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黄异体”两种画派产生的原因

2014-11-19 00:52崔小佩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17期
关键词:徐熙视觉传达经历

崔小佩

摘 要: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可上溯到史前石器时代,直到隋唐以后开始繁荣发展。进入五代以后,以“徐黄异体”为标识,花鸟画趋于成熟。“徐黄异体”究竟缘何而异?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上的,社会、自然上的,也有艺术上的原因,更加与画家本身的经历,生平形成的人生观、精神境界、艺术意趣、创作手法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徐熙 黄荃 经历 心性境界 视觉传达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b)-0238-01

徐熙、黄荃的杰出才能,奠定了中国花鸟画足以与人物、山水画成为中国画三足鼎立的基础。“徐黄异体”,实则为两种美学风格,而这两种美学风格之形成,是基于徐、黄二人所处社会地位,接触环境和事物不同,反映的思想意识,以致人生态度上的不同。

1 社会背景差异

黄荃(903-965年)西蜀人,自幼习画。17岁即为前蜀画院待诏,历后蜀升任为检校少监,入北宋,一直没离开画院。

在前后蜀统治内,人民生活富庶。这样的社会经济环境,客观上使人们有条件去发掘内心深处细腻、微妙的感情。富贵、典雅的花鸟画,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这种心理要求。

徐熙,生活于南唐五代时,金陵(今南京)人。先世历代做官,但他一生不肯为官,是南唐的“处世”,置身于宫廷画院之外。

南唐具有适合文人艺术的灵秀之气,孕育了文人意趣的艺术审美。就像米芾提到的当时“徐熙大小折枝,吾家亦有,使家往往有之”。

2 两派创始者自身的不同

在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论及到“盖亦耳目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也”。虽两者出身相似,但各自生活环境和经历不同,所以从一定角度上说,是由于黄荃、徐熙对仕途、心境、价值取向上的不同追求,导致走上两种相反的花鸟画创作道路。

2.1 心性境界不同

“黄荃的经历侵润了富贵气息,17岁以后在充分的富贵生活中度过。内心养就的富贵愿,耳濡目染的富贵气,宫廷要求的富贵意,周围都是富贵人,审美自向富贵求,题材向富贵取,富贵的环境,富贵的心态,自然产生了富贵风格的花鸟画。”

黄荃经前蜀画院,历后蜀,后入北宋一直没离开画院,师承唐代“正统派”。他的一生不仅画艺长进,同时一直备受统治阶层的种种宠爱、赞扬。由于出身于富贵家族,自小受良好的教育熏陶,一生过着安定、富贵的生活,逐渐形成了他的生活观与艺术观。这种特定的为统治者的喜好服务的审美意趣自然就成为画家要研习的。但这些从反面讲,却使黄荃在绘画的心性境界上不免受制于人,逐渐形成了符合宫廷艺术总趋向和意趣的风格。

“徐熙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态度,与魏晋道家思想有渊源关系,也与唐末五代的禅宗思想有关”,“反映了当时士人追求个性解放的心声和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需求”。

徐熙出身于江南贵族,却追求志节高迈,放达不羁,投身于自然中,选择做隐逸的处士。表明了徐熙自身追求淡泊的人生态度。“当然只有淡泊的心境,淡泊的生活,才能形成用淡泊的目光去发掘淡泊的题材。”以此种心态看待自然和进行创作,当然不符合宫廷贵族一味富贵、绚丽、工致的审美,形成“野逸”一派。

2.2 选材角度不同

蜀地多奇花异木,且黄荃17岁就进入宫廷画院,接触到的多为宫禁内的多种珍稀动植物。花鸟画多取材于珍禽异兽、奇花异草与怪石的富贵题材。《宣和画谱》共录入黄荃花鸟作品235件中,富贵类作品137件占大多数,题材倾向明显。这些题材更能与“黄家富贵”工致、细腻的手法相融合,成为富贵工笔画完美的创作源泉。

作为出世的徐熙,接触的多为郊野所见,所有题材多为水鸟栖禽、汀花野竹,还开拓了蔬果这类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为题材,充分发掘了淡泊意味,培养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艺术灵感。《宣和画谱》集中的徐熙花鸟画作品中野逸类作品占明显的题材倾向。这些题材虽平淡无奇,却适合了文人逸士隐逸、淡泊的心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更好的表达,而倍感意味深长。

2.3 视觉传达的不同追求

黄荃多习用精丽、典雅、工整的画法,五彩、勾勒填色,所谓“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吧,但以青色染成”。这些视觉传达的审美追求;体现了“线色墨”的形式因素序列,表现于画面上细腻、绚丽的色彩,自然给人以为富贵、典雅、精丽之感。

徐熙的视觉传达表现上的主要特色是有别于黄荃“天水分色”的“天水通色”以水墨没骨及弱化固有色的淡彩的表达,不太区分物象的五色。淡泊的心态决定了他的这种视觉表达追求。这些追求的不同也终致徐熙不会与黄荃走同一路线,形成其粗放、野逸、淡泊的风格的特征,画风淳朴、简洁。

总之,产生“徐黄异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思想意识、艺术见解、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不同艺术创作风格的产生,进而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流派,我们在学习、研究徐熙画派和黄荃画派时应予以全面的看待。

参考文献

[1] 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72-73.

[2] 孔六庆.徐熙画派研究[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3] 傅京生.中国花鸟画学[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45-46.endprint

猜你喜欢
徐熙视觉传达经历
从“落墨为格”到“破除诸相”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我的梦想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鹤文化视觉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徐熙画派的绘画艺术风格特点及影响
一次奇妙的就餐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