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最受瞩目的美国作家,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伊甸园》是他的遗作,作品的一经发表便引起了文学界的轰动。海明威的成长经历与自然世界是密不可分的,他热爱大自然,尊重大自然,而他的父母对他的熏陶并对他日后的创作也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在《伊甸园》创作的漫长的创作岁月中,海明威积极思考,努力寻求人生真谛。
【关键词】海明威;幼年经历;《伊甸园》
作为海明威的遗作,《伊甸园》融入了较多的作者生活经历,其中,幼年时期的经历对作品的影响较大。这部作品,作者大胆摆脱社会性别的约束,向传统的“男子汉”提出质疑,赞赏女性身份中贤惠温柔的特性,主张男性身份中女性成分的必要。
一、海明威的幼年经历
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中产阶级一个幸福的家庭,他的母亲曾经希望他在音乐上有所造诣,但是,海明威的兴趣爱好却遗传了他父亲的较多。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在他行医之余又两大兴趣:钓鱼和打猎。在海明威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给他买了一根鱼竿玩,4岁的生日礼物是让儿子随自己一起外出钓鱼;海明威10岁的生日礼物是一把猎枪,父亲还教他如何瞄准射击。这些生活经历都为海明威日后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海明威出生7周后就随家人开始他生平中的第一次美国荒野之旅,从那以后,海明威的一生都在寻求户外活动。他的父亲从小就带小海明威户外狩猎,一次的猎象经历给海明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海明威的父亲给他带来影响是巨大的,他不仅传给海明威一副铁匠的体格,而且还让他接受了铁匠式的训练。海明威和家人曾一度生活在密执安州北部的华隆,这个地方曾经是他从童年到少年流连忘返的去处,在那里有一间小木屋和一座40亩的农庄,海明威尽量吸取山林之气。在他孩童时期的每年夏天,他都会被父母带到庄园去度假,在这里,海明威亲近大自然,能够亲身感觉到原始森林的美丽,因为海明威小时候长期与大自然的接触,令他一辈子都很热爱大自然。这个庄园给他留下了许多美妙的回忆。
海明威的母亲格雷斯年轻时热衷于女权主义。她在音乐、绘画、文学等艺术领域有着非凡的才华。格雷斯还喜欢将海明威和他的姐姐打扮成双胞胎模样,仿佛这样做可以让她找到一个渠道去释放她作为女人来感受男人的雄心和力量的欲望。父亲虽然培养了他游泳、钓鱼、野营等男性爱好,但却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并多愁善感,最后以自杀了却残生。母亲的强悍与父亲的懦弱形成鲜明的对比。父母迥异的性格无疑影响了海明威接下来的生活。
海明威从小就酷爱文学,而且非常善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创作素材。海明威的童年对自己的日后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二、幼年经历对《伊甸园》的影响
海明威的幼年经历对他后来创作《伊甸园》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海明威从小就喜欢钓鱼﹑狩猎等户外活动。在《伊甸园》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他的浮子猛地下沉,钓丝紧绷着朝下斜去,他用力抵消一条鱼的拉力,把钓竿抬起,这鱼坚强有力,乱蹦猛冲,使钓丝在水中嘶嘶作响。他设法握得尽量地松,那鱼不断地企图向大海游去,长竿被拉弯,钓丝和钓钩引线都快给绷断。小伙子跟着那鱼在防波堤上朝前走,以便放松紧绷着的钓丝,但鱼还是不断的拖,因此随着它朝前冲,钓钩的四分之一被强拉入水中。”在文中细致地描写了钓鱼整个过程,到最后“我们已经把它制服了”。从这段的描写可以看出,海明威在钓鱼这方面经验是非常丰富的,可以看出海明威的父亲对他小时候的培养所起的积极作用。
有关外出狩猎的生活经历在小说中都有所体现。在小说十八章到二十四章中就插入了与这篇叙事小说毫无关系的非洲猎象的故事,以此来区别他的工作是与两个女人漠不相干的领域。《伊甸园》中越来越多地提及戴维孩提时发生在非洲的真实事件,并且从他当时的角度来阐述他对父亲和一个非洲人的想法。故事中关于他对父亲的理解和1905年在坦噶尼喀爆发的土著人暴动只作了部分描写。我们所知道故事中关于“真可怕”和“畜生一般”的内容是从凯瑟琳后来谈到的“关于山凹里的屠杀”和戴维的父亲“凶狠残酷”中得知的,然而这也是了解故事完整内容的一个值得注意的一个线索。正是因为这些方面导致凯瑟琳撕毁戴维的练习簿。
