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学莲 徐秀芹刘春霞 付慧稳 赵宏伟 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一科(廊坊065000)
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是由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其特点是骨髓有核细胞增多,增殖的细胞可向终末分化成熟,多不伴发育异常;外周血一系或多系细胞增多,外周器官浸润,常伴有肝脾肿大[1,2]。对BCR/ABL阴性的MPN治疗,传统治疗方法以减轻患者症状、预防血栓形成、物理方法去除增多的血细胞、抑制血细胞异常增殖为主。自2007年起,笔者利用自拟中药方扶正清髓汤对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MPN的中医治疗新路径。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为2007年至2013年期间本院门诊及住院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诊断标准采用2007年张之南主编第三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的诊断标准及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修订的《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符合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辨证标准以及《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中关于气血两虚挟瘀的诊断标准。入选病例共10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55.6±25.4)岁;PV 患者27例,ET患者55例,PMF患者18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经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前化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骨髓细胞形态、骨髓活检、BCR-ABL融合基因及腹部彩超。对照组使用羟基脲0.5g/次,3次/d,饭前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扶正清髓汤加减,方剂组成:黄芪30g,川芎3g,全当归10g、龟胶(烊化)、鳖甲(先煎)各15g,三棱、莪术、蜀羊泉、地龙各6g,白术、茯苓各12g,甘草4g。由本院药剂科自动煎药机制成200mL小袋,每日1剂,早晚2次温服。开始治疗后每周化验血常规,根据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值调整羟基脲用量;每月化验一次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监测药物副作用。治疗12周后复查腹部彩超、骨髓细胞形态、骨髓活检等检查。并注意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象变化: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 ,HGB)、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红 细 胞 压 积(packed cell volume,PCV)、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PLT)的血象变化。
疗效标准 根据2007年张之南主编第三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对PV、ET及PMF分别评价。①PV完全缓解(Ⅰ):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象HGB、WBC、PLT及PCV降至正常;临床缓解(Ⅱ):临床症状和血象恢复正常,PCV未完全恢复或仍可触及脾脏;好转(Ⅲ):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HGB下降30g/L以上;无效(Ⅳ):临床症状、体征、血象无变化或改善不明显。②ET缓解(Ⅰ):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恢复正常;进步(Ⅱ):临床症状有所减轻,PLT下降至治疗前的1/2以下;无效(Ⅲ):达不到进步者。③PMF好转(Ⅰ):临床无症状,脾缩小达1/2或以上,血细胞数达正常范围,无幼稚粒、幼稚红细胞;骨髓增生程度正常;进步(Ⅱ):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脾较治疗前缩小,但未达1/2,血细胞数至少一项达正常范围,幼稚粒、幼稚红细胞较治疗前减少1/2或以上;无效(Ⅲ):未达进步标准者[3]。
统计学方法 所获数据导入SPSS19.0软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方差齐时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方差不齐则采用校正的t检验;计数资料按实际发生数表示,Ridit分析、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PV、ET及PMF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均大于对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组间临床疗效比较[n(%)]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诊断分型及血象考察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 PV 患者的 WBC、PLT、RBC、HGB及HCT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P<0.05),治疗组RBC、HGB及HCT指标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T患者 WBC、PLT及 HGB亦有不等程度的降低(P<0.05),治疗组PLT指标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MF患者 WBC、PLT均有不等程度的下降(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不良反应 治疗组42例(84.00%)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嗜睡、便秘、乏力等,对照组39例(78%),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59,P>0.05)经对症治疗后均减轻,未中断治疗,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肝功能、肾功能损害,无心律失常、粒细胞减少等严重副作用。
讨 论 中医学并无“骨髓增殖性肿瘤”之说,但对其临床症状和中医文献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其表现类似“血瘀”、“积聚”、“虚劳”范畴[4]。由于 MPN 患者血细胞过度增殖,可导致血液淤滞、粘稠度增加,部分患者出现髓外造血,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增生;患者往往伴有肝脾肿大,因此我们推测,骨髓增殖性肿瘤病机可能与患者素体不足、后天过劳、气滞血瘀和外感邪毒等有关。针对此病机,我们以自拟扶正清髓汤加减,起到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健脾养阴之功效。研究结果也显示,与单纯羟基脲治疗相比,治疗组有效率可达72%,具有明显治疗效果。同时,脾脏大小明显缩小,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数量得以改善,说明患者骨髓异常增殖得到控制,疗效较好。
表2 PV患者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象变化比较(±s)
表2 PV患者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象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 别 n 时间 WBC(109/L)PLT(109/L)RBC(1012/L)HGB(g/L)HCT(%)治疗组 14 治疗前治疗后14.6±4.72 10.4±4.24▲449±98.2 312±79.1▲△8.06±3.54 5.21±3.04▲△194±34.5 152±30.6a△63.2±9.46 51.4±8.16a△对照组 13 治疗前治疗后14.8±5.01 12.1±4.86▲451±103 384±92.4▲8.11±4.12 6.84±3.67▲196±35.7 167±32.1▲62.8±8.54 56.7±8.06▲
表3 ET患者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象变化比较(±s)
表3 ET患者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象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 别 n 时间 WBC(109/L)PLT(109/L)HGB(g/L)治疗组 22 治疗前治疗后11.3±4.21 8.23±4.16▲998±179 380±127▲△132±33.6 121±31.3▲对照组 23 治疗前治疗后11.1±4.35 8.94±4.21 946±164 450±92.4▲134±34.0 123±32.5▲
表4 PMF患者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象变化比较(±s)
表4 PMF患者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象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 别 n 时间 WBC(109/L)PLT(109/L)HGB(g/L)治疗组 9 治疗前治疗后12.26±4.21 8.95±4.16 450±89.6 360±90▲△104±13.5 100±19.4▲△对照组 9 治疗前治疗后11.35±4.29 9.2±4.07 430±87 389±60▲110±13.7 95±15.3▲
[1]熊礼凤.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现状及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09,17(4):777-779.
[2]任媛媛,张凌岩,李 英.骨髓增殖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策略 [J].新医学,2012,43(5):281-283.
[3]KoMinkav VM,Kasatkina VV,Duhsina SM,et al.Effects of cytapheresis on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and mairow ceils in some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J].Leuk Res,2011,11(4):397-403.
[4]沙雪平.益气养阴补血活血法配合西药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J].陕西中医,2012,36(12):41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