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剧增,仅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儿童的求知欲望,所以时代呼唤多媒体教育。多媒体以其形象性、直观性、演示性等特点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静止的图文视听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抽象的思维可视化,知识的发生过程化,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形象、直观视听结合的情境,提升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数学;教学
随着教育课程的改革,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新课标也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参考。针对数学教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而这就给我们的数学教师提出了难题:如何使用多媒体来帮助教学,把多媒体真正融入教学中去?对此,结合教学实践,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运用多媒体能增大信息量
首先,运用多媒体增加课堂容量,节约时空,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可先在电脑上准备上课要用的例题、习题、图形,这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给学生留出了时间,让他们思考、练习。
其次,多媒体信息量大,检索速度快,传播效率高,通过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充分利用听觉、视觉等感官进行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对圆周率的产生和应用的讲解,可以利用电脑将有关资料制成课件,显示丰富多彩、不断变化的画面,再配上具体的播音讲解,能极大地填补教学不足。
第三,多媒体对复习能产生重要的作用。复习课一般是整个单元里存在着关系和异同,传统授课中是一边讲解一边板书,既耽误时间,也打断思路,而利用多媒体,可以先将知识结构输入,复习时边显示边讲解,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合。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视觉感受。传统教学一律是黑色黑板,而使用多媒体可以设计柔和光线、颜色清新的板面,还可以设计学生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人物,调剂课堂气氛。
而要想让学生对数学产生足够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人小鬼大,对有兴趣的事物都喜欢去探索了解。教师要把学生的特点巧妙地运用于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有了兴趣,学生就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想想人们为什么都愿意看电视、电影?因为它生动、活现。同样在教学中,在一个活泼、生动的情境中去学习知识,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产生好感。而多媒体能够融音、形、图、动画演示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视、听等各种感官创设情境。在课堂中,传统教学前几分钟学生可以比较专注地听,十分钟后学生就疲劳厌学了,课堂学习效果不高。因此,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会改变这种沉闷气氛,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小数的认识》时,课件出现超市的动态情景视频,视频中各种商品价格琳琅满目,买东西付钱、找钱。已有的生活经验点燃了学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从再现的生活情景中直观感知了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再如,在认识“>”“<”“=”时,创设了“小动物举行森林运动会”情境,动物们由于每个参赛队员数量不一样多而引发争论,由此激发了学生对于比较数字大小的兴趣,让他们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显而易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可望而不可即的。
三、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重点
我们知道,数学都比较抽象,而小学生认识世界都是从形象的事物出发,这二者是相违背的,故小学生学习数学是比较困难的。而运用多媒体手段,能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是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变得简单明了,积极调动了学生的直观感受,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让他们从中找到事物间的联系,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
例如,《角的认识》属于“空间与图形”的范畴。教学目标是在体验中感受角的特征,并进行描述。于是我就把学生熟悉的校园在线屏幕,让学生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找角。只要在有角的地方轻轻单击一下鼠标,电脑就会出现角的符号,可以用鲜艳的红色闪烁及时反馈,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再如,《图形的认识》中常见的一题是要学生数出一个不规则立体图形共由多少个正方体组成。乍一看,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会难倒不少学生,可是如果用PPT来演示叠放过程,学生就可以一层一层地数出正方体的个数,这样知识非常清楚,且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形式多样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而多媒体则是用动态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质的转变,尤其是在几何图形课、应用题课中,效果更佳。在几何课中,有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等往往很难理解,有时教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讲解,学生还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为学生创造可参与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对于同一圆内的半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这个知识点,利用多媒体演示一条半径(直径)绕着圆心旋转一周,学生直观地感知到圆内有无数条半径(直径),且每条半径(直径)都相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又如对射线的讲解,由于射线具有无限延伸这一特点,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这样的物体,所以,在“无限延伸”的讲解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在屏幕上先出现一个亮点,然后向一端延伸,使其成为一条亮线,而亮线越来越长、越来越长,逐渐延伸出了屏幕。教师一边演示,一边叙述:“像这样无止境地延伸下去,亮线将无止境地延长。”逐渐地,学生对“无限延伸”一词就有了真正的认识,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动态化模拟演示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借助多媒体技术形象、逼真的特点,将其运用到教学中,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相结合,能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先将量角器放大显示在屏幕上,然后点击鼠标闪亮、移动介绍测量方法,再显示一些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最后指导学生进行测量。这样克服了量角器使用中的难点,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再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利用空间图形分、合、转、并、移、裁、展等多种形式动画,使学生身临其境,同时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自我挖掘图形的内在联系以及公式推导,将不易表述,不易动手操作的形象展示出来。既使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同时教师也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但利用多媒体教学是小学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的尝试,并不是说运用越多越好,还需要考虑在什么条件下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能盲目滥用,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忽视传统教学下的板书文化,在教学中应针对教学内容要求,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林典强.小学数学与多媒体[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7).
作者简介:王文中,女,1981年1月出生,本科学历,毕业院校:大同大学,就职学校:朔州市第四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