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越剧流派“毕派”

2014-11-21 03:40李晓旭
剧影月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流派唱腔

■李晓旭

浅谈越剧流派“毕派”

■李晓旭

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着第二国剧之称,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在国内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目前得到公认的越剧十三大流派包括:袁雪芬创立的“袁派”、范瑞娟创立的“范派”、尹桂芳创立的“尹派”、傅全香创立的“傅派”、徐玉兰创立的“徐派”、戚雅仙创立的“戚派”、王文娟创立的“王派”、陆锦花创立的“陆派”、毕春芳创立的“毕派”、张云霞创立的“张派”、吕瑞英创立的“吕派”、金采风创立的“金派”和张桂凤创立的“张派”。上述流派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主要体现在曲调的组织上和演唱方法上,各派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和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虽然各个流派都各有千秋,但是各派的形成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创立人要有丰厚的积累,对名师的承传、扎实的基本功、广博的吸收和长期的艺术实践;二是要有自己独创的风格,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爱好、演出的剧目和角色,对传统的规范有所突破,创造与众不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三是广为流传和流行,需要被大家认同,需要有一定数量追随者的学习和效仿。

“毕派”是由毕春芳老师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她在创腔时,根据塑造人物需要经常吸收其他流派、行当和兄弟剧种的音调融化在自己的唱腔中,使唱腔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她在唱腔和表演上向范瑞娟学习,后来又吸收了尹桂芳的某些特点,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唱腔风格,被公认为“毕派”。毕老唱腔明朗豪放,流畅自如,具有粗犷的男性特点。她的嗓音脆亮,音域较宽,底气充足,唱腔中常出现一种切分音和符点音型,因此行腔棱角分明,音调富有弹性。她咬字有力,字音清晰,并强调重音处理。她能运用多种方法塑造不同人物形象,使唱腔呈现不同色彩。在《龙凤花烛》中,她一人饰演两个角色:前半场是软弱多病的施文宗,唱腔低徊抑郁,暗淡深沉,后半场是才华出众的书生鲁玉亭,唱腔以明朗纯朴、流畅洒脱为主,尤其是“读信”这段[尺调腔中板]转[清板],唱得情深意切,委婉动人。在《三笑点秋香》中的起腔吸收的是传统名剧《盘夫》中旦角严兰贞的起腔,音调略加变化,使唐伯虎潇洒飘逸的形象更为鲜明;在《玉堂春》中吸收了江南曲艺苏州弹词的某些因素,呈现出凄切苍凉的气氛,在《光绪皇帝》中借鉴了黄梅戏的音调,在《血手印法场祭夫》中借鉴了京剧的曲调成分。毕老的这种吸收和借鉴拓展了“毕派”本身的表现力,使其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色彩。

在上世纪50年代,毕老就与“戚派”创立人戚雅仙老师搭档,二人开始了长达半世纪的合作。毕老和戚老合演的第一出戏是《彩虹万里》,获得了上海市春节戏曲竞赛一等奖。从此,两人不仅经历了合作越剧团17年的成长史,还相濡以沫地饱尝了十年文革的磨难,而且在剧团重建后再度联袂演出,成为越剧舞台上合作时间最长的搭档之一。在组建静安越剧团后,她们积极扶植新人,用“传、带、帮”的办法培养了第二代接班人,并及时“选苗”,招收了一大批青年学员,解决了剧团青黄不接的矛盾。

“毕派”的代表作有《三笑》《王老虎抢亲》《白蛇传》《玉春堂》《血手印》《卖油郎》《光绪皇帝》《梁祝》等,大部分经典作品由中国唱片社录制成盒带和唱片,其中《王老虎抢亲》和《三笑》又由上海声像读物出版社录制成全部电声伴奏向国内外发行。毕老成功塑造了《三笑》中的唐伯虎、《王老虎抢亲》的周文斌、《白蛇传》中的许仙、《玉春堂》中的王金龙、《血手印》中的林招得和《卖油郎》中的卖油郎秦钟等人物形象。在《卖油郎》中,毕老塑造的是一位卖油郎秦钟的形象,性格善良质朴、厚道诚实,唱腔在洒脱飘逸中含有畅快悠扬的韵味,如“耳听得四更响”这一唱段,用[尺调腔男调板],非常别致地表现了秦钟憨厚的性格。此外,她尤其擅长表现喜剧人物,善于在唱腔中运用夸张多变的唱法处理,使曲调活泼、轻松、诙谐,妙趣横生,这是毕老唱腔的独到之处,这种风格在越剧中并不多见。例如,她在《王老虎抢亲戏豹》和《三笑点秋香》等唱段中,就是运用这种夸张的手法,获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毕派”不仅有许多优秀的作品,还有许多优秀的传人,包括杨文蔚、丁莲芳、董蓓芬、王丽珍、戚小红、毕继芳、张镇英、徐文芳、丁素芬、丁小蛙、赵海平、杨童华、徐宁生、阮建绒、孙建红等。杨文蔚在小腔上“毕派”特色明显,表演上还带有自己的风格,对“毕派”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贡献;杨童华是跟毕老学的最像的一个,对于毕老的一举一动都模仿得很像;阮建绒很好地继承了“毕派”唱腔的特色,小腔非常完整,表演上仿佛看到了毕老的影子;徐文芳声音浑厚,唱腔特色继承很好,舞台表演很优秀。笔者于2007年2月18日拜毕老为师,作为毕老的弟子,应该潜心钻研“毕派”唱腔,再接再厉,同“毕派”其他弟子一起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毕派”。

猜你喜欢
流派唱腔
从音乐唱腔角度谈越剧跨性别扮演艺术的历史发展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秦腔流派”传承班汇报演出举行
百川何以争流
——关于戏曲流派传承的再讨论
戏曲中唱腔与伴奏的关系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ABriefHistoryofLinguisticsbefore18thCentury
莫以【流派】论得失
专题·21世纪中国现代诗群流派大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