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中国古典舞剧目中道家思想的呈现

2014-11-19 00:35石计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17期
关键词:道家思想中国古典舞儒家思想

石计

摘 要:上期从主题与人物的对比,故事人物的对比来谈论了古典舞剧目中道家思想的呈现。而这一期我想更加深入的从另外几个方面来更好的论证一下我的这个主题。该文通过对古典舞剧目《风吟》、《扇舞丹青》等等一些剧目的分析和比较,从这些剧目的动作的时间、空间、重心以及力量上进行对比,来体现出这些剧目的不同,从中说明其变化的原因,以及中国古典舞剧目中道家思想的呈现。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剧目的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b)-0198-01

1 从环境和气氛上对比

从表现手法和气氛上看,如“黄河”随着剧情中的被侵略,到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从小到大,到最后全国人民的奋起。灯光由一开始的暗红到最后结尾是东方红音乐的响起灯光变为大红的时候,这些背景都是由小到大,到气逝磅礴。音乐也好像是黄河从涓涓细流的起源到九洲百回会聚,在到飞流直下,怒吼奔腾,席卷一切,大有挡我者亡的气势。烘托出了中华民族英勇战斗,前仆后继的大无畏的精神,表现了战胜敌人,消灭敌人的英雄气概。这种剧情发展的手法和在气氛上的渲染在古典舞的举目中比比皆是,在这不一一列举。

而新剧目中的表现手法和气氛渲染,就不再是那么轰轰烈烈,可歌可泣了。而是一种“自然美”,“恬静美”。演员在“表现自我”就是要表现自己“回归自然”与自然溶为一体,所以在这些剧目中几乎没有一个特定的故事情节,自然也没有最后故事的结局。只有心声的流露,只有领悟的喜悦,只有美的赞颂。其气氛渲染也是在一种“出世”的境界中下功夫的。这一点在“扇舞丹青”,等剧目中都能体现出来,他们所用的灯光大多以白色为主,有时会加上点淡蓝色,从这样的灯光用法上我们就能看出气氛上烘托手法的不同。

2 动作分析

2.1 时间和连接动作的分析

总的来看《风吟》在动作上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流畅,是一种圆流的感觉。它的动作和技巧融合在了一起,每个技巧的起法儿是看不到的,上一个动作的结束又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就象道家文化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依”的感觉。在连接上没有痕迹,整个剧目就象水一样,一气呵成。一至于摄影师们照不下一张好的《风吟》的动作舞姿照片,从这可以看出在整个《风吟》这个剧目中流动性是非常的强的,基本上就没有停止的造型,而整个动作联系再一起,形成了一幅大的照片,给人以轻松的感觉。

而剧目《秦俑魂》的整体特点是是一种机械化的动律,动作是颗粒的造型性,更多的是表现一个兵马俑的舞姿。从动作上看,它为了人物形象的需要,动作与动作之间是“断开”的,这种“断开”不是说动作的连接不好,而是造型加造型的连接方式,是编导故意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而设计的,为了表现一个出土的兵马俑而有意安排出来这样的动作特点。

在1分钟的时间里,《风吟》这个剧目可以出现了70到80个动作;而《秦俑魂》这个剧目只出现了36到40个动作;前者完成动作的速度要高、快于后者,这样,我们就能从这样的两个数据看出哪一个剧目更流畅了。

2.2 空间和重心的分析

从重心上看,《风吟》强调的是在人体失重的那一瞬间身体做出的反映,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来寻求动作上的变化,而这样出来的动作更加的流畅,回出现人体自然本能的不同变化的舞姿,这样就更容易表现人体的多样性了,而感情动作都是最真实、最自然、最自我的。比如:斜身空转这个技巧动作来说,它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做空转的变形倾斜,是演员在一种完全失掉重心的情况下所完成的一种高难度技巧。像演员自己所说:就像风卷落叶一样,自然而然的,看起来自由轻松。

《秦俑魂》的重心是一种方方正正的感觉,相对要求是非常稳定的,基本上没有倾或倒的时候,就是在大的移动也是在一种整体重心上的转移,由于人物的需要是表现一个强大的国家所拥有的士兵,所以这个形象它必须是一个稳如泰山的形态,它的倾倒也暗示着一个国家的稳定。比如:剧目里的跨掖空转,同样是空中的舞姿转,跟在《风吟》里,和要在这所表现出来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它是在一种很直立重心的情况下,从地面起法儿,到空中完成两圈跨掖的过程都是在直立重心的基础上,没有半点的倾倒感觉,给观众一种非常稳重,不可动摇的视觉效果。

在1分钟的时间里,《风吟》这个剧目流动所占的舞台空间可以达到16次之多;而《秦俑魂》这个剧目只作到了4次;前者的流动次数和速度远远要高于后者;这样,我们就能从这两个数据中看出哪一个剧目的流动性更大了。

2.3 两者的力量上的分析

力的大小给观众不同的视觉感受。从动作的力量上看,《风吟》有基本上没有用力或轻轻用力完成动作的时候,也有突然加速的时候,还有从放松到突然加速在到放松的时候。这样不同的发力给人一种虚实结合的变化,由实到虚,由虚到实,产生对比,有一种阴阳转换的道家思想。比如:剧目最后结束之前的一个变形的舞姿转,给最大的一个力,把转在一瞬间提到最快的速度,在放松下来,到最后没有转速为止,是一个由大到小,由强到弱,从有型到无型,从实到虚,逐渐弱化的过程。剧目里面的跳都非常的飘逸,象在风中飘一样,融入到大自然中。

而《秦俑魂》相对来说,动作都比较实,很少有放松的时候,因为人物形象的需要,一个士兵在战场上可能会有放松的时候吗?所以这也使演员在表演这个剧目的时候不能有松懈的时候,从头到尾都顶着一口气来完成整个剧目。比如:剧目的开始有一段具有风格性的造型连接,组成的一个舞段,就体现出实的效果,它的造型本来就是一个很实的动作,从这样一个实的动作到另一个实的动作,这样就体现了这个剧目实的特点;还有,从剧目的整体动作来看,是一种从一个造型连接到另一个造型的动作特点,中间虽然也有一定的流动过程,但在最后这一段的结束都回出现一个造型,这样的动作安排就必然体现了整个剧目实大于虚的特点。比如:从《秦俑魂》的跳中我们都能感觉到一种坚固,一种稳定在里面。

3 结语

综上述所说,一个演员不是在塑造别人,而是在尽情的表现自己的心声,在他们心里已经不是要找战胜什么了,而是要与天地共舞,在他们心里已经不是鄙视一切,而是珍惜大自然,发现自我。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脉搏,也正是与儒家思想所不同的道家思想在新时代的高度发挥,从而为“古典舞”扩展了新的道路,表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景象。

从“庄子化碟”的梦幻,到李白“举杯邀明越对影成三人”的醉舞,在到郭沫若的“女神”中的美化的事物,再到今天“古典舞”中出现的“回归自然”、“表现自我”的新剧目,一条受道家思想影响的浪漫主义延续着、发展着超出了时代步伐的想象,已经影响着“古典舞”,并将继续影响着她的未来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家思想中国古典舞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与书法
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探析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简论李白诗歌中的道家思想与人格力量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略论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