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姝 于兵兵
“最听话的孩子”落选后的失落
■李天姝 于兵兵
面对因落选“最听话的孩子”而伤心、遗憾,乃至无法释怀的女儿,妈妈禁不住向媒体吐槽,“如果不给落选的孩子合理的解释,孩子就会不自觉地站队,把自己归纳为“最不听话”的孩子。如此一来,说不定会在某些孩子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希望今后学校各种评比活动还是少一些吧,甚至都取消了才更好。”
看到这样的新闻,免不了为孩子们心酸。时至今日,仍有很多家长和老师,把“听话”作为评价好孩子的标准。在我们身边,“听话”的孩子总会得到人们的喜欢,得到更多的夸奖。在很多老师和家长看来,只要是大人说的话,孩子就得认真听;大人提的要求,孩子就得绝对服从。教育孩子“听话”是天经地义的,以至于孩子们在学校或幼儿园遭遇暴力回家也不吭声;以至韩国“岁月”号客轮失事事件中,船上300多名学生中的大多数听到船方指示乖乖待在船舱里,没有想到逃生。
其实,听话就是放弃自己的思想和权利,向对方屈服。有些群体就习惯性以为自己是权威,有不可动摇的让人听话的权利。家长和老师就是如此。而且这两个群体都有一个温馨的借口——为了你好。
“小的时候,姥姥照看我,妈妈上班前总是反复叮嘱,要听姥姥的话。妈妈下班回来之后也常常问我,今天听姥姥的话没有。我三岁后上了幼儿园,妈妈每天早晨送我去幼儿园,临走时也总是一句话,听阿姨的话;每天晚上去接我,也常常问我,今天听阿姨的话没有。我上小学时,每天都叮嘱我听老师的话,上课要用心听老师讲。上了中学还是经常叮嘱听老师的话。后来我工作了,也经常叮嘱我要听领导的话,看领导的脸色办事。好像在我的记忆中,‘听话’二字是妈妈对我讲得最多的。”一位被“听话”教育到至今的先生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孩子小时,自理能力很差,让孩子按照父母或保护人的意愿去活动,避免出现危险,这无疑是对的。但是,孩子逐渐长大,自我意识逐渐得到发展,这时,父母的叮嘱、关心、爱护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不能总用“听话”两个字抽象、概括地进行教育。
人生的路最终要靠自己去走,父母既不能代步,也不可能陪着走完全程,因而更多的时候需要自己思考,自己决定,自己执行,自己担当,这时候不听话的孩子由于长期的独立思维训练和不断的吃一堑长一智,会表现出更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来。而听话惯了,被人指引惯了的孩子,突然有一天父母没有能力指引他了,就有束手无策之感,无法应对变化无穷的生活。
中国家庭教育要求“听话”的传统也是中国小农经济在家教问题上的反映。小农经济时代,求得生活安安稳稳,不惹是生非,不出头,孩子乖乖地长大做一个老实人就可以了。这种小农经济下听话教育观念培养不出创新意识强的人,培养不出敢作敢为、敢为真理而奋斗的人。
时下,一些年轻父母开始怀疑这个传统观念,认为:属于道德问题的“不听话”要坚决反对;属于天真活泼的“不听话”,父母可以宽松一点;属于思维上的“不听话”,孩子有独到见解,家长一定要支持鼓励。
一些年轻家长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权威,教育者应该让孩子认同自己的教育内容,而不是让孩子服从、“听话”。教育者不能有让孩子绝对服从的念头,因为,认同就是从心眼儿里表示同意,教育孩子需要双方的认同,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教育者往往忽略这一重要原则,习惯于“我说你听”,这种做法很容易使孩子不敢质疑、懒于思考,也不挑战威权,性格懦弱,甚至培养了孩子的奴性。
如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了新时期。新的时期呼唤着心理素质高的人才,新的世纪必然会造就数以千万计的具有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的高级人才,也将造就数以亿计的具有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的普通劳动者。中国家庭传统的听话教育已远远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不彻底改变家庭的听话教育无法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无法适应新世纪对普通劳动者的要求。
哪个家庭改变教育观念快,哪个家庭就为孩子成长带来益处。我们家长眼光要放开,胸襟要宽阔,要看到孩子的未来,看到未来世界对孩子的需要,把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与二十一世纪需要人才的要求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