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剧本的情节构架

2014-11-21 03:40孙寿华
剧影月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扬剧全剧古装剧

■孙寿华

扬剧剧本的情节构架

■孙寿华

所有叙事性的文艺作品几乎都形成了其特有的结构规则,而在这些规则中,有一不变的结构章法适用于绝大多数富有情节的艺术形式,即起、承、转、合。扬剧剧本也不例外。但是,随着编剧的成熟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扬剧剧本中的起承转合,各个部分出现了不同的叙述手法,为扬剧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表现空间。

起,即剧情、事件的起因部分。这一部分中,不同剧目的风格差异主要表现在叙述节奏上。

一类是较为紧凑,一开场便将事件起因交代给观众,开门见山,丝毫不会拖沓。例如扬剧的传统古装剧《圆梦记》的第一场,御史之子沈少卿与李府千金李月娥的婚约等前情被李夫人几句念白便交代清楚,而后不久李大人便回府说出了朝堂上沈家遭难的变故,将剧情直接带入了接下来沈少卿被逼退婚、落难渔村的承接部分。再如扬剧现代剧目《丹凤湖畔》,全剧一条贯穿始终的主要线索便是菜花、长河和二河的感情纠葛,而全剧在序幕便直接交代了菜花与二河的关系因母亲遗愿被破坏,菜花无奈嫁给了一直暗恋自己的长河,以此为后面三人的矛盾冲突做好了铺垫。

另一类叙述风格长于叙事,会将前情起因较为完整地交代给观众。如扬剧传统古装剧目《白蛇传》,从序幕至一场前半,完整地交代了许仙、白素贞二人从相遇到相识,相识到相爱,相爱再到相许的过程,直至一场后半,才由法海登场引出事件矛盾的起因。

开门见山的叙述手法非常容易吸引观众,在叙事结构安排得当的前提下不仅不会给人突兀感,还会将观众迅速地带入剧情中;而详细叙事的开场则可以更完整地表现剧情,渲染全剧的情绪氛围,令观众更易理解和接受。二者如何选择取决于剧本的叙事节奏和风格,无优劣之分。

承,即承上启下,叙述事件发生之后的发展过程;转,则是激化事件矛盾,促进情节发展的部分。由于在扬剧剧本中,这两个部分叙述手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二者的联系上,所以不适合单独讨论。

关于扬剧剧本中承和转的叙述手法,一类是各成一段,在整部剧目中占的比重都非常大。这里再以《圆梦记》为例,沈少卿退婚离开李府后,逃落渔村,被李伯及其女儿收留,之后与李伯之女日久生情,定下婚约。这一部分中虽穿插李府情形,但仅是叙述事件起因后的发展,并不影响后文的转折。直至沈少卿得中状元,皇上赐其未婚妻诰命之后,两个李月娥相遇,争抢凤冠霞帔,情节才有了新的发展,可视为转折。因此这部剧中的承与转是依次出现。

而另一种承与转的关系则是穿插叙述,这种类型的剧目往往起伏较多,会有多处“转”的部分。例如扬剧传统古装剧目《夜明珠》,第一场中,原本由两个儿子轮流赡养的老人由于两个儿子的争吵被迫随女儿出走,但第二场因为两个儿子听说老人藏有珍宝夜明珠,于是马上又将老人接了回来;索要无果后,老人再次被赶出家门,意欲自尽,却无意中拾得一包银两;与女儿商议后,老人决定将包裹交还失主书生,促成了书生日后高中状元的情节等等。全剧看似一直在“承”的阶段叙述,却转折不断,且每一次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情节走向,最终决定了状元代天巡狩归来,惩恶扬善的结局。因此本剧中的“转”一直穿插于“承”中。

让承与转各自成段,依次出现的安排更符合观众的理解程序,让整部剧结构清晰,主次分明,通过较长的铺垫促成全剧最终的高潮部分,容易给观众更强的冲击力;而多次转折的叙事手法能令情节跌宕起伏,节奏紧密,全程更易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两种手法同样是各有所长。

合,即全剧的总结部分,交代结果的同时应点出主题思想,引发观众的思考。

舞台表演由于受形式所限,通常不会由演员表演来完成这一部分。扬剧中对这一部分的叙述手法无非两种:一是通过剧尾的合唱,由唱词来传达作者对全剧的总结,点出主旨,如传统古装剧《马娘娘》、《巡按还乡》等;二是不多做评论,仅交代结局,此类剧目有《三请樊梨花》、《白蛇传》等。由于有了全剧的情节演绎,所以无论结尾是否有作者的阐述,观众都将在回味剧情中引发思考,所以如何处理均是无伤大雅。

综上所述,起、承、转、合四个部分在扬剧剧本的情节构架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分工,又密不可分地联系起整部剧目的情节,可以说是整部剧本的根本所在。因此,各部分不同的叙述手法都将直接影响整部剧目的表现效果,反而观之,若能根据剧本需要灵活选择,便可最大程度地加强剧目的感染力和表现空间,令观众沉浸于扬剧的温婉清长与紧凑激烈中,不能自拔。

猜你喜欢
扬剧全剧古装剧
Costume dramas gain more popularity overseas 中国古装剧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
创业剧《追梦》央视开播
古装剧的一个宿命、两大地位、三种形态
走进扬剧,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看见校园霸凌
扬剧艺术风格的地域特点
古装剧要有创新精神
扬剧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陈晓颖儿《舒克的桃花运》杀青播出指日可待
如何翻译“古装剧”与“穿越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