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静
新课改之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落地生根,我实施了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实施活动—检测反馈三个环节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而历史课的导入更需要教师花费心思,因为历史课讲授的是过去了的事情,它既不能直接观察,又无法演示、实验。这就需要我们利用一切手段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从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起就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中。
比如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我先展示两幅图片即《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后的远嬴观残迹》和《当时画工绘制的圆明园全景》。同时,以法国作家雨果的一段文字作旁白:“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并提问:这里的“有一天”是指哪一年的一天?“两个强盗”分别指谁?这段话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这时学生的兴趣被吸引住了,急切想了解新课的内容。
我还尝试用歌曲和视频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解放战争》一课开始前,我播放了一曲威武雄壮的战歌,同时配以一组解放战争胜利的幻灯片来渲染课堂气氛。战歌回荡当中,学生看到了 15 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毫不畏惧的浩然正气,看到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伟岸英姿,看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英雄气概,看到了五星红旗飘上南京总统府的胜利 ……在学生思绪激荡时,我抓住时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蒋家王朝是怎样覆灭的吗?其中人民解放军经历了怎样艰苦的斗争呢?”这一电教情境的过渡导入,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向上的巨大力量,而且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让他们在整个课堂中始终处于聚精会神的状态中,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习能力
“以活动促发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立论基础,因此这个模式的主体环节是“实施活动”,即根据活动单设计的活动方案落实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份高质量的活动单,活动方案设计要尽可能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智水平,关注学生的真切需要和思维发展的可能,并且尽可能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设计出亲近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富有趣味性、与学科特点相符合的活动。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我设计了以下辩论活动。
有人说,抗日战争中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是中流砥柱,起主导作用;也有人说,抗战中国民党正面战场击退了日军的主力,起主导作用。请围绕这两个观点召开一场小型辩论会。
注意:①辩论过程中,不拘泥程序,有理由就说。
②尽量说出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反驳别人的观点要言之有据。
③单号组为反方,双号组为正方,每赢得一次大家的赞同和热烈掌声加2分,掌声不够热烈加1分,没有掌声不加分。
正方:我们这一小组认为共产党起主导作用,理由是。
反方:我们这一小组认为国民党起主导作用,理由是。
这种趣味横生的学习方式,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和自信心。
活动单导学还致力于开放课堂,充分体现了海德格尔提出的“让学理念”,课堂交给学生做主,让学生自主地读,自主地悟,尽情地交流探讨,尽情地展示,使学生能够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内化历史知识,习得学习方法,获得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西周的宗法制时,我设计了以下的活动。
轻声阅读课本第三子目“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解决以下问题。要求:在自主整理出要点的基础上,小组内逐一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①概述什么是宗法制?它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②宗法制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③探究活动: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有关百家姓系列丛书、家谱、各地宗祠、家庙,以及“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历史现象,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
请以“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为主题在小组内开展调查访问,并形成一份调查报告。小组1号担任记者,2号负责记录,3号交流汇报,其他同学整理完成调查报告(不少于150字)。
由于设计的提示语指导性极强,学生很容易操作,所以我几乎不必说话,学生们就独立解决了①②两个问题,将宗法制的相关要点一一掌握,而且印象深刻。
第三个问题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生生互动原则,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小论文的写成又使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综合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三、当堂检测、练习到位——巩固学习成果
根据控制论的创始人N·维纳所说的:“任何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所以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检测反馈”,通过点评、总结、练习等方法对学生个体、小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加以巩固,并作为调整或改进教学进度或教学手段的依据。
检测题的拟定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首先应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让检测题尽量覆盖本课的所有知识点,同时还需突出本课训练的重点,不好高骛远,不盲目加大难度系数。另外,命制检测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切合实际,找准问题的切入点,重在检测当堂所学内容,同时又能用不同方式拟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问题的兴趣,让学生重在提升,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
比如教学《“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时,我先设计了一张表格,请学生填写春秋战国时期各思想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接着设计了如下两道对各学派思想主张进行理解的能力提升题。
1.“苛政猛于虎”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而不仁,如礼何
C.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D.为政以德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
最后还设计了“根据你了解的情况谈谈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的开放探究题。
另外,检测反馈还要注意形式的灵活多样, 除了传统的文字试题外,还可以采取小组检测法、同桌互查法、抢答法、记者报道、导游解说、新闻发布会等形式。
比如学完了红军长征,我就请学生以新闻记者的身份在报刊上报道这一重大胜利。(内容包括长征的原因、起止时间、主要过程、结果)
又如检测《经济体制改革》时,我设计了一个“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结束后在全班交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全面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