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加娣
父亲的琵琶我的梦
■费加娣
我叫费加娣,出身于琵琶世家,祖父便是弹琵琶的,父亲费兆章更是苏北小有名气的琵琶乐手。
在我七八岁时的那个动荡的年代,父亲因只“专”不“红”而从县剧团下放回乡劳动。可他仍“贼”心不改,一心想让我跟他学琵琶,母亲是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地道农村妇女,她激烈反对我学琵琶,便与父亲争吵:学什么学?你都越弹越下败了,还让孩子学,你弹了半辈子弹出什么来了?还不是弹回家种地?!父亲被母亲指责得脸红一阵白一阵,回道:有艺不为穷嘛,真是妇人之见。母亲毫不让步道:坚决不准学,如学我就把你琵琶砸了……
我十来岁时,亦或是父亲遗传的艺术细胞基因使然,亦或是受革命样板戏的影响。缠着父亲,要父亲弹琵琶教我淮剧的唱腔,想将来当演员好到舞台上风光靓丽一回。父亲背着母亲悄悄地对我说:细丫头,你嗓子五音不全,扮相也不佳,不是当演员的料,还是跟爸爸学琵琶的好。父亲的一席话浇灭了我的“柯湘”梦,没办法也只好退而求其次了。父亲便趁母亲下田劳作时,鬼鬼祟祟地从墙角处拿出他那把布满灰尘的琵琶,从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到一小节一小节地开始了教我弹琵琶。父亲就象《潜伏》里的余则成一样,偷偷地带着我这个小“地下党”开始了教与学的过程,我边上学,边干农活边偷摸地学琵琶,一学就是八年。其间也有被母亲发现,母亲与父亲也有过争吵,但后来我对父母的吵闹已置之度外,我已深深地迷恋上了我的琵琶,抱着它就像抱着我的“恋人”一般了。
十八岁那年,我因迷恋琵琶而荒废了学业,导致高考名落孙山,母亲难免又与父亲一番争吵。恰在此时,涟水县淮剧团招收有艺青年,父亲原就在涟水县淮剧团工作过,他便把我连同他那把心爱的琵琶一同送到了涟水县淮剧团,由此我成了专业剧团里的专业乐手,开始了我从艺生涯。
九八年我转到宝应淮剧团工作,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怀抱琵琶四十余年了,对琵琶在淮剧中的的伴奏方法,也小有心得。
淮剧,又称“江淮戏”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淮剧的唱腔音乐属板腔体,以[淮调]、[拉调]、[自由调]为三大主调。淮剧的伴奏乐器以主胡、副胡、琵琶三大件为主。琵琶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它音域广,高音音色清脆明亮,中音音色圆润淳厚,低音音色结实雄浑。正如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描绘的那样,“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但在戏剧伴奏中要突出一个“伴”字,优秀的演员在舞台上表现的是活灵活现的人物,而优秀的乐手是要演奏好准确的音乐意境。在伴奏中首先要掌握好本剧种的音乐风格,深入研究,理解剧情,读懂乐谱的风格特色,结合琵琶的特点把各种演奏技巧有机而巧妙地运用,形成轻巧灵活、清雅细腻的演奏特色。在戏剧唱腔的伴奏中,怎样将弹拨声部与唱腔浑然一体,以及在弹拨中拿捏好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是每位琵琶演奏员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也是琵琶伴奏的关键所在。在与唱腔配合上,要了解把握好演员的唱腔特点,以及唱腔节奏的多变性。在整体乐队的演奏中,要始终牢记琵琶这个声部在戏曲演奏中的从属地位,要做到节奏强弱与主奏乐器保持高度一致,切忌越俎代庖超出音乐意境范围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要想成为一名高水平的琵琶演奏员,还得具有高素质、高修养,仅仅是指上功夫还远远不够,要潜心音乐理论研究,多听、多学、多总结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博采众长,吸取营养,拓宽自身的音乐视野、丰富自身的音乐阅历、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增强对音乐意境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了解时代音乐的审美需求。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琵琶演奏员。
我父亲曾经对我说过,弹琴主要是精神的投入,只有全神贯注,才能领会乐曲的意境,才能让自己和音乐融为一体。只有用心,才能有魂。父亲的话,让我很是受用,我将父亲的话,一字不落的又告诫我同为弹琵琶的弟弟妹妹以及我的女儿。
作为一名琵琶演奏员我仍要继续努力,使自己不断进步。我还在路上,追逐着我的梦想,父亲交给我的琵琶永远是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