《伊甸园》中更加详细地描述了戴维写的另外一个故事内容,是一个关于非洲和戴维父亲捕猎公象的故事。在故事中戴维以一个孩子的角色再现。由于戴维一边写作一边开始了解自己和懂得他与父亲的关系,强调了小说的艺术创作本身是一种思想领悟的过程。
《伊甸园》中猎象的故事看似是游离于主人公写作和恋爱的矛盾生活之外,其实是戴维对自我反省的表现,那时的戴维处于一种迷惘的状态,他选择用猎象的故事来确定自己男性身份和权利。
请看作品精彩的描述:“象挨到第一枪时,一只眼睛挣得很大,随即变得呆滞起来,鲜血从耳中涌出,在皱巴巴的灰色皮肤上成鲜亮的两道淌下。这血的颜色不同,戴维想我该记住这一点,他记住了,但对他从没有过什么用处。这时候象的所有尊严和高贵以及所有的美都消失了,成为皱巴巴的一大堆血肉。”小说中的精彩描述,也恰恰反应出海明威对狩猎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戴维写寻找大象的过程这无疑是一种自我寻求过程,这段描写读起来平实自然,这种对过去刻意真实的探究其实是自有其深义的:“在现实和未来的荒原上人们无法忍受,就会去寻找过去,寻找本原,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处于动荡的十字路口,人们无法把握世界和自身,就更可能崇古慕朴,表现出对现代文明的困惑和对原始的皈依:希望重建伊甸园。”这段猎象的描写,从深层次上指向了人生的寻求和那千古不变的生死循环的意义或无意义。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一种不自觉的思维使海明威和戴维有了一种内在的重合:相似的经历,相似的心理状态。海明威在写这段文字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做自我的寻求。
海明威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但对于自然界的相互残杀却无能为力,在捕猎的过程中海明威极力地表现出激奋,但是,在看自己的战利品时却又表现出因自己的猎杀而感到内疚的心情和对动物悲悯的情怀。endprint
三、幼年经历对海明威人生的影响
海明威的出生地是伊利诺伊州的橡树园,当年这里是一个村子,北面是大草原,西边流淌着长长的德斯·普莱茵斯河,惟独东面紧挨着大城市芝加哥。随着芝加哥的发展,橡树园也逐渐地发展起来了,很快这里的生活就变成现代化﹑城市化了。虽然紧挨芝加哥,却与芝加哥画清界线,他们认为芝加哥是肮脏不堪的,而橡树园人们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都是清洁干净的,还经常举办引人向上的宗教活动和社团活动。
海明威的一家在橡树园不算最富有,但很有地位,很受人们的尊重。他的爷爷曾经参加过南北战争,后来又创建芝加哥基督教青年会,最后定居在橡树园做房地产生意。海明威也受到了爷爷的影响,后来积极投身于战争当中,这与他爷爷的早年教导和熏陶有关。
海明威的母亲格蕾斯·霍尔·海明威爱好音乐,歌唱的很好,还在唱诗班唱圣歌,教音乐,她热心于各种社团活动,是一位非常有修养的女人。但是,海明威的母亲因为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自己的音乐才能得不到发挥,于是便把希望寄托在小海明威身上。在海明威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对他进行音乐上的培养。海明威的母亲是深受女权主义影响的女性,她独立,对事情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由于她一直都想生育一对孪生子,却没有如愿,于是在海明威小的时候,就与相差一岁的姐姐穿一样的衣服,梳同样的发型,和姐姐一起玩耍,一起上学。可以看出,海明威的童年是与姐姐朝夕相处的,使他对性别定义的模糊,甚至影响到海明威的婚姻生活。
海明威的父亲热爱户外活动,但同时他也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他性格和善,在生活当中也是一位非常儒雅的绅士,父亲的一举一动在海明威的心里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也包括海明威本人结束了自己生命的方式。海明威的父母都有很高的修养,在文学上也对海明威有很大的帮助,海明威的母亲喜爱唱歌﹑画画,即使,海明威的小说都很有画面感。
因此,我们在《伊甸园》中看到,海明威用大量的文字,描述与主题没有关系的猎象故事,打猎这一行为是“硬汉形象”的表现,戴维想通过这个故事来唤起男性生命自身的本源,在创作中寻求自己。这时的戴维与海明威仿佛重合在一起,海明威一生都在寻求生命的意义,海明威在写猎象经历,也是在表达他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男性专横的厌恶。
作者简介:黎天宇(1994- ),男,黑龙江绥化人,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研究方向:美国文学。endprint