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宝应淮剧艺术的实践、发展及人才培养

2014-11-21 19:49范秀华
剧影月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淮剧剧团文艺

■范秀华

关于宝应淮剧艺术的实践、发展及人才培养

■范秀华

一.关于淮剧艺术

淮剧,属于戏曲剧种,又名江淮戏,主要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部分地区。清代中叶,江苏盐城、阜宁、淮安、宝应一带,民间流行着一种由农民号子和田歌“栽秧调”发展而成的说唱形式,起初形式为一人单唱或二人对唱,称之为二可子,仅以竹板击节。后与苏北、苏中民间酬神的“香火戏”结合演出,被称为“江北小戏”后亦称“江淮戏”。之后,又受徽戏和京剧的影响,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形成了现今的淮剧,成为了江苏省独特的剧种。

淮剧经典剧目早期的主要有小戏《对舌》《赶脚》《巧奶奶骂猫》等,大戏主要人《秦香莲》《蓝玉莲》《王二英》《苏迪英》等;淮剧传统经典剧目主要有《孟丽君》《牙痕记》《玉杯缘》《九件衣》《哑女告状》《白蛇传》等,影响甚广。宝应淮剧团对传统淮剧剧目均有排练和演出,受到广大戏迷朋友的欢迎和喜爱,如《宝玉哭灵》《赵五娘》《丁郎寻父》《药茶记》等淮剧名剧、名段。

在宝应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有很多剧场或俱乐部,进场无需买门票。虽说地方不大,但各种演出道具却是样样俱全。尽管环境有些简陋,但由于演出质量不错,小剧场内往往是座无虚席,演出气氛极为浓烈。如今,好多小的剧场都在拆迁中不复存在。这让很多十分渴望登台演出的淮剧演员们对这一现状感到无比的失望。随着宝应县淮剧的不断发展,宝应淮剧的足迹遍布上海、浙江、江苏多个市县,剧团还积极送戏到社区、工厂和农村。除了送戏下乡,县淮剧团还在宝淮剧场等地方演出,受到广大淮剧戏迷们的欢迎。

淮剧不仅在苏中、苏北地区得以流行,而且还被流行到苏南地区,并且形成各自的流派,如何派(何叫天)、李派(李少林)的拉调,筱派(筱文艳)、马派(马麟童)的自由调等,从而使淮剧艺术样式得到发扬光大,名声大振,影响遍及大江南北,直至享誉中外,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淮剧艺术事业的发展。淮剧唱腔语言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14个四声韵,阴平、阳平字因在唱词中专用于下句,称为下韵;上声、去声字专用于上句,则称为上韵。另外,还有6个入声韵,即霍托、活泼、六足、黑特、邋遢、锅铁。入声不分上、下,习惯称为“一字韵”。

二.关于淮剧艺术在宝应的实践与发展

宝应是淮剧发源地之一,素有淮剧之乡的美誉。追寻淮剧的历史,它已从田头、街头唱到了舞台剧院,从苏中农村唱到了江浙地区,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宝应淮剧团以《养蛇女》为标志,都市新淮剧的旗号在江苏戏剧界引起很大反响。宝应淮剧团的新编现代淮剧《湖畔风雨情》《两担粮》《优生优育》《心肝宝贝》《杨柳湾》《柳河恨》《江姐》《孔繁森》等淮剧现代剧,深受观众的喜爱。目前,淮剧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宝应淮剧团涌现了一批优秀传人,为淮剧的传承发展作出了贡献。

宝应淮剧团的艺术家们常年走村穿巷送文艺下乡,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结合省、市“三下乡”活动送文艺下乡,每逢省、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市文联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总是积极参与配合,为老百姓演唱淮剧节目;结合县镇文联联动送文艺下乡。根据市、县文联工作部署,县文联戏剧家协会每逢相关镇表彰会、庙会活动,主动与相关镇文联联系,组织安排文艺节目送到现场;结合重要节日送文艺下乡。每年的元旦、春节,他们都会受到射阳、夏集、西安丰等镇区的邀请,为这些地区的老百姓演唱淮剧节目,淮剧名剧、名段;结合企业需求送文艺下乡。每当宝应的房地产公司需要宣传楼盘,主动与企业老总们联系,以冠名的方式,送戏剧、歌舞、曲艺到有关乡镇,让老百姓得到精神上的实惠;为政协委员活动周送文艺下乡。在每年的政协委员活动周期间,根据县政协文艺新闻组要求,组织带领政协委员艺术家们自编、自排适合农村群众需要的文艺节目,有淮剧,有歌舞,有曲艺,还有书画现场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文艺节目。

