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河源517000) 雷 磊
为了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120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60例。腹腔镜组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1.38±13.58岁;开腹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1~71岁,平均年龄55.12±12.9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肿瘤部位以及杜氏分期上的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参照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制定的《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1]中的相关标准对结直肠癌进行诊断。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对比
2 手术方案 腹腔镜组患者按照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性手术进行治疗,人工二氧化碳压力为12~14mmHg,结直肠癌病灶切除物的取出采用标本袋套住后取出,防止手术切口的种植性转移。开腹组患者采用结直肠癌开放式根治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的手术均由相同的手术团队配合完成。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补液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术后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患者个人意愿制定化疗方案。基础化疗方案为5-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
3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标本边缘肿瘤细胞的残留以及清除的淋巴结的数量;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以及术后生存率。
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数据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对比情况 见表2。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病例。4例腹腔镜组的患者中转行开腹手术。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P<0.05);在手术出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上,腹腔镜组均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数量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对比情况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情况的对比见表3。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术口感染、吻合口出血、粘连性肠梗阻等,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0%(7/56),显著低于开腹组21.88%(14/64)(P<0.05)。而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的对比,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情况的对比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以及食道癌[2]。目前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行根治性切除术[3]。传统的手术方式是通过开腹行病灶清除和淋巴结清扫。随着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开展。
对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的对比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少于开腹组。这主要是由于微创手术的术口较小,手术造成的创伤小,对胃肠道的干扰程度低,有助于减少患者的手术出血以及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术后身体的康复,减少术后疼痛,缩短患者术后住院天数[4]。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这主要是由于腹腔镜手术的操作空间和手术视野有限,且取出切除的肿瘤组织的过程较为复杂,同时还受到手术医师熟练度的影响,造成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较长[5]。但是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应用,手术医师的熟练度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将会逐渐减少。龚铖等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一定的手术经验积累后,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时间对比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6]。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临床疗效的好坏与肿瘤的切除范围和淋巴结的清扫密切相关[7]。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能够准确结扎肿瘤血管,其对肿瘤切除可达到和开腹手术相同的程度[8]。本研究所有患者切除病灶后行病理检查,其标本边缘均未见癌细胞,两种手术方式切除的淋巴结数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腹腔镜手术对肿瘤切除的彻底程度和开腹手术相当。同时,由于腹腔镜手术对局部细微组织的显示更为清晰,更有利于避开重要血管、神经等结构,减少手术出血,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9]。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由于腹腔镜手术的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对胃肠道的干扰较少,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而开腹手术的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大,对胃肠道的干扰较大,较容易发生术后切口感染、胃肠道粘连等并发症[10]。在本研究中,腹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而在肿瘤复发率、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方面,两组患者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张尚鑫等的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1]。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1]姚宏伟,刘荫华.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2011年更新解读[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1,14(4):234-238.
[2]李 瑾,闫文凤,邓长生,等.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展[J].医学新知杂志,2012,22(5):328-330.
[3]范银亮.腹腔镜在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5):18-19.
[4]邢 军,董新舒.530例老年性结直肠癌外科治疗和预后[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0,13(1):72-73.
[5]侯生槐,梁小波.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应用进展[J].中国内镜杂志,2010,16(2):158-161.
[6]龚 铖,刘权焰,张 进,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4):346-350.
[7]赵保玉,李国新,王亚楠,等.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腹膜结构损伤的前瞻性对照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0,13(3):193-196.
[8]谢方利,韩 伟,陈志刚,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与传统根治术临床对比研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16(4):223-226.
[9]金洪永,张丽梅,姜洪伟,等.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7):1244-1246.
[10]沈雄飞,程 勇,Gopall J,等.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并发症相关风险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3):1354-1357.
[11]张尚鑫,李永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9(10):572-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