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璟
(太钢总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3)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化脓性炎症,严重者可累及骨质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导致严重并发症[1]。临床以上颌窦炎最为常见,穿刺冲洗术是基本诊疗手段[2]。上颌窦穿刺注药是针对上颌窦炎性病变时空腔蓄脓,用穿刺针从下鼻道透过骨壁进入上颌窦空腔注入冲洗液冲洗出窦内脓液的方法。向窦腔内灌注药物直接作用于窦腔黏膜,可以使药物在病变局部浓度高、停留时间长、被吸收充分,对治疗上颌窦炎症疗效较好。耳鼻喉科门诊一般是以生理盐水冲洗后灌注庆大霉素作为上颌窦冲洗的常规治疗。本研究针对常规治疗和甲硝唑、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磷酸钠4种药物联合灌洗的疗效做了比较,报道如下。
2012年3 月~2014年3月到太钢总医院就诊的上颌窦炎患者共161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用药组69例,其中男48例,女21例;常规用药组92例,其中男65例,女27例。所有患者均由病史、临床表现、X线或CT诊断为慢性上颌窦炎,鼻塞、流脓涕(且有臭味)、头痛为主要症状,病程3~7年,年龄9~69岁。
常规穿刺后,接注射器抽吸有空气无血液后进行冲洗。联合用药组和常规用药组均不采用全身治疗,对于有全身治疗的患者均先停药3个月后再给予相应治疗。联合用药组先用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和糜蛋白酶冲洗窦腔,冲洗液澄清后注入地塞米松磷酸钠和庆大霉素;常规用药组用生理盐水注射液冲洗澄清后注入庆大霉素。每周1次,连续用药5次,观察疗效。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药物的物理或化学反应,无药物配伍禁忌。
1.3.1 心理护理 穿刺前患者往往有特别严重的恐惧心理,如心理负担过重,穿刺将无法进行,因此取得患者的理解配合至关重要。护士耐心讲解操作过程,使患者对操作有一定的了解后再进行操作。还可以让曾经治疗过的患者介绍经验,取得患者的合作。该操作难度大、风险大、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技术娴熟、心理素质稳定。
1.3.2 操作前的准备 a)用品:一次性上颌窦穿刺包,无一次性的穿刺包时,所有用品必须高压蒸汽灭菌,以防交叉感染。b)急救设施:准备药物、急救设施以备患者虚脱或紧张性休克及其他意外时使用。c)体位:一般为正坐位。
1.3.3 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密切观察患者的面部有无肿胀以及面色、脉搏、呼吸等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拔出穿刺针,让患者平卧,通知医生,必要时吸氧。如穿刺后出血不止,用1%的麻黄素棉片压迫止血。严格无菌操作。鼻腔、窦腔虽然不完全是无菌的操作环境,但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和再次感染,一定要保证灌注液无菌。
1.3.4 穿刺后的护理 穿刺后嘱患者不要低头、弯腰,使药物保留在窦腔内,加强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加强锻炼,合理营养,防止感冒和传染病。
治疗后3个月内症状消失,X线、CT检查上颌窦密度正常且无复发为治愈;3个月内症状有缓解,X线、CT检查窦腔密度较前降低但仍高于正常为好转;3个月内无明显改变或症状减轻后又复发,甚至加重,X线、CT检查窦腔密度和原来相同为无效。
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运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例
慢性上颌窦炎因病变位置较深,血液循环不佳,一般剂量的药物难以到达病变部位发挥效能。由于窦口小,引流不畅、窦腔积脓,鼻腔局部用药不能进入窦腔,上颌窦穿刺冲洗注药是治疗上颌窦慢性炎症的有效方法。甲硝唑具有广谱抗厌氧菌和抗原虫的作用,是厌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赵新丽等[3]进行的慢性上颌窦炎窦腔分泌物的细菌学检测及药敏试验中,厌氧菌的药敏试验以甲硝唑的敏感度最高,敏感率达91.67%。另甲硝唑还能穿透细胞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在无氧环境下被还原,与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结合,从而干扰细菌生长繁殖,对厌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特效。局部用药可直接杀死细菌,且毒性小,无副作用[4]。但慢性上颌窦炎大多是混合感染,甲硝唑对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脓液黏稠者效果就不理想,因此加入广谱抗菌药物庆大霉素抗菌。糜蛋白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通过选择性的水解含有芳香族和脂肪族氨基酸的蛋白质肽键而产生液化脓液、分解坏死组织、增加白细胞的游走和吞噬作用,溶解纤维蛋白组织消除炎症。脓液黏稠时可稀化脓液,利于脓液从自然窦口排出。地塞米松磷酸钠也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协助庆大霉素抗菌消肿。表1显示,联合用药组比常规用药组治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药物各有针对性又可以弥补各自的局限性。选择该冲洗方法进行冲洗配合良好的术前和术后的护理,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上药物治疗效果甚佳,但是患者配合治疗也很关键,如患者不配合则会导致治疗中断。因此良好的护理尤其是术前的心理护理是上颌窦穿刺成功的重要保障。
[1]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田勇泉.耳鼻咽喉科学[M].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赵新丽,孙志庭,张晓慧.慢性上颌窦炎窦腔分泌物的细菌学检测和药敏试验[J].中华现代耳鼻喉科杂志,2006,3(6):546-547.
[4]杨 林.保留置管治疗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