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金 刘耀龙 陕西省延安市中医医院内一科(延安716000)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延安716000)
血塞通注射液是三七总皂苷的提纯中药制剂,其功效为活血祛瘀、通脉活络,其药理作用包括扩张心脑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机体耗氧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偏瘫之气虚络瘀证、胸痹之心血瘀阻证、眩晕之瘀血阻滞证、头痛之瘀血头痛证、胁痛之瘀血阻络证及痹症之痰瘀痹阻证等。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推广,血塞通已作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用药中成药制剂之一,但该药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也逐渐被临床医师发现并报道。有报道[1],过敏是血塞通注射剂的主要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为常见,偶有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为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笔者现将本院2007年3月~2012年11月上报的血塞通所致不良反应报告30例,对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相关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提出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2007年3月~2012年11月血塞通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30例,对收集到的报告按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订的标准,进行不良反应的分类和统计,患者性别、年龄、ADR发生时间、药物过敏史、原患疾病、给药途径、ADR累及血管或系统药品的用法用量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ADR临床表现分型方法按《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2]进行分类。
结 果 患者一般情况 30例血塞通药品引起的 ADR中,男10例(33.33%),女20例(66.67%),男女比例1∶2。患者年龄:年龄最大为71岁,最小为25岁,总体平均52±13.2岁。发生ADR的患者年龄主要在50岁以上(占58.62%),说明血塞通ADR在中、老年人群发生率相对较高。
ADR发生的用法用量及用药时间 30例ADR病例均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有16例患者每日1次静脉滴注400mg,构成比是53.33%;4例患者每日1次静脉滴注600mg,构成比是13.33%;10例患者每日1次静脉滴注800mg,构成比是34.33%;合并用药:30例ADR中,单一用药2例(6.67%),合用1种6例(20.00%),合用2种14例(46.67%),合用3种以上7例(23.33%)其中最多1例是5种药物并用。ADR最早出现在用药1d后,最晚在用药18d后,平均时间4.17±4.3为其中,第1天5例,占16.67%;第2天9例,占30.00%;第3天8例,占26.67%;第3天以上8例,占26.67%。
原患疾病分布 患者原患疾病为脑血管疾病13例(43.33%),心血管疾病有5例(16.67%),眩晕5例(16.67%),类风湿关节炎2例(6.67%),血液疾病5例(17.24%)。
患者个人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情况 30例病例中有明确个人过敏史及明确家族过敏史的比例较低,分别是:16.67%和10.00%,故患者应用中药静脉制剂是否有过敏史存在较大盲区。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30例血塞通注射剂致者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累及器官具有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其中以皮肤黏膜过敏、消化、神经、呼吸系统等不良反应为主要表现。参考《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归类并统计,ADR报告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例次及构成比见表1。
表1 血塞通药品所致ADR主要累及系统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
讨 论 现代临床药理研究示[3]:血塞通注射液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耐氧能力,消除氧自由基、对抗再灌注损伤;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降解,减少血管的通透性,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并能促进和改善心肌侧枝循环,有镇痛、抗炎、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潘绍云[4]通过治疗46例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时,血塞通注射液的活血化瘀等功效,特别是其在改善预后方面有积极的效应;高永忠等[5]应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6例临床分析发现可通过血塞通注射液的活血祛瘀,通脉活络功效,以扩张血管,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改善肢体营养状态,缓解患者症状。何冰心[6]通过血塞通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合用治疗60例心脑血管病时发现二者合用能较好改善本病的症状及心脑缺血状态,通过调节机体运行气血、活血通络、降低血脂、减低血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及达到溶栓之目的,取效快,使用安全。
在本院上报的ADR报告中,各年龄段患者均有涉及,70岁以上患者占总例数的68.64%。在50~69年龄组,ADR发生率比其他年龄组高,这可能是由于此年龄段患者应用此类药物治疗的较多,因此血塞通不良反应多见于老年人,其原由可能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病较多,也可能与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以及各脏器功能衰退、药物在体内代谢速度降低、蓄积有关。患者大多在用药3d以内就出现不良反应,本院血塞通药品引发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多数属于可逆性,预后良好,因此在严密观察下使用血塞通还是安全的。
血塞通注射液系由三七总皂苷提纯的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Rg1、Rb1、三七皂苷R1,其功能主要为活血化瘀、通脉活络,多用于各类疾病的瘀血阻滞证[7]。由于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分不明确、较为复杂[8],药理作用广泛但不确切,不同药种之间存很多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药物成分。即便是单味中药制剂,其有效的药理成分也可由于不同的生产工艺、不同的添加剂、助溶剂、稳定剂等到致过敏原产生,注射时引起机体的各型变态反应[9]。
近5来年来血塞通注射液ADR的报道比较多,引起广大医师和药师的重视。而在临床治疗时,以过敏反应为主,表现为皮肤发红、水泡、皮肤瘙痒、丘疹、皮疹、下肢无力[10]等症状,最常见的是皮肤过敏反应[1],过敏性休克较少见,但常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作用机制为药物中的半抗原与体内血浆蛋白结合成全抗原,从而又诱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临床应用前医护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是过敏体质,既往有无药物过敏史,必要时行肝肾功能检查,凡有肾损伤、肾功能不全、妊娠妇女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血塞通只能用于静脉滴注,禁用于动脉、肌肉或皮下注射。选用临床最适当的剂量,成人静脉滴注使用最大日剂量为400mg。用药过程中加强ADR监护,两种中成药连用时必要时要进行冲管处理,确保用药安全,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
在临床医师在使用本品时,要权衡利弊,慎重用药,掌握合适剂量,把握适应证,避免超范围、超剂量、大处方联合用药,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1]彭辽宇,覃宗升,廖燕平.血塞通注射剂不良反应83例分析[J].广西医学,2007,29(3):394.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12.
[3]杨红莉.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30例[J].陕西中医,2012,33(6):661-662.
[4]潘绍云.血塞通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脑梗死46例[J].陕西中医,2011,32(7):819-820.
[5]高永忠,马莲年.血塞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4):91-92.
[6]何冰心.生脉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病60例[J].陕西中医,2008,29(10):1299-1230.
[7]高 风.注射用血栓通致患者手脚麻木、水肿1例[J].中国药师,2011,14(3):413-414.
[8]王 喆,俞士水.血塞通注射液不良反应129例文献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9,37(2):292.
[9]雷载权,张延模,陈先难,等.中华临床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59.
[10]韩智琴,刘玉清,韩培芝.静滴血塞通致全身皮肤斑丘疹3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5,4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