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拔罐配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2014-11-21 06:33董学涛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开中医院天津300102
陕西中医 2014年3期
关键词:刺络拔颈性症候

吴 鑫 董学涛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开中医院(天津300102)

△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天津300102)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类中枢性眩晕症,本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颈性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采用刺络拔罐配合针灸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我取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颈性眩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80例,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30~68岁,平均(44.5±5.0)岁,平均病程(11.5±7.8)个月;(刺络拔罐联合针灸治疗)80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9~67岁,平均(45.0±5.5)岁,平均病程(12.5±8.5)个月。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多汗、恶心以及颈部疼痛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衡可比。

治疗方法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取患者百会、风池、颈夹脊等穴位。通过常规消毒后,在风池穴位向对侧方向穿刺入1.0寸;百会穴平刺;颈夹脊向其脊柱斜刺1.0寸,得气后,在颈夹脊穴位留针约30min,其余两穴不留针,同时接入电针仪,1d1次,每疗程为15d。刺络拔罐时,取其大椎穴位,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拔罐、留罐20min,每两日1次。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措施,给予患者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0mg,3次/d,疗程为15d。

观察指标 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者治理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以及平均血流速度(Vm)等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

其中,中医症候积分:依据《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治疗前、后评分,并计算总分。

平均血流速度(Vm):采用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CDS型)检测平均血流速度(Vm)治疗前后各检测一次[2]。

疗效标准依据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标准(《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1994年)[3],将患者眩晕症状消失,肌力、肢体等功能恢复正常,可以正常工作学习,记为显效;患者眩晕症状有所减轻,肌力、肢体等功能有所改善,肩部等疼痛减轻,记为有效;将患者的临床眩晕症状无好转或者恶化,记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患者数+有效患者数)/患者总数×100%。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临床疗效 治疗后,患者显效22例,有效11例,无效7例,其总有效率为82.50%,而对照组患者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16例,其总有效率为60.00%,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5.745,P<0.05)。

两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与中医症候积分均与对照组患者基本相当,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患者的以上指标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的改善,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

讨论祖国医学认为[4],颈性眩晕属于“项痹”范畴,病位属于督脉、足太阳和足少阳的范围,主要由于劳损或体虚,脑髓空虚、失养后复感风寒湿邪等,致颈部经络痹阻,寒凝血瘀,气血不能上荣清窍引起。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如药物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一方面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毒副反应,而手术治疗存在高风险、高费用、手术技术不够成熟的缺点而影响其效果[5]。刺络拔罐配合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其风险低、疗效佳,安全性高,在治疗颈性眩晕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与中医症候积分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较为一致[4],充分体现了患者采用刺络拔罐配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颈性眩晕在中医有痹阻不通之意,而针灸疗法有开门祛邪的作用,刺络拔罐疗法具有行气活血,温经通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5]。针刺风池穴可迅速缓解头晕,针刺颈夹脊可直接疏通气血,此外,颈项部为督脉与足太阳经所过之处,因此大椎刺络拔罐可舒筋活络、祛瘀散寒、行气活血,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6]。

[1]廖荣良,何 冰.针灸结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125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8):14-15.

[2]冯爱春,殷建权.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7):517-518.

[3]张选国,席 莉.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辅助治疗气滞血瘀型眩晕80例[J].陕西中医,2013,34(1):36-37.

[4]王素伟,赖晓敏,肖红卫.颈性眩晕诊治的临床路径研究[J].现代医院,2011,11(12):10-11.

[5]崔丽笙,王国洪.刺络拔罐加药物治疗颈性眩晕症48例[J].江西中医药 ,2009,40(3):68-69.

猜你喜欢
刺络拔颈性症候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观察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年代剧”中的时间叙事与文化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