高考的恐惧造成高度的神经紧张,不仅影响学习效果,时间长了还会引起神经衰弱等疾患。因此,作为中职数学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学好数学,做好“三校生”高考的应试辅导工作,而且还要多方面关心学生的生活,深入研究他们的学习心理和思想困惑,了解其心理特点,做好相关的心理调适工作,使他们以最好的心理状况接受数学学习任务,主动学好数学,以最佳的身心状态参加高考,接受社会的检验和高等学校的挑选。
G633.6
A
1005-5312(2014)32-02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