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型人格障碍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2014-11-21 15:46苏日娜李静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人格障碍咨询师舍友

苏日娜+李静

摘要:通过对某高校一例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说明了在影响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中,人格因素所起的重大作用。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除了给他(她)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给他(她) 信任、尊重、鼓励以外,还要运用认知领悟疗法、行为训练法等,使其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模式及行为模式,以克服多疑敏感、固执、不安全感和自我中心的人格缺陷,缓解人际关系困难。

关键词:偏执型人格障碍人际关系问题心理咨询一、典型的个案资料

1.来访者基本情况

来访者,女,汉族,24 岁,某高校大二学生,身高1.57m ,体重42公斤,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

来访者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家中有父母及两个弟弟。来访者从小学到初中毕业,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优越感较强。自进入大学以来,与宿舍其他同学难以共处,已换了七八间宿舍,每一次住宿时间不到两周,就开始与他人对立,矛盾重重,最终暴发冲突,但都发生在一些小事上,如开始是一般的争吵,后来发展到把宿舍同学的衣服铰烂,往同学的碗里放不好的东西等过激行为。

2.来访者主诉

“我觉得其余几位舍友总是联合起来欺负我,我很可怜,总是很被动,我晚上睡不好,第二天没有精力听课,作业不会做,学习成绩下降,且体重减轻不少。我很烦恼,她们搞得我心力交瘁,我觉得自己好无能,我现在整天就想着如何收拾他们。我现在情绪容易激动,睡眠也出现了严重的障碍,体重也下降很多。”

3.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1)咨询师观察

来访者身材较单薄,脸庞消瘦,面色苍白,眼圈发黑,低着头,话不多,也不主动,但言语尖刻,且遇到不愿谈的话题,常会有意绕开,反映出待人不够真诚,敌意较强。在与来访者的接触中,咨询师发现她上进心强,学习认真。她并不认为自己存在什么问题,有极强的自我中心意识,遇事多“我”字当头,敏感多疑,一直在强调所有的错误都是别人造成的,自己是受害者,表现出很委屈。

(2)他人反映

同宿舍的几位同学一起来到咨询室谈该同学的一些行为表现,均反映该女生做事很自私,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与所有的同学对立,不信任别人,对人不真诚,行为有些怪异,很难相处。

二、诊断偏执型人格障碍

1.《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一2一R)中的诊断标准:

(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

(2)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

(3)易产生病态嫉妒。

(4)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

(5)好嫉恨别人,对他人的过错不能宽容。

(6)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

(7)忽视或不相信与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患者的想法。患者的症状至少要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2.诊断

(1)排除精神病。在本案例中,来访者能主动就医,对自我的精神状态和生理状态有正常的感知,思维逻辑清晰,具有完整的自知力。

在本案例中,来访者外显的行为表现与自述的内隐的心理过程具有一致性。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对来访者排除患有精神病的诊断。

(2)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①通过会谈,咨询师认为来访者具有狭隘、多疑、嫉妒、报复心理的人格特征。符合诊断标准的第1、2、3、4、5、6条。

②对来访者进行SCL-90测验人际关系敏感分为3分,超过临界值2 分的标准(一般以为高于2 分者心理不健康)。

③还对来访者进行MMPI 测验,其中Si,66 分,超过临界值60 分,高分者临床诊断为固执,不善交际。

综上分析,来访者应属于偏执型人格心理障碍。

三、治疗此例偏执型人格障碍采用的方法

1.认知领悟法

由于患者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向他们全面介绍其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使其对自己有一正确、客观的认识,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这是进一步进行心理治疗的先决条件。对来访者自我中心意识的形成,有其家庭影响的原因,在她的家庭中缺少尊重、信任与关爱。基于此判断,先给她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让她体验到爱,体验到温暖,再调整她的认知,让她知道与人相处要以尊重、信任与关爱为前提。渐渐地,她开始有了反省的思维,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虚心向别人请教。

