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效果观察

2014-11-21 08:54:52龙丽英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新生儿血压高血压

龙丽英,张 薇

(山西省109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是妊娠期妇女特有的一种疾病,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及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其主要表现为一般于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症状,严重时表现为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母婴死亡[1]。有研究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9.4%,在孕产妇死因中位于第二位[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不断提升,同时随着护理观念的改变及护理方法的进步,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后。因此,如何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稳定患者情绪顺利分娩、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山西省109医院4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山西省109医院收治的8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符合第8版《妇产科学》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出现浮肿、蛋白尿等症状,排除有肾病、泌尿系感染、心脏疾病等患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3例,年龄23~41岁,平均(26.8±1.8)岁,其中初产妇31 例,经产妇12 例,孕周36~41 周,平均(37.1±1.6)周;轻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33例,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0例。对照组43例,年龄23~42岁,平均(26.9±1.6)岁,其中初产妇30例,经产妇13例,孕周37~41周,平均(37.3±1.2)周;轻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32例,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产次、孕周、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于常规护理,保证患者安静休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锻炼,合理用药,并行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对于低钙饮食孕妇注意补充钙剂。指导其采取正确的休息体位,即左侧卧位,避免平卧,以减少子宫对主、髂动脉的压迫,缓解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各脏器及胎盘的血液供应。注意对患者生命体征及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对出现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的患者加强监测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置。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以下护理干预措施。a)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光线柔和,避免一切外来刺激,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紧张心理。b)心理护理。由于对于疾病认识不足,担心影响胎儿发育,患者可能产生焦虑、害怕的心理;还有患者因疾病本身原因出现心情烦躁、易怒;部分患者需进行剖宫产手术,可能会出现恐惧、忧虑等心理。针对各种问题,护理人员应做到态度和蔼,同患者及家属多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耐心解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经过正确治疗不会影响自身及胎儿情况,消除患者焦虑心情。对于剖宫产患者,手术前耐心讲解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回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c)健康教育。通过图书、影像资料、宣传材料、讲座等形式讲解发病机制、危害、影响及预防措施、自我护理方法、治疗方法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指导患者建立正确的饮食及休息习惯,掌握血压、体重等自行监护方法。同时要讲解产后注意事项及产后保健知识,解除患者的各种疑虑,促进患者产后迅速恢复。d)围生期护理。依据产妇及胎儿情况选择合理的生产方式,分娩时采用贴身式护理,向产妇讲解分娩过程,稳定产妇情绪;尽量缩短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注意积极预防产后出血,及时娩出胎盘并进行宫底按摩。加强围生期的监测,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增加护理巡视次数,由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宫内胎儿窘迫发生率增高,应监测胎动,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医生处置。产时准备好抢救措施,注意对产妇进行情绪疏导和鼓励,注意血压监测。有研究显示[3],部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24~72 h仍有发生子痫风险,产后仍需密切监测血压、尿量等。对于剖宫产患者适当给予镇痛药物缓解疼痛。

1.3 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显效:蛋白尿消失,临床症状减轻或者消失,血压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缓解,尿蛋白具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血压下降≤10 mm Hg;无效:各症状及尿蛋白为改善甚至加重,血压无明显下降或持续升高,以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同时对两组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中39例显效,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经治疗后,31例有效,总有效率为72.09%。两组相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临床效果比较 例

2.2 新生儿情况比较

对照组新生儿 Apgar评分平均(8.6±0.2)分,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平均(9.4±0.3)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s) 分

表2 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评分对照组8.6±0.2观察组 9.4±0.3 t值14.55 P <0.05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为全身小动脉痉挛、内皮损伤及局部出血,导致孕妇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一般起病多隐匿,但进展迅速,严重影响到母婴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对孕产期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孕产妇的血压状况,对胎儿健康有益。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环境、心理、健康教育、围产期护理等。结果表明,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采用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从环境上体贴患者,与患者多沟通,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健康教育可以让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出现恐慌心理,帮助患者学会自行实施监护与保健。加强围产期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孕产妇血压状况,有效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带来的临床危害,值得临床推广。

[1]尹国芳.妊高症孕妇手术分娩前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措施[J].中华临床医护月刊,2011,8(7):57-58.

[2]郑修霞,主编.妇产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吴雁群,郁晓萍.60例妊高症孕产妇临床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2):167-168.

猜你喜欢
新生儿血压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西部医学(2021年10期)2021-10-28 08:25:50
稳住血压过好冬
给新生儿洗澡有讲究
导致新生儿死伤的原因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11-18 16:56:35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58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基层中医药(2018年6期)2018-08-29 01:20:14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解放军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34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12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