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客户端编辑应具备的三种思维

2014-11-21 13:59
电影评介 2014年15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客户端媒介

卢 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当前人们的日常信息沟通工具也逐渐变得可移动化。在此环境背景下,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也逐渐扩增和转移至移动终端设备上,这也相应催生了移动客户端新闻业务的发展。仅就国内而言,无论是以搜狐、网易、腾讯等为代表的门户网站,还是权威传统媒体如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京华时报等等,均已推出移动新闻客户端。

2014年7月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1]然而,移动新闻客户端市场占有率的扩大,也相应给编辑带来多方面新挑战。移动新闻客户端编辑应该通过何种转变去尽快调整好自身状态,从而在新媒体平台真正发挥才干,已成为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应对角色转型的思维

近年来,一直被业界学者多次提及的“全媒体人才”概念热度不减。这一概念综合了记者、编辑、营销策划师、数据分析师等多重角色。该概念的提出亟需传统媒体人才尽快调整好思路以更好地应对角色转型,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其中,编辑要具备应对角色转型的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原有的记者角色和编辑角色的区分,在新兴媒介平台上已逐渐变得模糊。如今,大多数移动新闻客户端编辑队伍的人员构成,是由传统媒体工作人员转型而组成,此外还吸收了不少刚踏入职场的媒体新人。无论是“新人”,还是“资深者”,都需要做好角色转型的意识准备。

这里提到的“角色转型”,并非身份的快速切换,而是在跨媒体平台上的角色担当更为丰富全面。简单从常出现的“记者转型困惑”方面来看,移动新闻终端编辑既需要具备“记者报道”的常规业务能力,还需要具有适应移动终端新闻报道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这具体要求编辑要具有模拟记者在现场采访报道时求真求实的“现场感”,还要有适应移动终端屏幕特性而进行报道的“在线感”。例如,在移动新闻终端平台,不少由记者转型而来的编辑,在遇到重大新闻时通常仍想最快速到达现场采集信息。这种心理紧张感和不适应感的出现实属正常,但还需要他们尽快调整过来,才能把原有优势转为现有优势。而非盲目地为了转型而转型,以致产生多重混乱感。可见,在移动新闻终端上进行新闻报道,编辑可将原有的快速到达现场的渴盼,转化为“模拟在现场”的求真感,进而快速编辑出有现场感的在线新闻。

当然,针对有的个别版块工作任务的要求,相关编辑还需在数据分析、图像美工设计、音视频制作方面有“角色转型”思维。因此,在移动新闻客户端平台的编辑角色,不仅不能完全抛弃原本角色,还应尽快转型为全媒体新闻报道人才。

二、解读数据新闻的思维

目前,“大数据”正成为行业热词。与大数据对接的数据新闻,成为一种可量化报道的新闻形态。数据新闻,即新闻事实经过数据的量化分析与筛选过滤后,以灵活形式融入新闻报道中,最终可视化地呈现在受众面前。2012年,世界上首个“国际数据新闻奖”由全球编辑网设立。该奖项的设立为今后数据新闻的报道提供了创新驱动力。对编辑而言,具备解读数据新闻的思维颇为重要。

“在大数据时代,新闻不只是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很多时候它来源于对受众信息的调查与把握,通过对看似无关的数据进行处理也可以发现其中的报道价值。新闻的产生与组成不仅要借助数据处理手段,还要有更专业的分析。”[2]这并非要求移动新闻客户端平台的所有编辑都能熟练处理好数据新闻。而是要求编辑们应具有能解读数据的基础能力。在新闻报道中适时融入数据,不仅更有说服力,而且能让新闻报道更为直观。数据新闻的生产,主要划分为数据的海量收集、快速处理和可视化呈现三方面。一条数据新闻的呈现,并非由编辑个人通过“单枪匹马”完成,而是由团队成员分工协作来完成。这就需要会收集和分析数据的专业人才,还需要具有扎实新闻理论素养的专业人才,此外还需要具有精湛的制图能力或音视频制作能力等多方面的人才。

具备解读数据新闻的思维,在实际工作中还可推动编辑对数据的提取、编辑,以及推动数据新闻报道的可视化呈现。简言之,解读好数据,有利于编辑将相关数据融入新闻报道的编排中,使之通俗简单、可视化呈现在受众面前。例如,有的数据涉及的知识面专业性太强,若不经过编辑的通俗和精简化处理,就会为受众在接收信息时带来一定的阅读障碍。而数据新闻的出现,还是主要以服务受众获取新闻信息而存在。

三、具备创新模式的思维

关于创新模式的思维,它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动态思维。移动客户端的新闻形态,会随着新媒介的传播技术革新而有相应调整。这需要编辑应不断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而此处的创新思维意识,既包括对现有工作模式探索的创新意识,还包括追踪移动互联网发展动态所形成的敏锐感。创新模式的思维,可通过以下几条路径实现:

(一)精心推荐资讯,深化双向互动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海量碎片化的信息获得更广阔的容纳空间。在移动新闻客户端平台,新闻推送的范围较广,内容分类较清晰,新闻报道内容的编辑呈现也不再是由随意摘抄或复制拼凑而形成。在移动终端平台,新闻的编辑推送,应实现精简化。编辑做好分类和推荐工作,受众通过简洁方便的订阅和导读模式,获得全新的阅读体验和个性化的媒介使用体验。做好精心推荐,需要编辑除了具备基本的采写编能力之外,还要熟悉移动客户端的运作规律,从受众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应的分类推荐,并从中适度理性引导主流舆论。此外,在深化互动方面,还需要编辑做到及时抓住受众的阅读口味,不时策划一些线上线下的互动活动,从而深化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品牌形象,吸引受众的关注度和培养他们的使用黏性。

(二)做好媒介观察,实现精准营销

在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移动新闻终端推出的内容模式会不断推陈出新。这对编辑的业务能力考察也提出更高要求,如“需要借助多种技术手段了解不同用户关注的新闻内容,用户新闻阅读的规律等,通过对用户动态数据的采集,构建数据模型对用户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标准对用户进行分类,并按不同需求进行整合配置。”[3]编辑队伍中除了有专业的媒介观察员,其他人员也应该对媒介的发展动态有着一定的观察敏锐度。具有媒介观察意识,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新闻推送模式的同质化现象。并且,针对媒介特性编辑而成的内容,更容易受到年青一代受众的喜爱。如此,有利对移动新闻客户端的改进提出有创造性的实际建议,同时针对受众层面做好更为精准的营销。

(三)提升媒介素养,开拓广阔视野

“新媒体的受众素质参差不齐,这就要求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在整合网络信息源时具备更高的媒介素养。”[4]培养创新模式思维,编辑需提升媒介素养,开拓多学科视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的空间,尚余有较大空白。未来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将会愈加成熟。编辑需长期保持敏锐嗅觉,除了做好自身本职工作之外,还应有关注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思考意识。尽可能不被固定化的发展模式“牵着鼻子走”,将现有的一些保守僵化策略进行相应的创新灵活调整。并且通过不断调整自身意识,找准自身定位,及时抓住新机遇,充满信心迎接新挑战。

[1]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7-23)[2014 -08 -01]http://cn.chinagate.cn/reports/2014 -07/23/content_33031944_4.html.

[2]邹民生.大数据思维与媒体变革思路[J].青年记者,2014(7):19-21.

[3]曹玉枝.移动新闻客户端市场发展分析[J].青年记者,2013(8):58-59.

[4]郭士飞.媒介融合对媒体人的素质要求[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7):98 -99.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客户端媒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书,最优雅的媒介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基于Vanconnect的智能家居瘦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