2.行为训练法

培养来访者为同学服务的习惯。鼓励她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交友训练的原则和要领是:

真诚相见,以诚交心。必须明确,交友的目的在于克服偏执心理,寻求友谊和帮助,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心理障碍,采取诚心诚意的态度积极地交友,不应该对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存在偏见和不信任态度。 交往中尽量主动给予朋友各种帮助。这有助于以心换心,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巩固友谊。尤其当别人有困难时,更应鼎力相助,患难中知真情,这样才能取得朋友的信赖和增强友谊。例如,让来访者主动为同学提开水,打扫宿舍卫生等,当宿舍同学反过来帮助她时,又强化了来访者的服务意识。

多参与宿舍同学的集体活动。要求同宿舍的同学帮助她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积极帮助她融入集体的生活中,周末一起去逛街,看电影等,使她有归属感,逐渐培养集体意识,学会与大家共同的生活。endprint

3.疏导疗法

是指对来访者的心理障碍进行疏通诱导,缓解心理矛盾,正确对待自我,积极观察、客观评价他人的言行,从而排除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来访者在与人交往中,不愿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总觉得是他人故意孤立自己,从而产生敌对情绪。咨询师引导来访者观察舍友们和睦相处的过程,分析其中的原因,再对照自己的行为,找出差距,先从认识上入手,改变其认知,再从方法上探讨,改进其行为。慢慢地,来访者与舍友们能够较好地相处,她的自我效能感逐渐增强,建立了自信,通过几次成功的交往体验,逐渐改变了以往交往中存在的错误认知,情绪有所好转,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四、咨询效果评估

1.来访者自我评估

心情轻松,情绪稳定;如果把第一次求诊时痛苦程度看作100%,现在能降低到20%;睡眠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每晚基本能睡7 个小时;体重已达52 公斤;能与宿舍同学比较融洽地相处。

2.咨询师观察评估

来访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谈话情绪稳定,抑郁症状消除;对自我有比较客观的评价,与舍友能比较友好地相处。

3.他人观察

通过了解,舍友反映来访者能较好地融入集体,能参加集体的活动,并主动帮助同学。

4.心理测验结果

SCL-90:抑郁因子,1 分,低于临界值(2分);与初诊时2分比,有了比较明显降低,表明来访者抑郁症状已基本消除;人际关系敏感,1 分,低于临界值(2)分;与初诊时的3分相比,有了明显好转,表明来访者与人交往能力有所提高。

MMPI:D,42 分,低于临界值(60分),与初诊时的65 分相比,明显降低,表明来访者抑郁症状已完全消除,低于临界值(60分);与初诊时的61分相比Pt,40分,低于临界值(60 分),与初诊时的61分相比有了明显降低,表明来访者精神衰弱已得到明显改善,恢复正常;Si,35分,低于临界值(60 分),与初诊时的66 分相比,有了明显降低,表明来访者人际交往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心理测验结果与来访者自述及咨询师观察基本吻合,咨询目标基本实现。

五、结论

由此案例可知,人格因素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要缓解人际关系矛盾,首先要调整来访者的认知,对其人格特征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对于本案例来访的偏执型人格障碍,一般以认知提高疗法和自我疗法为主,即使其首先认识到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使其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逐步在咨询师的循序渐进的引导下慢慢克服,是可以得到纠正的。但对于一些病情较重者,由于已发展至极端,甚至有妄想倾向,则要针对其具体情况辅之以较长时间的心理治疗方法了。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郝伟.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美]Aaron T.Beck,Arthur Freeman,Denise D. Davis.翟书涛译.人格障碍的认知治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4]Judith S.Beck.翟书涛译.认知疗法:基础与运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格障碍咨询师舍友
无为而无不为
是不是太自恋,一测便知
儿童心理虐待与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成人依恋的中介作用
请移走麻木对我的伤害(下篇)
生活的快乐源泉——“奇葩”舍友
同一条毛巾
DSM和ICD诊断体系人格障碍诊断的最新进展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特别像
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