江苏省文化厅、盐城市人民政府、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于2012年7月10日至21日,在盐城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举办了“苏酒杯·首届江苏省淮剧演唱大赛”,全省十三家淮剧团120名专业演员参加了复赛,25人进入决赛。宝应淮剧团张文俊在复赛中演唱了《宝玉哭灵》红楼梦选段,决赛中演唱了《团圆之后》选段。在唱腔语言和表演上做了大量改革,根据剧情,进行了唱腔和声调的改变,并对动作创新和人物造型进行了加工,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最终荣获本次大赛专业成人组的金奖,为宝应的淮剧艺术事业作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宝应淮剧团还积极参与每年的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念日期间,举办与淮剧相关的晚会,2013年成功举办全国淮剧名家演唱会。此外,他们还于2014年元旦前举办了“宝应好人颂”全县戏曲大奖赛暨优秀企业家颁奖会,得到了主办单位的一致好评。

三.关于宝应淮剧艺术的人才培养

学校的淮剧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为了扩展淮剧的传播范围,促进淮剧的进一步发展,宝应淮剧团除一直重视艺术人才的培养以外,在开展淮剧进校园的活动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让年轻一代了解淮剧、接受淮剧。实践证明,淮剧这一草根艺术进课堂既能够弘扬地方文化,又能充分发挥地方戏曲艺术育人功能,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人才是关键。没有人才,一项艺术就没有了演绎者,没有了诠释者。淮剧学校要规范制定对淮剧专业学生的招生计划,吸收优秀人才。然而事实是随着一批编剧、导演和演员的退休,加上一些戏剧学校取消了淮剧这个专业,淮剧一度出现了严重的人才缺乏现象。如果热爱淮剧的年轻人因没有淮剧院校的专业培养,那么其淮剧知识一定是浅薄的。除专业淮剧学校外的普通学校也要将淮剧纳入到素质教育中来,以扩大淮剧人才范围。比如在特定场合播放淮剧音乐,给学生营造合适的氛围,在循序渐进中让学生消化淮剧、深入感受淮剧。还可以适当地将一些淮剧知识、表演等内容纳入综合考核范畴。普通学校应当继续深入开展淮剧进课堂试点工作,培养年轻、有知识的观众群体,增进他们对地方戏曲的了解,提升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通过淮剧走进校园为将来可能走上淮剧演艺道路的学生提供先决条件。

令人鼓舞的是,为了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我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淮剧艺术接班人,经宝应县委、县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本着面向社会公开招生,择优录取的原则,已于2014年在宝应县各镇、区及邻近市、县、区,招收淮剧中专班学员,面向小学四、五、六年级及初中在校或应届毕业生 (初中段考生年龄不得超过16周岁),招收学员(演员、器乐表演)共19名。招收专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戏曲表演(淮剧表演方向);二是音乐(器乐表演方向)。目前,这批学员已进入扬州艺校学习,他们将成为宝应县淮剧团新一代接班人,成为明天的希望。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娱乐休闲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地方戏曲已被挤到了文化的边缘,而保护其健康平稳地发展是我们的权利和责任。在现今地方戏都逐渐走向衰落的大背景下,对淮剧的宣传不能只局限在江苏,而是应该加大宣传,提高知名度,走向全国,乃至国际的舞台。在剧本创作方面,要贴近民众、适应市场,同时,还要在观众的培养上下功夫,通过大力组织淮剧票友活动,扩大淮剧的影响力,让更多的群众接受、喜爱淮剧,使淮剧艺术更具生命力,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淮剧剧团文艺
“回归人民”与“走向城市”:山西城乡两栖戏曲剧团生态模式初探
1942,文艺之春
淮剧还好吧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江苏淮剧博物馆漫谈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民营扬剧团再登高丘
节日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