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展览探讨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泰特圣艾富思美术馆(Tate St Ives)所形成的广阔的国家和国际间的艺术环境。在2016年新美术馆开展之前,此次系列展探讨了泰特圣艾富思的艺术历史和行业贡献,不依赖熟悉的视角和环境,而是运用更广阔的审美考量和评论观点让人们了解艺术家,并对美术馆进行定位。
泰特圣艾富思美术馆位于英国的康沃尔郡,馆址的前身是煤气厂。从阿尔弗莱德·沃利斯(Alfred Wallis)的原始绘画,到本·尼克尔森(Ben Nicholson)和芭芭拉·赫普沃斯(Barbara Hepworth)的高度抽象艺术,再到彼得·兰尼斯(Peter Lanyon)的大型色彩视觉经验,泰特圣艾富思收藏了大量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与其风景如画、光线极佳的展厅设置相得益彰。大海和风景有助于激发极大的艺术灵感,而完美无瑕则是泰特圣艾富思的艺术灵魂。此次展览将展示圣艾富思为战后艺术总结出的两条轨迹:一种是由于一战而形成的莫斯科构成主义的乌托邦思想;另一种是工艺传统和手工方式结合了布朗库斯(Brancusi)和伯纳德·利奇(Bernard Leach)等人的制陶术。与欧洲、北美洲同时期的艺术家相比,彼得·兰尼斯(Peter Lanyon)、帕特里克·赫伦(Patrick Heron)和其他的很多艺术家的主要作品都没有受到重视,他们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更广泛的、技术和哲学上的讨论。
此次展览包含了大量来自英国和海外的公共藏品和私人收藏。这些关键的英国艺术家和欧洲、北美、日本的同时代艺术家间重启了特别对话,其目的不在于忽略普遍被认知的重要性位置和艾富思的艺术网络。而是以更广阔的、全球艺术的视角和审美考量来落实艺术家与美术馆之间的关于艺术的约定。此次展览将从5月17日一直持续到9月28日。(编译:吕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