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
摘要:
春节期间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节日,在春节的期间人们都会对周围的环境和个人衣物等物件经行临时的装饰,以烘托节日的气氛来表达对节日的重视。这期间就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具有自我风格的装饰特色,春节装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人们周边环境经行的环境装饰,一类是以个人为出发经行的个人装饰。
关键词:春节;年文化;装饰;内涵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色的节日,在节日期间张灯结彩,大兴装饰,举族欢庆已然是一种久久传承下来的风俗和习惯。在这期间正因为有了这种装饰的行为,便为这种民族文化构成了一个载体,这种载体所呈现的首先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表象风格。其次在风格形成的前提下凝结的是一个古老的传统,文化的基垫以及背后的意义。我国的春节临时性装饰中首先表现的是我国人们的喜好风格,其次在这种风格背后又加入文化的内涵使其添加血肉,构成了一个具备完整系统的装饰体系。
在春节期间作为节庆的装饰视觉表现在春节其实处处可见,装饰一新的家具、公共环境、穿着的新衣服、春联、剪纸、彩灯等等,绝对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但是要是逐个对其分析未免有些复杂,所以就春节期间的装饰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人们周围环境为对象的环境装饰,一类是以个人为对象的个人装饰。
第一类:环境装饰:剪花、中堂画、屏条、花灯、冰灯、春联、年画、福字灯笼、窗花、门笺、福字斗方、刺绣、方胜图。
第二类:个人装饰:佩饰、长命锁、衣饰、演出服饰、华胜、人胜。
首先,就环境装饰的类别就几个典型的装饰物件做以解释:
剪花即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屏条:即书画成堂的屏条,常见的有四条、六条、八条、十二条最多为十六条。不能单挂,多有四季景或临摹名家的绘画等。
花灯,又名灯笼。灯笼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或者灯泡,成为照明工具。受汉族文化影响,在亚洲华人地区,许多国家的庙宇中,灯笼也是相当常见的物品。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分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两种。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缝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
其次是个人装饰:
佩饰是指佩戴在人体各部分的饰物,从不同的佩带位置看,可分发饰(或头饰)、耳饰、项饰、腰饰、臂饰(手饰)、足饰等等。
长命锁,也叫“寄名锁”。它是明清时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按照迷信的说法,只要佩挂上这种饰物,就能辟灾去邪,“锁”住生命,所以许多儿童从出生不久起,就挂上了这种饰物,一直挂到成年。
华胜,即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西游记一段描写王母形象中提到:戴华胜,佩虎章,左侍仙女,右侍羽童。人胜同华胜也是古时妇女所代装饰物,以取吉利。
在环境装饰这一类别中,可以将装饰物分为镂空装饰物,灯具装饰物和书画类装饰物,通过对环境装饰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春节的环境装饰物基本都为纸质物品。选用纸这一材料,即满足了临时装饰的需要,又降低了对其的投入性成本。在春节的装饰物件中在色彩方面,习惯用中国人的代表色红色,红色是一种喜庆的颜色,在节日中选择红色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在装饰物的形态方面,基本雕塑以中国传统的信仰图腾和一些故事类的画面,这种形态被赋予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在文化内涵方面基本可以归纳为寓意祈福求吉、寓意辞旧迎新、寓意喜庆圆满、寓意生命意识、寓意辟邪禳灾、寓意欢庆祥和。
寓意祈福求吉是年文化中题材最常见的,如鸳鸯戏水、榴开百子、金玉满堂其画面造型多运用谐音、寓意、象征等手法,巧妙隐喻人们对美好理想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春节处于旧年结束新年开始的时期,所以就有了寓意辞旧迎新的意义,人们欢庆春节一方面是对现实生活的乐观认同,另一方面是对未来前景的憧憬和向往。打扫房屋、贴上春联、穿上新的服饰都是对其的表达。
寓意喜庆圆满是在中国漫长的社会历史上,人民长期处于低生活水平与低生活要求的低层次协调中。祈愿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天下太平是其意义的存在。
寓意生命意识:生命意识是人类的基本意识。作为有生命的人,生命的维持和延续是最重要的任务,在民间的艺术作品的意向结构中,如连生贵子、麒麟送子、榴开百子、抓髻娃娃都是民众对原始生殖崇拜的具体体现。人们希望通过对这些艺术形式达成家族兴旺、认定繁衍的愿望。
寓意辟邪禳灾: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人们逐渐适应了春种秋收、夏耘冬藏的季节秩序,滋生出一种乐天安命、敬神礼人的现实生活态度。
寓意欢庆祥和在民间的年画中多有体现,其形态都是淳朴、简单、饱满、热情、奔放的,反映着民间社会生活中欢乐祥和的生活观。在人类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运用艺术的创作来满足人们心里的需要,起到了精神平衡的调节的作用。使得人们精神心里到达协调,帮助人们克服难关,勇往直前。
从民族文化的总体而言,民间文化艺术相对起来还是比较稳定的,它代表了一个历史阶段的民族群体意识、感情气质和心理特征。民间文化艺术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只要中华民族文化群体不消亡,民族文化群体所创造的民间艺术就永远不会消亡。中国的传统民间美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文化发展的相互交融与影响中新萌芽的民间美术,会以新的材料和艺术形态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与本原哲学内核,即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参考文献】
[1]庄晓东,文化传播:历史、理论与现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英]马尔科姆·巴纳德,艺术·设计与视觉文化[M], 王升才,苏州: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